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两者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AI 的进一步突破似乎越来越需要硬件作为 “载体”—— 就像移动设备的出现催生了全新应用场景,AI 也需要更贴合生活的硬件形态来打破交互边界。硬件能为 AI 提供关键的 “上下文”,尤其是通过被动收集环境、行为等数据,让 AI 更懂用户需求,而 AI 的智能化也能让硬件不再只是冰冷的设备,变得更具适应性和实用性。
不过,这种结合仍面临瓶颈:社会对 AI 硬件的接受度不足,类似早期谷歌眼镜的设备因可能涉及隐私、显得突兀而难以普及。当下的探索聚焦于找到既不显眼、又能提供高价值功能的硬件形态,比如从声音采集等轻便形式起步,同时挖掘精准且被社会认可的应用场景,让 AI 与硬件的结合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本文编译自a16z文章《Is This AI’s Hardware Moment? A Reluctant Debate.》,原文地址:
https://a16z.com/ai-hard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