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5|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注 | 见证“一带一路”温度:一枚止血器凝结的跨国情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1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巍峨的喀喇昆仑山阻不断心意相通,浩瀚的阿拉伯海冲不淡兄弟情谊。8月20日,“一种压力可视自动减压气压式桡动脉止血器”专利转让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这枚精巧的医疗器械背后,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更开启了中巴医疗合作的崭新篇章。

w1.jpg

w2.jpg

一枚止血器的跨国情谊

w3.jpg

故事始于四个月前的巴基斯坦。长期在拉合尔工作的中国公民季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当地顶尖的旁遮普心脏病学研究所(Punjab Institute of Cardiology)虽全力救治,却难敌复杂病情。

“回上海,回中山医院!”这个念头支撑着他——12年前,正是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为他打通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最后堡垒”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让他重获新生。

12年过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加上高强度工作,相似的情境再次上演。巴基斯坦的主治医师在给予充分的药物治疗后,特意把当地做的检查造影文件刻成光盘,让季先生带回国“给中国的大专家辅助参考”。

经过10个多小时的飞行和中转,季先生终于有惊无险回到熟悉的中山医院,心内科戴宇翔主任医师率领团队迅速启动救治方案。通过三个小时的反复尝试,堵塞的血管最终被成功打通。

w4.jpg

然而,真正让季先生动容的,是术后那个透明小装置:“轻轻戴在手腕上,止血干净利落,几乎没感觉。”这与在巴基斯坦用沙袋压迫止血的煎熬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这样的好东西,该让巴基斯坦患者也用上。”

w5.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葛均波教授介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目前通常选择从手腕的桡动脉进入,虽然创口微小,但术后的有效止血至关重要。专业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采用精密的气囊调压系统,能够在确保有效止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也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技术的人文关怀。相比之下,巴基斯坦传统的沙袋压迫法不仅让患者备受煎熬,还可能带来出血不止、局部血肿甚至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w6.jpg

季先生的心愿很快有了回响。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教授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这款止血器虽临床效果优异,但仍存在临床痛点。为此,戴宇翔团队继续联合工程师优化产品,经过不断磨合,终于在今天实现爱心企业捐赠价值20万元的桡动脉止血器给旁遮普心脏病学研究所。

w7.jpg

w8.jpg





一场跨国救援催生专利转化



w12.jpg

签约仪式当天,中山医院周俭院长表示,医生知道患者真正需要什么,而工程师知道如何把它做到极致,这是医工结合带来的力量。“今天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项专利的转化,更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跨国传递。未来我们不仅要把先进技术送出去,更要与国际伙伴一起,培养人才、共享经验,让‘一带一路’的健康之花在更多地方绽放。”

12年前救治的患者重获新生,如今又能让中国医疗创新惠及友邦,葛均波院士坦言倍感欣慰。中山医院副院长宋振举感慨:“‘铁杆兄弟’不止是称谓,更是鲜活真实的心跳。医生既要救死扶伤,更要推动医疗创新转化,这是我们建设国际医学科创中心的初心与使命。”

w13.jpg

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沙赫德・艾哈迈德・汗(Shehzad Ahmad Khan)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w14.jpg

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主持签约仪式。

从一场紧急救援到一次专利转化,从临床实践到跨国捐赠,这枚小小的止血器,不仅承载着中国医学创新的力量,更将“一带一路”的温情与善意,写进了中巴人民的心里。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5 07:18 , Processed in 0.15579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