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6|回复: 0

AI时代新文盲:不会提问的人正在被淘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在科技公司工作的朋友小许近来有些迷茫:他名校毕业,专业能力过硬,却眼睁睁看着一位入职时间不长的年轻同事,凭借“会问问题”的本事,频频获得部门赞赏。

这位同事总能从AI工具里精准“掏出”极具价值的市场分析、产品建议和优化方案。而小张自己费尽心思向AI提问,得到的却往往是空泛、平庸的回应。他困惑又沮丧:“难道我连提问都不会了?”

当AI以惊人的速度将答案成本降至几乎为零,我们猛然发现:新的鸿沟已经形成——不是获取信息的门槛,而是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不会提问的人,正成为AI时代的新文盲。他们手握超级工具却茫然无措,最终将在知识迭代的洪流中被无情淘汰。

真正的“AI文盲”,不是那些对技术一无所知的人,而是面对AI却不知如何有效提问的人。

他们如同怀抱着一本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却连目录都翻不开。在AI面前,他们要么畏惧沉默,要么胡乱发问,白白浪费了强大的智能工具。

一些职场人习惯于向AI发出模糊不清的指令:“帮我写个报告”、“给我点建议”。他们期望AI能读懂自己的心思,却不知提问的模糊性必然导致输出的低质与无用。还有些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执着于向AI求证已知的事实,或提出那些搜索引擎就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他们满足于浅层的“知道”,却不知在AI时代高质量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是真正创造价值的起点。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在遭遇AI初步输出的不如意后,便轻易放弃了追问与深挖,仿佛机器给出的就是最终裁决。缺乏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精神,丧失了持续优化提问以逼近核心的韧性与技巧,这才是智能工具面前最大的能力短板。

我们并非天生不会提问,但传统教育和社会环境,却系统性地扼杀了我们提问的本能。

从小学开始,教育的重心就牢牢固定在寻找“标准答案”上。孩子们在课堂上举手提问,常常被视为对课堂节奏的干扰,或者因偏离标准答案而被忽略。当唯一“正确”的答案被奉为圭臬,探索与质疑的空间便被无情压缩。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在已知的框架内寻找,唯独忘记了如何向未知发问。

社会文化中“不知道”常被等同于无知或无能,这种压力使得我们不敢暴露自己的“无知”,不敢提出那些可能显得“幼稚”的问题。我们宁愿沉默,或者装懂,也不愿冒险去问。在追求“全能”表象的迷思中,提问的勇气被消磨殆尽。

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我们被训练成了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我们贪婪地吞咽着推送来的信息碎片,却极少停下来思考:这些信息因何产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问题?我们习惯了被喂食,渐渐失去了自己觅食、自己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这种被动接收模式,在AI时代无疑是致命的。

当AI的答案成本趋近于零,提问的能力便成了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分水岭。

无数研究指出,善于提问的人,其利用AI工具的效率与产出质量远超他人。他们提出的问题更精准、更具引导性,能激发AI生成更有深度和洞见的回答。这种能力直接转化为工作效能上的巨大差距。**在AI辅助下,一个会提问的人,其产出效率与创意水平可能数倍于只会被动等待指令的同事。

随着AI承担更多执行层面的任务,人类的核心价值正加速向更高阶的能力迁移——定义问题、设定方向、洞察本质、进行价值判断。这些能力,无一不与深度提问紧密相连。能否精准地定义出客户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能否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的根本动因?能否在复杂情境中梳理出核心矛盾?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正日益聚焦于这种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

当AI能快速生成大量答案时,真正稀缺的、驱动创新的,恰恰是那些能开辟新疆域、挑战旧范式的好问题。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我有一个小时来拯救世界,我会花55分钟来定义问题,只用最后5分钟寻找解决方案。”在AI时代,提出颠覆性问题的人,才是创新的真正源头。

提升提问能力并非玄学,它是一门可以刻意训练、精进的手艺。

向AI提问时,避免“给我写个方案”这类模糊要求,要努力为其提供清晰指令。例如:“我现在负责推广一款面向都市年轻白领的新型健康饮品。请基于社交媒体传播规律,为我设计一个为期一个月、预算在5万元以内的推广方案草案,要求包含核心传播点、主要平台选择及理由、至少三种创意活动形式及预期效果评估指标。”这样的问题,有明确背景、具体约束条件和期望的产出框架,能极大提升AI输出质量。

不要满足于AI的第一次回答。学会追问:“这个方案的亮点是什么?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如果预算减半,你会优先砍掉哪部分?为什么?”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不断逼近问题的核心和更优解。

在向AI提问前,先对自己提问:“我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的核心症结在哪里?”“有哪些潜在的相关因素需要考虑?”尝试用“5 Why”法深挖根本原因,或用“如果…会怎样?”进行思维实验。**高质量的问题往往源于自我深度对话。

学习借鉴优秀提问者的思路。关注那些以深度访谈、犀利洞察著称的记者、学者或行业领袖,分析他们如何拆解复杂议题、如何触及本质。提问的智慧,常常在模仿与反思中悄然生长。

在AI时代,提问不再是求知路上可有可无的开端,它已成为人类驾驭智能、保持创造优势的元能力。

在AI的映照下,我们被迫重新审视:人之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何在?当机器在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上日益强大,人类最后的、不可替代的堡垒,或许正是那种源自好奇、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的提问精神。

每一次有力的发问,都是向未知领域投去的光束。在AI时代,做一个善于提问的人,就意味着主动掌握了探索世界和塑造未来的钥匙。我们不应在沉默中沦为智能工具的无知使用者,而要在发问中成为驾驭智能、创造价值的时代主导者。

当答案变得唾手可得,真正稀缺的将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发现真问题、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不会提问的人,不是输在知识的匮乏,而是输在了洞察的起点。

在AI时代,重新学习提问吧——这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在智能浪潮中站稳脚跟、引领未来的核心能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3 18:37 , Processed in 0.0799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