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9|回复: 0

AI辅助撰写与行业预判:静默革命与职业终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序言:海滩上的沉思与行业的巨浪

2025年的一个下午,海浪声略显喧嚣。一位专利领域的资深专家,在陪伴家人于海滩嬉戏的间隙,记录下了一段关于其团队在过去半年探索AI辅助专利撰写的深刻洞见。这并非一场技术发布会上的激昂宣言,而更像是一位亲历者在浪潮来临前,对行业深远变革的冷静观察与战略推演。他的话语,平和却充满力量,揭示的细节足以让每一位行业从业者屏息凝神,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与未来。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一、 两大AI撰写技术流派: “基因编辑”与“名师高徒”的路径分野

当前,AI赋能专利撰写的探索呈现出清晰的技术路径分化,其哲学与实现方式迥异,仿佛两条通往罗马的大道。

    “垂直模型”派:彻底的“基因编辑”
    此流派致力于打造专利领域的“专业天才”。其方法论是:以一个强大的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GPT等)为“胚胎”,利用海量、高质量的专利数据作为“营养基”,对其进行深入的领域特异性训练(预训练+微调)。这个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 “基因编辑”。

    “就像一个孩子,你在他高中阶段对他进行‘基因编辑’或‘转基因’,从底层改变他的大脑基因,之后他就会变得非常聪明。”
    通过这种“改写模型基因”的方式,目标是让AI从“底层逻辑”上理解专利的语言、规则和发明本质。一个经过完美“基因编辑”的模型,理想状态下,即便用户提供的提示词(指令)相对粗糙,它也能凭借自身深厚的“内功”,输出高质量、符合专利法要求的申请文件。这种方式效果潜力巨大,但对“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算力成本及技术团队的要求极高,如同打造一个奥林匹克级别的天才,投入不菲。

    “提示词工程”派:高效的“名师高徒”
    另一流派,即我们的团队所深入实践的,则代表了另一种务实且高效的哲学。他们不试图改变模型的“基因”,而是选择接受一个现有的、能力中上的通用模型(智商约100-120的“普通学生”)。他们的核心工作,是扮演一位“名师”的角色。

    “我们提示词是一个导引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老师,给他总结很多的东西,很多提醒、套路,把这些东西转换成指令,让他去背过、熟悉这些套路,然后根据这些规则输出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这位“名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提示词流”(Prompt Flow)——通常由十几条乃至二十几条环环相扣的指令组成——来系统地引导AI。这些指令流细致地拆解了专利撰写的全流程:从交底书的技术解读、发明本质识别,到权利要求的措辞布局、说明书的行文秩序,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套路”和“规则”来规范AI的输出。这种方式不改变AI的“本性”,但通过极致的“教学方法”,将其能力发挥到极致,稳定地产出高水准的成果。

二、 当前能力:“提示词流”已能稳定输出行业顶尖质量

我们的团队作为“提示词工程”的深度实践者,公布了其令人震撼的成果:仅凭提示词流一把到底,无需任何人工干预修改,其AI撰写的专利文件在团队内部评价体系中已能达到稳定的80分水平。

这个“80分”需要正确理解:

    本组织内部标准(80分):业界顶级水平事务所的资深代理人尽全力写出的文件质量,基本相当于行业普遍标准中的90-95分的水平。

    行业标准(90-95分):若以整个行业的平均质量作为参照系,这种AI产出的作品堪称卓越,足以超越市场上90%以上的代理人所提供的服务。

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其前所未有的“稳定性”。AI彻底克服了人类代理人因状态、情绪、经验差异而导致的剧烈质量波动。

“普通的代理人,今天有灵感、有状态可能写到80分,明天心情差可能40分都不如。”
而AI每一次对交底书的解读、对技术特征的提取、对发明点的识别、乃至整个行文的节奏和措辞,都保持在同一高水准线上。专利撰写是一个“串行操作”,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专利价值归零。AI的稳定性,正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缺陷之一——质量可控性差”的致命一击。
三、 价格重构与市场洗牌:三、五年的生死线

        基于我们自己的小团队中,即可构建上述的A辅助撰写的业务水平,那么,基于全行业那么多知产人的AI探索和实践,一个大胆但极其可信的预言被提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AI辅助撰写将彻底颠覆中低端专利服务的定价模型。

届时,目前市场价格在8000至10000元的专利申请服务,其费用将被腰斩,降至5000元甚至更低。这并非通过降低质量实现的恶性竞争,恰恰相反,是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比当前人工撰写更高质量、且品质极度可控的服务。

这场变革的驱动力是经济规律,所有以“万件以下”常规专利申请为核心业务、缺乏高端咨询能力的代理机构,都将被卷入这场“性价比”的终极战争。无法适应这一成本结构的玩家,将被无情清退:

    低成本高产出:一个小团队半年的探索就能达到此水平,一旦成熟产品化,其边际成本极低。

    客户需求本质:客户支付一万元,本质是期望获得一份80分左右、权利稳定的专利,而非代理人的情绪劳动。AI恰好能精准、稳定地满足这一核心需求。

    “免人工核对”的诱惑:当机器的产出稳定可靠,大量原本用于核验、修改、质量控制的人工成本将被直接剔除,效率提升带来定价空间的彻底重构。

       综上,这预示着,AI辅助撰写,可以直接穿透“交底书的技术内容深刻理解和洞察(invention analysis)”-->“将对交底书的洞察结果表述为有逻辑的文字(Claiming)”-->“质检”。将传统业务流中对个人能力要求高、复杂且易出错的这三个关键环节,一把平推掉。

        看到上述文中英文注释内容,读者是否可以想起一本书:《invention analysis and claiming》——这本书是我们团队15年前即仔细研读过好几遍的撰写实务指导书。也曾是我们赖以提供优秀服务的秘诀来源之一,但可惜,今天,已经被AI提示词拉平了——我们团队中未曾读过此书一页的新手学徒,仅凭输入提示词来操纵AI,即可一把到底输出符合此书的规范和目标水平的Claim,而我们看过:响应于我们的提示词流,AI所输出的整个的对invention report的分析洞察的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效力震撼、状态惊人,同样,它也没有读过上述书籍......

w1.jpg

      再者,AI提示词流还可以按照不同的保护策略、分析视角、表达方式等考虑维度进行动态重组,我们也会引导AI生成多种不同的权利要求组合,如通过5组不同维度的提示词流,生成5套、10套的权项方案。在这种情况下,AI 把撰写从“材料分析论述题”、“问答题”转变为“选择题”。         
四、 人的终局:谁被留下,谁被替代?

AI并非全能,它的能力边界恰恰定义了未来人类价值的新坐标。这场变革淘汰的不是人,而是特定的角色和能力类型。

即将被边缘化的角色:

“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交流,而且对交底书的缺失,对补充交底书也没什么兴趣…一直以来也没培养出什么能力来。”
即那些仅满足于将模糊、不完备的交底书“翻译”成专利文本的“撰写工匠”。他们的工作最容易被高度结构化的提示词流替代。

未来不可或缺的角色:

“善于和发明人沟通、甲方沟通…补充交底书内容…嗅觉很灵敏,可以嗅探到了交底书的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补全的能力也比较强。”
未来的核心价值将聚焦于沟通(Communication) 和 补全(Completion)。

    技术洞察者:能深入发明人的技术世界,敏锐地嗅探到交底书中模糊、缺失但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技术效果和发明初衷。

    对话引导者:善于提问,引导发明人厘清思路,补充关键信息,将一份“不及格”的交底书完善成AI能够完美处理的“优质原料”。

而对本就低于5000单价的专利撰写服务,则需在routine的提示词矩阵基础上,略作调整和重组,以适应其特定目的,即可在除附图制作的环节之外,降维碾压目前所有的代理人,而5k以下价格的专利,可能无需完善交底书,因此,处理这个价位的事务所,最终需要的是(在形式上统稿的)人员、制图人员。当然,制图员的存在,是在多模态大模型保持现状没有进展的前提下。

      至此,现在的那些大所(尤其是其中的不具备上述的能力特质的代理人)、徽派事务所,可能需要对这个行业的终局状态,做好充分准备了。

      ——老一代,毕竟是老一代了......

终极能力的体现:“对赌协议”级撰写的启示
我们敢于就专利撰写质量签署“包赢诉讼”的对赌协议,其内部标准是文件质量必须达到内部考评的95分以上。我们发现,AI目前无法独立达到此级别,核心瓶颈恰恰在于:对于那些发明人自身都未表述清晰、隐含模糊却又至关重要的“发明精髓”,AI难以自动识别和补全。这片“最后的黑暗大陆”,正是高价值人类专家的最终堡垒。
五、 产业链的延伸:甲方崛起与乙方分化

这场变革的影响将越过代理所(乙方),深刻冲击整个产业链。

    甲方的崛起(大型企业):甲方的IPR部门靠近技术源头,比任何乙方都更理解自身技术。一旦大型企业开始自建AI系统(无论是“基因编辑”还是“名师”系统)来辅助内部发明人梳理技术、补全交底书,他们将能产出极其完备的“交底包”。届时,他们对外部代理所的需求将简化为纯粹的“格式化输出服务”,其议价能力和依赖性将急剧下降。服务大客户的顶级代理所,反而可能面临最高的裁员率和业务萎缩风险。

    乙方的分化:

      服务大客户的乙方:若甲方能力增强,其业务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服务中小客户的乙方:中小客户无力自建系统,补全交底书的需求仍将外包。因此,专注于中小客户的代理所,虽然同样面临降价压力,但其“沟通与补全”的价值反而凸显,人员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将从“撰写工厂”转变为“技术沟通与IP策略服务商”。

六、 方法论反思:为何传统指南思路在AI面前失灵

这里有一个深刻的教训:最初,我们尝试将《专利审查指南》中经典的“技术问题-必要技术特征-解决方案”的撰写逻辑直接转化为提示词,结果产出“基本上都是垃圾”。

原因在于,传统指南思路是人类代理人用于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考框架”,它是一种分析和决策过程。而AI,特别是在提示词流派下,更像是一个“模式执行器”。将思考过程强加给它,效果极差。成功的提示词流,是一套直接规范输出模式和格式的“操作指令”,它绕过了AI的“思考”,直接命令它“如何组织”。这揭示了与AI协作的核心:不是教它思考,而是为它设计流水线。
结论:静默的洪流与重塑的价值

AI辅助专利撰写的浪潮,没有轰鸣的巨响,只有如代码运行般静默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它不像一场爆炸,而更像一场海浸,无声无息地重新划定行业的海岸线。

它无情地宣告:以“撰写”为核心价值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 专利服务的价值链条正在被拉长、打碎并重新拼接。未来的生态,属于那些善用AI作为强大四肢、同时自身进化出“超级大脑”和“灵敏感官”的组织与个体——大脑用于战略判断和模式设计,感官用于深度沟通和洞察本质。

对于每一位从业者而言,最令人细思恐极的问题不再是“AI会不会取代我”,而是“在AI重塑后的价值网络上,我的坐标究竟在哪里?” 答案,不再存在于过去的经验里,只写在未来与机器共舞的新脚本中。这场变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残酷而公正的新起点:要么进化,要么静默离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 04:32 , Processed in 0.10180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