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70|回复: 0

AI素养课&AI通识课到底学什么?10-14岁课程全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6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导语:

人工智能素养(AI Literacy)涵盖了哪些能力?这已成为全球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AI素养教育需要构建全新的知识与能力框架。近期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草案,明确了AI时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维度。总体而言,AI素养不仅是对AI技术知识的了解,更是涵盖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系。悠米朵AI结合国际框架和本土实践,在课程中系统融入这些核心内容,为学生打下全面的AI素养基础。

w1.jpg

AI素养的核心框架:10-14岁孩子需要掌握的四大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门合格的少儿AI课程绝不等于编程课。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等权威机构的定义,AI素养是一个涵盖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能力体系。对于10-14岁的学生而言,这意味着要从体验AI向理解和运用AI进阶。其核心能力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领域展开:

与AI互动:

学习目标: 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识别生活中的AI(如短视频推荐、学习APP),并初步评估其给出信息的好坏与真伪。
学习实践: 学习分辨AI生成内容(AIGC)与人类创作。

利用AI进行创造 :

学习目标: 将AI视为强大的学习与创作伙伴,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学科作业、激发创意。
学习实践: 使用悠米朵AI绘画工具完成美术作业,利用AI进行头脑风暴,辅助完成科学报告的数据分析。

管理AI的行为:

学习目标: 建立数字责任感,理解个人数据和隐私的重要性,学会负责任地使用AI。

学习实践: 学习如何在AI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讨论网络安全与AI伦理的基本准则。

设计AI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初步理解AI背后的工作原理(如机器学习三要素:数据、算法、模型),并能动手构建简单的AI应用。

学习实践: 通过悠米朵AI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像分类或文本情感分析产品应用。

w2.jpg

多学科融合的内容体系

AI素养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跨学科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也关联哲学伦理、美术创意等领域。因此AI素养课程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融会贯通。国际框架强调,AI素养并非只属于信息技术课程范畴,而应渗透到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各学科。例如,在语言课中探讨AI写作助手,在美术课中体验AI作曲或绘画。这种跨学科思路也在我国的实践中得到印证。北京近日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推出了AI通识课程试点,要求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让学生在不同学科课堂中接触AI知识。悠米朵AI在课程设计中同样注重将AI知识融入各科教学,例如通过“AI+艺术”的项目激发学生创意思维,通过“AI+中国传统文化”的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这种综合性的内容体系,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并运用人工智能。

10-14岁AI课程大纲全解析:从启蒙到实践的进阶之路

10-14岁是孩子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一份科学的AI课程大纲必须循序渐进,精准匹配其认知发展。

第一阶段 (约10-12岁):兴趣驱动与AI概念的建立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玩中学,通过生动有趣的项目,悠米朵AI将抽象的AI概念通过游戏化的的课程设计让其具象化,建立扎实的认知基础。

知识层面:

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算法和模型等基础概念。

技能层面:

熟悉国内外各大模型的前沿资讯和优劣势及背后的团队。

体验和使用各类AI应用(如AI绘画、智能助手等)。

第二阶段 (约12-14岁):原理初探与项目实践

进入初中阶段,孩子可以开始接触更真实的编程语言和更复杂的项目,从“使用者”向“创造者”迈进。

知识层面: 学习机器学习的分类、回归等基本类型,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初步探讨AI伦理(如偏见与公平)。

技能层面:

开始从AI知识过渡到Vibe Coding。

学习调用AI的API接口,将强大的AI功能集成到自己的程序中。

开展完整的PBL(项目式学习),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小型AI解决方案。

w3.jpg

悠米朵AI正是围绕这一进阶路径来设计其10-14岁AI课程的。通过独创PLCT玩·学·创·思教学模型(Play–Learn–Create–Think )和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将AI知识与多学科(语文、数学、艺术、社会)深度融合,确保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玩中学、学中创、创中思”。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传统的少儿编程和AI编程机构,悠米朵AI第一个提出让孩子从写代码过渡到Vibe Coding,大大减轻孩子学习编程的枯燥重复这一痛点。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并运用AI,让学生真正的用AI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w4.jpg

结语: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全面、系统的内容框架,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和态度。有了国际国内框架的指导,我们对“教什么”有了清晰答案。接下来,教育工作者需要创新“怎么教”的方法,使抽象的AI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使复杂的AI技能通过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悠米朵AI等机构的探索证明,只要内容体系设计科学,哪怕是中小学生也能逐步掌握AI的奥秘。面向未来,我们期待这一框架不断完善,为全球AI素养教育提供坚实基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 08:56 , Processed in 0.11496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