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38|回复: 0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艺术:生成式AI与豫剧创作的融合创新——以豫剧剧本《进妲己》的AI唱腔设计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我校开展的2025年秋季入学教师培训,进行了一场十分精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讲座,在讲座结束后,我突发奇想: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否与豫剧进行融合,于是我将我前两年创作的剧本《进妲己》中妲己的一段核心唱段交由DeepSeek,让其根据剧本核心思想和主人公妲己此时感情状态为这段唱词作曲,竟然真的有模有样。实际上DeepSeek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有自己的“幻想”,我不懂乐理,也不知道DeepSeek创作出来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进行了很多思考,在告别了工业时代、电气时代,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艺术,是否可以让豫剧迸发出更多的创作活力,因此,我写下了下面的文章。

我也不是从事这个专业的,仅仅是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可能在专业的从业者或戏迷来看,我纯属扯淡,您一笑了之,划过就是。

w2.jpg

w3.jpg

引言:当古老梆子遇上现代科技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这段脍炙人口的豫剧唱段,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哼上几句。豫剧,这个发源于中原大地的戏曲形式,凭借着其质朴高亢的唱腔、生动活泼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剧情,成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然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古老艺术正面临着传承困难、创作及从业人员青黄不接、观众老龄化等多重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生成式AI不仅能够帮助豫剧工作者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更能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从技术赋能、创作转型和发展新路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与豫剧艺术的深度融合,并结合《进妲己》中苏妲己唱腔设计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AI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数字化新生

1.经典唱腔的智能化解析与学习

豫剧艺术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唱腔体系。以常香玉大师的《花木兰》为例,AI技术可以对其进行多维度解析:

音韵学分析: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能够精确分析豫剧特有的中州韵发音规律。如""字在豫剧中的特殊发音,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处理方式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AI可以建立发音模型,帮助年轻演员准确掌握豫剧的咬字方法。

音乐特征提取AI能够解析豫剧唱腔中的音乐元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等。例如,《花木兰》中"男子打仗到边关"一句的五度大跳,AI可以精确分析其音程关系和情感表达功能。

w4.jpg

(图为DeeoSeek进行创作的豫剧剧本《进妲己》中苏妲己的唱腔)

苏妲己唱腔的AI解析实例:通过对"离故国赴朝歌痛心断肠"唱段的AI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①栽板部分采用自由节拍,起音在"6"音上,营造悲痛氛围

旋律进行中多使用下滑音和颤音,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

节奏处理上采用"紧打慢唱"的方式,增强戏剧张力

情感表达建模:通过分析大师的演唱,AI可以建立情感表达模型。如《拷红》中红娘活泼俏皮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音色、节奏和装饰音的变化来表现,AI能够识别这些艺术处理手法。

2. 创作过程的智能化辅助

豫剧创作历来需要深厚的艺术积累,而AI可以大幅降低创作门槛:

板式自动生成:基于对传统剧目的学习,AI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豫剧规范的板式结构。如二八板、流水板、慢板等不同板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AI都能够准确把握。

苏妲己唱腔的AI生成过程

情感定位:首先确定唱段需要表达的"悲痛-惆怅-决绝"情感变化曲线

板式选择:根据情感需求选择栽板(自由节拍表现痛苦)、慢板(表现惆怅)、紧二八(表现决断)

旋律生成:基于豫剧音调特征生成符合人物性格的旋律线条

锣鼓配套:自动匹配相应的锣鼓经,如【闷帘导板头】配合栽板起唱

唱腔设计优化AI可以提供多个唱腔设计方案,供创作者选择。例如,为新的剧本设计唱腔时,AI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生成既传统又新颖的音乐方案。

锣鼓经智能配器:豫剧的锣鼓经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I可以学习传统锣鼓经的节奏模式和情感表达功能,为新的唱段配器。

二、创作转型:AI时代豫剧工作者的新使命

1.从技术执行到艺术总监的转变

AI辅助下,豫剧工作者可以从繁重的技术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艺术创作的本质:

情感表达的深化AI可以模仿技术,但难以复制人类的情感体验。如苏妲己唱段中从"痛心断肠""忍心伴君王"的情感转变,需要艺术家深入理解人物心理,把握情感变化的细微差别。

艺术风格的塑造:每个豫剧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苏妲己唱腔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人物性格特征(娇媚而刚烈)、剧情需要(被迫离乡的悲愤)和流派特色,这些都是AI难以完全把握的。

文化内涵的挖掘:苏妲己这个人物具有复杂的文化象征意义,艺术家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艺术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

2.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阐释

本真性与现代性的平衡:在苏妲己唱腔设计中,既要保持豫剧的传统特色,如传统的板式结构和锣鼓经运用,又要考虑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如在旋律进行上适当简化,增强可听性。

观众需求的准确把握:通过AI提供的观众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现代观众对传统戏曲的接受程度和偏好,从而在唱腔设计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发展新路:AI驱动的豫剧艺术创新生态

1.智能化创作平台的构建

传统剧目的数字化保存:利用AI技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音视频资料进行修复和保存,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库。如将不同版本的苏妲己唱腔进行数字化比较分析。

智能创作助手开发:开发专门针对豫剧创作的AI辅助工具。以苏妲己唱腔为例,AI助手可以:

自动生成符合豫剧规范的唱腔骨架

提供多种锣鼓经搭配方案

检测唱腔是否符合传统规范

给出修改优化建议

虚拟排练系统:演员可以通过VR系统与AI生成的虚拟乐队配合排练,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演唱与伴奏的配合情况,给出改进建议。

2.个性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基于学员的嗓音条件和个人特点,AI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唱段教学方案。如针对音域较窄的学员,AI可以适当调整唱腔的音区范围。

实时反馈与纠正:学员演唱时,AI系统可以实时分析音准、节奏、咬字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大师课数字化传承:通过AI分析常香玉、陈素真等大师的演唱录音,提取其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3.创新性传播模式的探索

智能推荐系统:基于用户的欣赏历史和偏好,AI可以智能推荐合适的豫剧剧目和唱段。如喜欢悲伤唱段的用户,系统可以推荐苏妲己的"离故国"唱段。

互动式观赏体验:开发具有互动功能的观赏平台,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不同角度观看演出,甚至可以调节音频混合比例,突出唱腔或伴奏。

全球化传播助力:利用AI翻译和字幕生成技术,为豫剧唱段配上多语言字幕,帮助豫剧突破语言障碍,走向国际舞台。

结语:传统与科技的美妙和弦

通过对苏妲己唱腔的AI辅助设计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与传统豫剧艺术融合的巨大潜力。AI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更能为豫剧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手段,艺术才是目的。在苏妲己唱腔设计中,AI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创作建议,但最终的艺术决策和情感表达仍然需要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那种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艺术力量,永远来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豫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将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科技与传统的美妙融合中,豫剧艺术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正如一位老艺术家所说:"戏是演给人看的,但首先要打动自己。"AI时代,这句话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艺术的本质始终是人文精神的传递和情感共鸣的创造。让我们用科技之翼助力传统艺术飞翔,但永远不要忘记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初心与本质。

w5.jpg

我将《进妲己》剧本的链接粘贴如下,大家有兴趣可观看。首次发布——原创剧本《进妲己》2021春节大戏——原创剧本《进妲己》(二本)
另外,若有专业的人员看到上面AI创作的《进妲己》唱腔设计,能演奏演唱出来的话我更是喜不自胜
w6.png













戏曲生态学视野下豫剧创作、观演、批评论述

当代豫剧创作与演出市场微探——由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引发的几点关于豫剧生态的思索

李娟主演豫剧《破洪州》河南明星擂主大爱剧团演出

关美利主演豫剧《花枪缘》《花打朝》剧照赏析

邵文霞主演豫剧《陈三两》河南豫剧院二团演出

剧照🌸🌸连德志主演豫剧《锦娘》


Time

Flies




公众号:凭阑opera


202508月24日宜:欢乐
扫码关注我吧
戏曲不是怀旧的情绪而是生存的必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3 14:02 , Processed in 0.1370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