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79|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故事】绿色根系连山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红树林被称作“海岸卫士”,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红树林面积稳步增长,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并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为全球贡献了成功的红树林保护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的驼铃与海浪交响,中国电建以红树林为笔,在异国海岸书写着生态与发展的和谐篇章。从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的盐碱滩涂到印度尼西亚明古鲁湾的碧波之畔,一片片人工栽种的红树林筑牢了海岸防线,化作跨越山海的实践,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鲜活的中国样本。




中国方案的精细表达




当阿拉伯海的季风掠过巴基斯坦卡西姆港,6.5万株红树林的枝叶正演奏着独特的生态交响。这些由中国电建团队亲手栽种的海岸卫士,用年时间将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涂转化为生物多样性天堂,其90%的成活率创造了生态奇迹。




w1.jpg




在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的档案室内,一份200页的《红树林移植可行性研究报告》静静陈列。这份采用国际最高标准编制的技术文本,精确到根系必须完整包裹原土的严苛要求,颠覆了巴基斯坦环保部门对生态工程的认知。项目团队在40℃高温下的淤泥作业法,要求团队人员像插秧般保持固定间距,每株幼苗都需经历三摇测试确保稳固。这种将中国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学结合的移植工艺,最终使这片试验林成为巴基斯坦最大面积的人工移植红树林案例。




更令人惊叹的是红树林带来的生态效益。监测显示,红树林移植成功后,卡西姆港海岸线鸟类和海洋生物数量增长三分之一。正如巴方环保专家阿里・汗所言:“中国电建人的坚持让我明白,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生态文明的跨国实践




在印尼明古鲁电站,同样的绿色故事正在上演2000余株红树幼苗构筑的生态屏障背后,是中国电建当地政府积极合作的生动实践。




w2.jpg




作为“2025年明古鲁市红树林生态公园”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一体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建明古鲁电站联合明古鲁市政府、环保组织、志愿者团队、沿海社区及相关政府部门,百余人共同参与红树林种植公益行动,助力恢复滨海红树林生态系统,改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打造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中国电建五步栽种法”翻译成印尼语志愿者与当地政府官员渔民、学生与组成人链,将铲土挖坑栽种填土夯实的标准化流程转化为守护海岸线的绿色行动。这场公益行动不仅是“红树林生态公园”的起点,更将生态保护与社区融合、环境教育紧密相连正如明古鲁市副市长戴迪的肯定:“这是沿海生态保护的企业责任典范。” 从精准移植到社区共建,中国电建以因地制宜的智慧,让红树林在不同国度扎根生长。




当潮水退去,红树林纵横交错的根系裸露在阳光下,恰如中国生态治理理念在全球的延伸脉络。从卡西姆电站到明古鲁电站,中国电建以红树林为媒介,不仅输送着清洁电力,更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

责编:王宇菁审核:李鹏飞稿源:党群工作部

精彩回顾 ◆【一带一路故事】泥泞中的逆行映照◆【一带一路故事】海龟做客明古鲁◆【一带一路故事】孟加拉湾畔,匠心共筑光明梦◆【一带一路故事】风车转动友谊:中哈青年共赴绿色能源之约◆明古鲁电站的灰渣资源化实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1 20:55 , Processed in 0.10501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