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段 | 资源禀赋 | 2025 关键项目 | 未来趋势 |
鞋服&体育用品 | 全球 40 % 运动鞋产能集中晋江-石狮、国家级现代体育产品集群(排名第 29) | 361° 全球供应链总部、特步 X-Lab、安踏全球设计中心 | “AI 设计-柔性智造-碳标签”云工厂3.0,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石化炼化&新材料 | 泉港+泉惠两园区,炼油 1 500 万吨/年,乙烯 100 万吨/年,企业 54 家 | 泉惠石化 130 万吨乙烯扩能、中化 60 万吨环氧丙烷项目 | “芳烃-PX-PTA-差别化纤维”一链到底,石化产值冲刺4000 亿元;动力电池电解液、可降解塑料成新增点 |
深海装备&绿色港口 | 中国科学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福船重工海工基地 | 兴化湾 30 万吨深水码头投运;氨燃料“零碳散货船”试验船舶列入福建省海洋经济计划 | LNG/氨双燃料船、深海养殖平台、海洋机器人三线并推,瞄准东盟离岸油气市场 |
氢基绿色航运 | 福建氢能规划:2025-30 年建1-3个氢基绿色船舶加注港 | 泉州港完成首批岸电+绿氢混合供能试船 | 形成“氢-岸电-碳测”一体服务,带动600 亿元产业链 |
任务 | 行动要点 | 预期影响 |
发布“海丝指数”2.0 | 联合新华社指数、交通运输部港口司,把泉州港航数据与 RCEP、IMO 航运指标打通 | 为东盟-南亚港口提供运价、碳排、班轮时效一站式参考,提高“一带一路”航运透明度 |
人民币-林吉特“双离岸”航运金融 | 与马六甲-巴生港合作,推出“船舶抵押+保税燃料+离岸结算”组合包 | 船东融资成本-5 %,覆盖 30 % 马六甲过境船队 |
泉州-马六甲绿色港口联盟 | 输出氨燃料试点船、岸电、LNG-Bunkering 运营经验 | 2030 年前双方港口温室气体减排 35 % |
海洋装备出海计划 2.0 | 泉州装备所牵头,向印尼、菲律宾输出深海养殖平台解决方案 | 年创汇 5 亿美元,带动福建钢结构、智能控制产业链外销 |
“海丝青年设计共创” | 依托海丝数字文创周,建立线上共创平台,开放宋元纹样、妈祖文化 3D 资产 | 五年孵化 200 件联名文创,文创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