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73|回复: 0

【市一等奖小学数学“AI智能”论文】AI智能化评价助力课堂教学之“变”——以小学数学“度量2”一课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提醒:家人们!关注【禾可写作】,直接领小学数学论文资料大礼包,选题没灵感?框架不会搭?找禾可唠唠,论文难题帮你“拆解”~

微信又改版啦,不想错过每天小学数学论文干货?快把公众号设为星标✨每天准点接收小学数学论文写作干货~写公众号天天熬内容,坚持更新全靠热爱!关注禾可,论文选题、框架、修改等事儿!禾可当你的“陪跑搭子”,随时答疑!

AI智能化评价助力课堂教学之“变”

——以小学数学“度量2”一课为例

【摘要】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AI智能的引入为课堂精准化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教师采用循证实践课例研究的方法,以小学数学“度量2”一课为例,借助课堂AI智能分析平台,通过上传实录视频获得分析、评价课堂的相关数据,进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总结AI智能分析平台变革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教师发现基于数据支撑的AI智能化课堂教学评价能够精准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助力教与学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AI智能课堂评价;精准化教学;循证实践;课例研究

w1.jpg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催生出了各类智能化教学软件,给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变革之路。本着在摸索中前进的创新精神,笔者从AI智能化评价这一角度来探究其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影响。目前教育教学评价还处于以经验分析和感官评价为主的现状。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将评价的功效进一步增值,帮助教师精准地找到课堂教学问题所在?借助AI智能课堂评价,改善教学策略,让教师实实在在看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是解决如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

借助课堂AI智能分析平台,教师可以进行快速自我分析,将评价数字化,通过AI智能化课堂评价,实行数据驱动的课堂分析与实证研究。笔者以小学一年级数学“度量2”一课为例,通过平台智能分析得到详细的课堂分析报告,继而展开课例探究。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AI智能课堂评价

本文中的“AI智能课堂评价”是指通过上传录课视频,在平台上生成课堂信息分析报告,包括学生、教师数据,课堂互动、课堂结构和课堂认知数据。学生数据中包括学生提问次数和提出的不同类型问题,可以用于诊断学生学习是否有主动发生,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思维类型;教师数据中包括高频词、教师高阶提问次数和提问平均等待时长,可以用于分析教师引导课堂的视角和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态度,高频词可以看出本节课是否偏离学习目标;课堂互动数据中包括三张统计图,S-T图(S表示学生,T表示教师)、课堂语言动态对比图和师生提问时间分布图,进一步判断课堂师生互动主导行为分布;课堂结构统计图中根据Rt和Ch值判断该节课属于何种类型的授课模式(混合型、对话型、练习型和讲授型);课堂认知通过认知过程维度图来体现课堂认知分布。

(二)循证实践课例研究

循证实践以问题导向作为其逻辑起点,突破基于主观直觉经验的实践转向基于证据的循环上升式实践。作为一种基于证据的课堂改进方法,“课例研究(Lesson Study)”被认为是改进教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2]该种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循环改善,通过研究结果,科学地验证AI智能课堂评价分析的有效性。

二、AI智能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设计

笔者对任教的两个一年级平行班A班和B班(人数都为45人)进行循证实践课例研究。先在A班开展“度量2”教学并上传课堂实录课进行平台数据收集和分析,接着精准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并在B班进行第二轮授课,再将实录课上传平台,通过两次报告对比以及前后测对比,进一步分析借助AI智能课堂评价分析平台实践的有效性。

(一)研究假设

一节成功的课势必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思维探索过程,通过学生自发性探究目标性问题,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实践过程中笔者根据原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并根据AI智能课堂评价分析报告进行二次备课,在另一个班级进行第二轮实践,对于实践结果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A班课前和课后分别进行前后测,通过AI智能课堂评价调整教学设计后在B班进行第二轮教学,B班也进行前后测。假设第二轮课的分析报告相比第一轮并没有较大的改善,两个班级的前后测也没有质的飞跃。学生没有通过循证课例研究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假设2:在A班课前和课后分别进行前后测,通过AI智能课堂评价调整教学设计后在B班进行第二轮教学,B班也进行前后测。假设第二轮课的分析报告相比第一轮有较大的改善,两个班级的前后测有质的飞跃。学生通过循证课例研究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数据采集工具及运用

w2.jpg

❤️

我是禾可,长期更新数学论文动态 | 教学干货 | 学科实用等资料

关注我,可分享,每日更新不迷路

点赞分享在看,三连走一波

感谢支持,陪你攻克数学论文难题~

w3.jpg

文件过多,篇幅有限如需免费获取可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LYL8769123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7 16:39 , Processed in 0.11290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