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82|回复: 0

[关税] 关税“乌龙”?日本汽车业是真的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近期,日美关税协议谈判出现了所谓的“乌龙”事件。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表示,美国方面公布的从8月7日开始征收关税的官方公告与此前日美双方达成的协议不一致。日本“对等关税”应为15%,且包含从4月起已征收的10%的基准关税。但美国海关公告却要求自8月7日起,日本商品需在现有税率基础上额外增加15%。

经过胶着的谈判,来自日本方面的最新消息是,美国已承认在关税政策执行上存在问题,并将修正总统令。但口头承诺能否确凿落地,特朗普的出尔反尔做派等仍令事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疑,以汽车业为代表的日本支柱产业,将在关税风暴中面临更大的痛楚。

口头承诺 落地成疑

据报道,赤泽亮正日前在华盛顿对记者表示,日本认为谈下的15%关税是封顶关税,而在美方文件里却变成了追加关税。他强调,美方承诺将修正总统令,在日后返还调整期间多收的关税。

但日本舆论却不敢笃信,普遍担心美国不会兑现承诺。一些分析人士也表示,口头承诺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即便双方拿出了白纸黑字的协议,特朗普也有可能再次出尔反尔。因此,日本谈判团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数据则直观反映了市场的焦灼状态。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命脉,可能征收的27.5%的综合关税无疑是重磅打击。日本方面提及的关税降至15%尚无生效时间表,美国商务部长口头承诺的“日欧同等待遇”也并非白纸黑字的总统令,日本车企因这份“不确定性”而陷入恐慌。截至8月中旬,日产已暂停对美发货,大量汽车滞留港口;丰田股价也遭遇暴跌。

特朗普一日未签关税下调行政令,日本汽车产业就会继续忍受损失大量真金白银的煎熬。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表示,修正关税税额每延迟一个月,日本车企就要损失超600亿日元。若到年底仍无定论,日本GDP将因关税额外损失0.13个百分点,约为全年经济增速的三分之一。

保存优势 考虑迁移

在美国关税措施下,日本汽车工业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将面临较大利润压力。但其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国市场对其依存度依旧较高。商务部研究院学者王清晨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美国是日本汽车企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关税加大了日本车企的经营压力,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挑战。日本对美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规模在2023年和2024年均在500亿美元上下,占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剥离日本汽车。近年来,美国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金额仅次于墨西哥,与加拿大齐平,占美国进口总额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日本车企仍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就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优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何伟文也研判,美国汽车产业链并不完整。2024年美国汽车自产1000万辆,进口824万辆,大量依赖进口。今年前5个月,日本汽车在美国汽车整车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为16.5%,去年同期比重为15.3%。关税重压下,日本汽车对美出口不降反升。“所以日本需要全面分析把握情况,避免今后太被动。”

但不容置疑的是,美国关税措施可能加速日本车企布局东南亚的进程。王清晨说,日本车企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丰田、本田、三菱等公司常年位居市场份额前列。近年来,出于商业考虑,多数日本车企加大了对东盟市场的投入力度。同时,日本车企在越南、泰国等国布局了汽车组装及零部件生产工厂,通过利用当地较低的生产成本,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美国关税将可能成为日本加速布局东南亚的客观推手。但考虑到东南亚国家同样位于美国的加征关税名单当中,日本车企在该地区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仍需更长时间观察。

w1.jpg
来源:国际商报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30 14:19 , Processed in 0.10248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