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53|回复: 0

开源! AI要世界大战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导读:

最近 OpenAI 宣布开源大模型,在行业里掀起不小波澜——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直接点破:OpenAI 开源不是主动选的,是被中国大模型企业的发展 “逼” 的。

w2.jpg

最近,OpenAI宣布开源其大模型,这个决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微博发布了一个视频,他在视频中表达OpenAI之所以选择开源,是一种被迫,是在中国大模型厂商的迅猛发展下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这一判断看似针对单一企业的决策,实则揭示了全球 AI 竞争的核心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闭源技术垄断”模式,正被中国厂商以“开源生态共建”的方式打破。

今年以来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企业的开源动作,不仅让普通开发者能以近乎零成本运行AI模型,更推动国产大模型走出国门——众多美国企业与高校选择采用国产模型以摆脱对本土科技巨头的依赖。

这种“技术普惠+生态扩张”的双轮驱动,不只改变了AI竞争格局,也给投资市场带来了新思考:开源大势已来、中国模型崛起、技术差距缩小……AI的下一站,到底在哪里?

w3.jpg

01

这是一场生态竞赛

国产大模型不光数量多,质量也上来了。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90亿,预计2026年突破700亿。目前已有433个模型通过备案投入使用,通用型打基础、垂直型做补充的格局正在形成。

国产模型也在国际上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Hugging Face开源榜单前十中,九个都来自中国。中文理解强、场景适配好,加上开源可见、可信度高,是中国模型受欢迎的关键。

开源,已经从“小众选项”变成了“必争之地”。

以前美国公司偏爱闭源,但现在中国公司靠开源打出逆袭局——比如Deepseek开源半年,就吸引了15万开发者,衍生出200多个行业版本。

OpenAI这次回归开源,说白了是一种防守。现在,开源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分享,而是生态卡位的战略工具。

“先建生态、再谈赚钱”,已经成了行业共识。

中美模型之间的差距,也从“差一代”缩窄到了“差一点”。美国在参数规模和通用能力上还有优势,但领先不多。

国产模型在算法细节、推理成本、落地适配方面进步飞快,尤其是更懂中国场景——比如能处理本土影视素材、兼容国产工业设备,实用性越来越强。

w4.jpg

02

该升级投资思路了

AI行业在重构,投资思路也得升级。以前大家痴迷“技术参数”,现在得看“系统能力”——能不能搭建生态、持续创新、真正落地,这三条缺一不可。

生态能力:决定能走多远

大模型拼到最后,就是拼生态。好生态要有三个要素:开发者愿意陪你玩、合作伙伴一起推、应用场景能铺开。

比如Deepseek在GitHub上每月收到超5万行代码贡献;智谱AI拉来200多家企业一起做解决方案;通义千问在金融、教育这些行业真正用起来了。

生态的本质是什么?

是人气、是数据、是反馈。开源之后,全球开发者都能帮你测试、优化、适配。比如有开发者基于Deepseek做出了法律合同生成模块,被律所采用后反馈回来真实数据,进一步训练了模型——这种循环,闭源根本做不到。

创新能力:能不能解决真问题?

技术强不强,不看参数大小,而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很多模型还停留在对主流模型的微调,这种“跟随式创新”很难长远。

真正的创新,应该瞄准这三个方向:突破底层架构、降低训练成本、深耕垂直领域。

举个例子,有初创公司把大模型压缩到1/10大小,性能保持在90%以上——这就解决了边缘设备“带不动”的痛点。投资者应该问:这技术到底解决了什么现实问题?而不是只看它有多“高级”。

落地能力: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技术和生态,最终要靠落地来验证。做得好不如做得深,盲目追求“全场景”不如扎进一个行业做透。

某医疗AI公司基于开源模型开发了“基层影像诊断系统”,不仅适配老旧设备,还跟卫健委合作拿到大量真实病例,年增长300%。相反,一些贪多求全的公司,反而因为不够专注,哪个领域都没做透。

判断落地能力,关键看两个指标:市占率(行业渗透能力)和客户续约率(产品是否真有用)。比如在金融领域,年度续约率超过80%,才能说明产品真的稳了。

w5.jpg

03

一级市场怎么投

开源大模型核心企业

这类企业是开源生态的 “基础设施提供者”,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能否主导行业标准。

投资需重点关注两大维度:一是生态凝聚力,如开发者社区活跃度(贡献量、互动频率)、行业合作伙伴数量与质量,这决定生态扩张的广度;二是商业化路径清晰度,即能否在保持生态开放的同时,通过技术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盈利闭环。

AI 工具链与基础设施企业

随着大模型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应用,工具链与基础设施成为 “刚需支撑”:模型优化工具解决 “部署难、成本高” 问题,国产算力设备破解 “自主可控” 痛点,数据合规工具规避 “落地风险”。

这类企业的核心优势是需求明确、抗周期能力强,是稳健型投资的优选。

垂直领域应用企业

开源模式大幅降低技术门槛,让垂直领域 “小而美” 的企业得以聚焦细分需求、建立差异化壁垒。

投资需锁定 “高痛点、高壁垒” 场景:医疗领域重点关注 “基层诊断”“慢病管理”,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题;工业领域聚焦 “质量检测”“能耗优化”,契合制造业降本增效需求;金融领域瞄准 “中小微企业风控”,填补传统风控覆盖空白。

w6.jpg

04

  结语

OpenAI的开源,是一个强烈的信号:AI行业正在从“技术垄断”走向“生态共建”。中国公司用开源打开局面,实现换道超车,这不只改变了竞争格局,也带来了新机会:

生态型公司会成为新标杆;工具链企业会伴随应用爆发而崛起;垂直类公司能在细分领域挖到深水区。

对投资者来说,要更关注长期价值:既要看好开源,也要警惕商业化风险;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重视落地;既要抓住国产替代的机会,也要留意合规与竞争。

只有趋势、能力、风险三者都看懂,才能在AI大潮中投得准、拿得稳。

END

w7.jpg

参与课程猛戳下方


阅读原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4 05:49 , Processed in 0.12126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