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20|回复: 0

[关税] 中美关税谈判继续延长,未来几年内的5个预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昨天(8月12日),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达成协议,自即日起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但保留10%的基准关税。

这是继5月日内瓦会谈、6月伦敦会谈后的又一次“休兵”,为全球供应链注入三个月缓冲期。

老美的经济策略呈现明显矛盾性:一方面现在还是需要稳住中国,因为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稳定国内消费指数。

另一方面还是缺钱,所以持续收割盟友(欧盟)、小老弟(日本),现在眼光又打到了印度身上(从三哥身上能割出什么来,我一直很好奇)。

但是当这帮国家割不动以后,老美还会找机会冲我们下刀子——昂撒海盗文化就是如此: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换地方。

所以关税会成为川普任期内长期打的一张牌,因为除了这个,没什么别的牌可以打。

中美之间的博弈,再换几个美国总统,也不会停下来。因为对于美国来说,干死老二是个长期任务;对于中国来说,重新当回世界老大,哦,应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个长期任务。

由此可以预判几个对于国内企业、行业、地区发展的影响与趋势。




预判一:出口多元化会加速,对美“单一市场依赖症”会终结




在当前两强的激烈博弈下,尤其是美国的商人总统在位这几年内,对美输出的博弈,会更变得惊险刺激。

不是说美国市场消费不行了,其“海外第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长期不变,只是大家往那里倒腾商品来赚钱,不像之前那么容易。

同时我们的出口贸易主力会继续拓展、开发新的地区,如东南亚、中亚等。我也在2025-2035年内的七大确定性:看清趋势,提前布局中已经分析过。

我觉得能源、基建类的,应该是要走在前列,想卖货就得先修好路,这是常识。但是商品、文化类的输出才是重点,毕竟这些地区与我们接壤,以前还是大中华文化圈的,先天有这个基础。




预判二:服务业的出海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围绕“对外输出”这个大命题,很多下游的服务业,目前需要急迫转型,目标一定得是出海。

继续卷国内市场、国内的客户,已经意义不大了,那价格战杀的,已经不是刺刀见红,而是我死也不能让你活着。

我之前做AI客服产品的时候,竞争对手为了抢我们的头部客户,直接给客户免费用五年,而我们的年费要将近20万,这个代价就是100万。后来被迫出海去做东南亚的电商圈子,反倒挣钱了。

这个事情,时隔多年,记忆犹新。

就我主做的市场营销类工作,海外推广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显学,我也正在学习、实践中。

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主动探索、深耕海外市场,如“遇知商业”联合多家工厂共同打造海外业务增长平台——工厂专注产品与供应链,专业团队负责营销和品牌出海。

这种“抱团出海”模式将扩展到更多行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营销、品牌建设、本地化服务的平台将迎来爆发期。




预判三:一线城市加速汇聚全球高净值资源




这几年,大家也能从新闻报道里看到,我们的周边局势一直冲突不断,且越发紧张起来。

我们盼着老美下场和人干一架,老美盼着我们下场和人干一架,大家盼着我们和老美干一架。所以S3赛季(War World 3),我觉得短时间内打不起来。

而相对安全、繁荣的大陆一线城市,会持续吸引外部人口的流入,尤其是那些高净值人群,比如马斯克他妈在上海定居,就是个例子。

一线城市的顶层应该会注意到(可能已经在准备中),并持续深挖这些高净值人群的价值。

刺激其消费,只是开始,吸引其定居、创业,尤其是能帮我们对外输出的业务,可能会成为后续城市之间竞争的主流。

直白点,就是接下来要抢的大学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不仅仅是针对国产,还会拓展到欧美、日韩。

围绕这些人群的服务业,也需要升级,比如那位被裁员的外企高管做网约车司机,凭优秀的外语能力,只接海外游客的单子,已经活得很好了,这是很明显的兆头。




预判四:从“内卷价格战”转向“多赢方案通吃”




在国内大循环的推进中,尤其是刺激消费这一块,顶层设计会引导“让大家都挣钱",而不是无效内卷。

今年夏天的外卖大战,虽然数据好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但是粗暴且低效,这个模式不可持续,由这个例子衍生出的三个结果如下:

一是研究“多赢”方案策略的服务业群体,会成为被力推的角色,比如商业模式有创新,或者服务流程有一定的优化、提效。谁能出好的点子,谁能提供好的工具,谁能把这些落地、变现,谁就可能成为宠儿。

二是这个过程中,要参与者人人有钱拿的话,消费价格会长期看涨——因为成本摆在那里,分钱的人一多,价格上涨是缓慢而必然的。

三是为了避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消费补贴会越来越多,起码这个方向一定是值得研究的,而且参与规则会越来越精细,长三角可能会走在前列(能做出浙里办、苏超联赛的地区,要相信其行政、创新水平)。




预判五:高新人才会引发社会结构的变革




这一点可能要远一些,只是个人猜想。

高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会迎来一波大爆发,当前大家能看到的成果,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打架、无人机送餐、AI数字人办公等,我觉得只是序曲。

围绕这些高新技术的人才、产业争夺战会更加激烈,无论是国内各大城市之间,还是各个国家之间。

因此,顶尖人才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迎来一波泼天财富。Meta CEO扎克伯格亲自向一位24岁研究员开出四年2.5亿美元合同,首年即达1亿美元,只是个开始。

而大量凭借经验、知识来混迹职场的中产白领人群,即将会成为大白菜(数量庞“大”、一穷二“白”、水平还“菜”),可能有的已经是了。

所以主流认知中的纺锤型\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我觉得会演变成钉子朝上的图钉结构。

顶尖人才位于图钉的顶端,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而广大普通劳动者则处于图钉的底部,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活挑战。

阶层下坠可能是危言耸听,跃迁是别想了,除非能生个天才出来。




中美关税谈判的延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窗口。

通过对美国经济策略的分析以及对国内企业未来发展的五大预测,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同时也能够把握其中蕴含的机遇。

我觉得大家倒也不必过于焦虑,机遇还是蛮多的,就是看怎么做出改变。

既然业务出海、人才争夺、刺激消费成为未来趋势的关键词,对于一些手有余钱,且渴望寻找更多投资渠道的人群而言,可以多多关注这些赛道内的明星企业、人物。

像我这两年接触较多的AI赛道,不论是上游的算力芯片制造企业、中游的大模型研发企业,还是下游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行业的应用型企业,最近已经务实了很多,因为大家更关注的是AI的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商业化落地后的财务健康度,而不是一味拼算力、画大饼。

还有茶饮这个赛道,因为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几家港股上市的茶饮企业,比如古茗、沪上阿姨等,消费数据很好看啊,对应在股市上的表现,也就好起来了。

我一个大学同学,自从接了家里馈赠,这几年开始了躺平生活,就靠买理财、股市投资来过日子。

嘴上一直跟我抱怨是亏了、不怎么赚,这几天一起吃饭时,才得意洋洋地报了战绩——比我辛苦干一年都收的多。

我是一直后悔选“工商管理”这个天坑专业,当初专业分流的时候, 就该跟他一样,选个金融、经济类的。

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带他玩,叫我“琛哥”;现在搞投资,他开始带我玩,喊我“小段”。

最后再打个广告,有投资股市意向的话,可以扫码添加咨询,开个户也没啥坏处,新注册的话,一般都会有礼包。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小段”也是跟着大哥,正在学习中。

挣钱嘛,不寒碜。

w1.jpg
(添加时一定要备注:段琛推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4 22:41 , Processed in 0.10934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