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37|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10 | 李永涛 :中亚地区畜禽养殖业概况与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6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年8月14-1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暨猪健康创新峰会将在中国郑州盛大举行。本次峰会由河南农业大学、欧洲猪健康管理学院(ECPHM)及行业领袖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

大会聚焦生猪健康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创新实践,与会专家们将围绕PRRS净化、非洲猪瘟防控、人工智能在猪场的应用及精准繁殖技术等关键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共同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为将这份宝贵的行业智慧传递给更多同仁,冠牧精准诊断团队特将大会的精华内容梳理提炼。我们将通过“冠牧精准诊断”公众号,陆续与您分享本次大会的学习笔记,希望能与您共同学习,携手进步。敬请持续关注!

w2.jpg

会议笔记(一)

报告人:曲东帅,丹俄国际

报告主题:猪群圆环和肺炎支原体控制案例报告

会议笔记(二)

报告人:Heiko Nathues教授,苏黎世兽医学院

报告主题:欧洲PRRS净化的经验教训和关键技术

会议笔记(三)

报告人:于林洋,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主题:我国猪源盖塔病毒的首次发现与流行现状

会议笔记(四)

报告人:宋春城,环山集团

报告主题:轮状病毒反饲在仔猪腹泻防控中的应用

会议笔记(五)

报告人:孔苗苗,河南新航道

报告主题:非洲猪瘟弱毒株精准剔除的关键点

会议笔记(六)

报告人:素朴·瓦塔纳庞萨克,朱拉隆功大学

报告主题:泰国非洲猪瘟防控的得与失

会议笔记(七)

报告人:胡冬,牧原股份

报告主题:牧原数智化养殖实践与探索

会议笔记(八)

报告人:贺俊畅,银发牧业

报告主题:通过精准清除控制蓝耳阴性场感染

会议笔记(九)

报告人:魏战勇,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主题:做猪场需要的科研-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及传播规律研究

会议笔记(十)

报告人:李永涛,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主题:中亚地区畜禽养殖业概况与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2025年8月15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李永涛教授发表了题为《中亚地区畜禽养殖业概况与动物疫病防控现状》的专题报告。讲座基于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特别是派遣学生团队赴哈萨克斯坦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实地研学成果,为我们揭示了这片广袤土地上蕴藏的行业机遇与挑战。讲者在开篇提到,当前国内养殖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而紧邻中国西部的中亚地区,其丰富的资源和市场空间,或为行业转型与破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w3.jpg

李永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执业兽医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猪蓝耳病、猪病毒性腹泻感染机制、诊断与防控新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获批国家新兽药证书4项,先后获得首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大北农科技奖等奖励。

一、国际合作概况:河南农业大学的实践与基础

讲座首先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HAU)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布局与成果。在科研与学术交流、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落地项目支撑、、学生联合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w4.jpg

二、中亚地区养殖业现状分析

1. 区域概况

中亚地区紧邻中国新疆,包含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该区域总面积达4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8000万,GDP总和为3470亿美元。其中,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万,其综合国力在该地区位居首位。讲者指出,深入了解哈萨克斯坦,基本就能把握整个中亚地区养殖业的概貌。

w5.jpg

2. 气候与土地资源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草原带的东段,拥有世界上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由于深居内陆,该区域气候普遍处于半干旱至干旱状态,植被以耐旱的禾本科温带草原为主。区域内农业用地总面积约2.82亿公顷,其中永久性草地和牧场占比高达88.8%(约2.51亿公顷),而可耕地资源相对稀缺。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畜牧业以牛、羊、马、骆驼等草食家畜为主,而家禽和生猪养殖规模则相对较小。

w6.jpg

3. 哈萨克斯坦养殖业分述

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横跨亚欧大陆,拥有1.89亿公顷的广袤草原,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其家畜存栏总量约3330万头,家禽4770万只,年产值近460亿人民币。讲者评论称,这一产值规模可能尚不及河南省一个省的畜牧业产值。下图清晰展示了截至2025年6月1日该国主要畜禽的存栏量对比及年度变化。

w7.jpg

· 家禽养殖业:2024年,全国禽类存栏量达到4770.18万只。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鸡肉和鸡蛋市场需求,该国在2024年新增了6家养殖场,总产能达到15,945吨。2025年5月21日,中哈签署相关议定书,正式为哈萨克斯坦的禽肉及禽类制品对华出口打开了通道。

w8.jpg

从养殖模式来看,哈萨克斯坦的家禽业仍以家庭农场式的中小型散养户为主,同时存在少数规模化养殖企业。讲者认为,其产业发展阶段相当于中国2005年前后规模化刚刚起步的水平。

w9.jpg

· 养牛业:哈萨克斯坦的牛存栏量高达965万头,位居中亚地区之首。其中肉牛约占70%,奶牛占30%。品种方面,既有耐寒的本土哈萨克白头牛,也引进了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等优质品种。2025年,该国启动了10个肉牛养殖优先项目,并引进澳大利亚的养殖技术。同时,计划新建69个现代化奶牛场,预计年产鲜奶42.37万吨。

w10.jpg

其现代化奶牛场已开始应用一些机械化设备,如犊牛培育的“安全岛”、成年牛舍以及在学生看来较为先进的自动喂料车。这些设备虽然在国内已非常普及,但在当地仍属先进技术。

w11.jpg

由于奶制品在当地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奶制品加工和检测产业也相对发达,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室,用于质量检测、发酵研究以及自动化灌装等。

w12.jpg

· 骆驼养殖业: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存栏量在2024年达到280万头,同比增长4.7%,位居全球前列。养殖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区,核心品种包括哈萨克双峰驼、土库曼单峰驼及杂交品种。讲者特别指出,在当地的学术交流中,关于骆驼养殖与疾病的报告能占到三分之一,足见其产业重要性。骆驼奶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市场需求增长迅猛。

w13.jpg

哈萨克斯坦被誉为“世界骆驼王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骆驼奶生产线。其产品不仅包括鲜奶,还加工成发酵乳(Shubat)及奶粉出口,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比数据显示,骆驼奶在某些营养成分上具有独特优势。

w14.jpg

· 养马业:2024年,哈萨克斯坦的马匹总数达到502万匹,位列全球第三,并保持15%的年增长率。养殖方式以散养放牧为主。受民族饮食习惯影响,当地人对马奶和马肉产品情有独钟,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在当地市场上,马肉肠及各类马肉制品随处可见。

w15.jpg

· 养羊业:全国养羊总数超过2600万只,其中绵羊和山羊的比例约为3:1。养殖模式仍以传统散养(60%)和半集约化(40%)为主,产业亟待技术升级与现代化改造。

w16.jpg

· 养猪业:作为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的猪肉消费群体主要是受前苏联时期影响的俄罗斯裔居民及外国人。2023年全国生猪存栏量约120万头,但波动较大。值得关注的是,哈萨克斯坦是全球少数未受非洲猪瘟(ASF)影响的国家之一。2019年,在中国因ASF导致猪肉短缺时,哈方曾积极与中方洽谈猪肉出口事宜,并获得了相应资质。但讲者查证后发现,由于其自身产能不足,最终仅出口了少量猪肉。

w17.jpg

4. 其他中亚国家养殖业概况

· 乌兹别克斯坦:其畜牧业以家庭农场为主,贡献了超过90%的肉蛋奶产品。养殖区域高度集中在灌溉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带。牛、绵羊和山羊存栏量占主导地位,家禽养殖发展迅速,2023年存栏量已近1亿只。但受饲料短缺的制约,其生猪养殖规模保持稳定。

w18.jpg

· 塔吉克斯坦:该国93%的国土为山地,天然草场占农业用地的82%。畜牧业以季节性游牧为主。畜种结构单一,以牛(205万头)和羊(473万只)为主,养殖业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达到自给自足。讲者特别提到,该国的养猪业规模几乎为零。

w19.jpg

· 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贡献了GDP的17%-18%。然而,其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以小规模散养为主,例如80%的乳品产自每户仅养5-10头奶牛的个体农场。因此,该国仍需从邻国进口部分畜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其生猪存栏量约在5万头左右。

w20.jpg

· 土库曼斯坦:该国80%的国土被沙漠覆盖,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化养殖模式:“高山细毛羊放牧 + 沙漠骆驼散养 + 绿洲牛羊圈养”。畜种以卡拉库姆绵羊、骆驼及牛为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国以“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闻名于世,这一品种被视为国家战略资源及外交文化象征。

w21.jpg

三、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体系

1. 主要疫病与诊疗体系

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与农牧业结构决定了其重点关注的动物传染病种类。根据讲者团队的调研,当地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度最高的疫病包括:口蹄疫(FMD)、布鲁氏菌病、炭疽、小反刍兽疫(PPR)、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以及结节性皮肤病(LSD)等。非洲猪瘟(ASF)也因养猪业的发展而受到关注。

w22.jpg

在兽医体系建设方面,哈萨克斯坦农业部正积极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原OIE)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要求,升级其兽医检疫体系。政府层面的主管机构主要包括兽医与食品安全司(负责战略规划)和兽医监管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监管)。后者下设国家防疫总队、国家兽医参考中心和国家兽医实验室三大中央机构,并在全国各地设有16个直属机构和198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监管网络。

w23.jpg

其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由四个核心部分构成:国家兽医实验室(RVL),主要负责疾病的研究与诊断;国家参考兽医中心(NRVC);生物安全问题科学研究所(NRIBSP),是国家级的生物安全研究机构;以及哈萨克斯坦兽医研究院(KazSRIV),负责为兽医服务提供科学论证与支持。讲者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当地顶尖大学的实验室条件仅能满足本科教学水平,只有与日本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才配备了荧光定量PCR等相对高端的设备。

w24.jpg

在社会化兽医服务方面,成立于1998年的antiGen公司是该国最大的动物疫病诊疗产品生产商。该公司集研发、生产与服务于一体,拥有122名员工和7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不仅生产疫苗、药品等,还承担疫病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服务。

w25.jpg

2. 疫病防控成效与措施

得益于体系的不断完善,哈萨克斯坦的动物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动物疫病发生率同比下降68.1%,近三年累计下降49.1%。重点防控的口蹄疫、布病、狂犬病和炭疽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成效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2024年,俄罗斯、中国、土耳其和白俄罗斯等国相继解除了对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或特定产品的动物疫病相关贸易禁令。此外,该国对全国2180个炭疽掩埋地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并全部设置了警示标识。

w26.jpg

在口蹄疫防控方面,哈萨克斯坦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区域化管理”策略,将全国划分为“非免疫无疫区”(9个州)和“免疫无疫区”(5个州)。其中,非免疫无疫区已在2015年通过了WOAH的认证。在免疫无疫区内,对牛、羊等易感动物实施强制免疫,疫苗采用从俄罗斯进口的O、A、Asia1型三价苗。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免疫程序对猪不作强制要求。

w27.jpg

四、挑战与未来机遇

1. 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取得了进步,中亚地区的畜牧业仍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是生态问题恶化,由于养殖规模扩张超出草地承载力,导致草原面积缩减、水资源分布不均、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其次,动物疫病威胁依然存在,散养为主的模式给疫情的监控和根除带来了巨大困难。最后,整体的疫病防控体系依然薄弱,表现为兽药产品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本土研发力量不足。

w28.jpg

生态退化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过度放牧、滥垦、鼠害和干旱加剧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下降。为此,中亚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模式正逐步从传统游牧向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型。然而,转型过程又面临饲料供应不足、基础设施欠缺等新的挑战。

w29.jpg

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该国水资源高度紧张,农业用水占比高达89%,牧场退化率达70%。干旱和土壤盐化导致可用优质草场严重不足,生态约束成为制约其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w30.jpg

2. 未来机遇与合作方向

讲者认为,挑战背后也孕育着巨大的合作机遇。中国在畜牧业全产业链,特别是智慧农业、畜禽新品种、智慧养殖及兽医服务、粪污资源化处理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和经验。这些技术和产品,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亚畜牧业而言,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w31.jpg

贸易数据也印证了合作的广阔前景。202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已达410.2亿美元,其中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为1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批准5家哈国羊肉企业对华出口,未来有望扩展至牛肉、马肉等更多品类。讲者设想,未来可以构建一个“中亚养殖——中国技术——全球市场”的合作新模式:利用中亚低成本的牧场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同时导入中国的智慧养殖设备、疫病防控体系和饲草种植技术,最终通过跨境电商和自贸协定网络,将优质畜产品销往中国、欧洲等全球市场。

w32.jpg

冠牧学习心得

本次讲座为国内畜牧从业者,特别是寻求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的企业家和战略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一线洞察。以下为几点核心学习心得:

· 资源与产能的错配是核心机遇:中亚拥有中国稀缺的低成本、大面积草地资源,但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和加工能力却显著落后。这种“资源丰富、产能落后”的现状,为中国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的输出创造了巨大的“填空”机会,尤其是在草食动物(牛、羊)产业链。

· “无疫”状态是关键战略价值: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少数的“非洲猪瘟无疫国”,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尽管其现有生猪产能无法满足大规模出口需求,但这恰恰是投资的切入点。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此地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养猪基地,既可作为对冲国内疫情风险的“海外粮仓”,又能利用其地理优势辐射欧亚市场。

· 技术合作应“降维”且“系统化”:讲座中提到当地先进设备仅为国内的初级产品,这警示我们,技术输出不应盲目追求“高精尖”,而应提供稳定、实用、符合当地发展阶段的“适宜技术”。合作模式应超越单一产品销售,转向提供包括品种改良、饲料营养、疫病防控、人员培训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 生态承载力是长期合作的“红线”:中亚地区普遍面临草原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的生态压力。任何投资与合作项目都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置于首位。推广节水灌溉的饲草种植技术、发展集约化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引入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不仅是商业机会,更是确保合作项目能够长期稳定运营的必要前提。

知识的终点,是行动的开始

作为一场融合全球顶尖智慧的行业盛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暨猪健康创新峰会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向大会主办方河南农业大学、欧洲猪健康管理学院(ECPHM)、牧原食品、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等单位致以诚挚的感谢 。感谢他们强强联合,为行业同仁搭建了如此高规格、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让前沿科技与创新实践得以交融碰撞。

大会为猪只健康管理指明了创新的方向,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将这些宝贵的行业智慧,转化为猪场内触手可及的精准诊断工具与解决方案。为了能持续获取未来行业盛会的前沿资讯,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国际生猪产业大会”公众号。

同时,也请持续锁定“冠牧精准诊断”,让我们作为您身边的“兽医检测专家”,共同推动这些先进理念在一线落地生根,为中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往期文章推荐

1、湖南兽医论坛会议笔记(一)葛猛副教授: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评价与防控

2、湖南兽医论坛会议笔记(二)黄嘉璐博士:猪蓝耳病的病因、传播与系统化防控策略

3、蚊子为什么更爱咬感染动物?清华大学程功教授揭示蚊子传播病毒的底层逻辑

4、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一)闫之春:从病案处置,学习群体兽医临床诊断的工作方法

5、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二)姜平:猪蓝耳病(PRRS)防控与净化的最新思考与研究进展

6、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三)李向东:我国类NADC34蓝耳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研究新进展

7、南农猪业会议笔记(四)曹永长: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新动态与防控策略再思考

8、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五)冯志新:猪支原体肺炎净化与评估策略

9、警惕!新型猪轮状病毒可攻击肺脏,在无母源抗体保护的新生仔猪中致死率达100%

10、“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1 | 曲东帅:猪群圆环和肺炎支原体控制案例报告

11、“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2 | 海科·那修斯:欧洲PRRS净化的经验教训和关键技术

12、“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3 | 于林洋:我国猪源盖塔病毒的首次发现与流行现状

13、“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4 | 宋春城:轮状病毒反饲在仔猪腹泻防控中的应用应用

14、“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5 | 孔苗苗:非洲猪瘟弱毒株精准剔除的关键点

15、“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6 | 素朴:泰国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得与失

16、“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7 | 胡冬:牧原数智化养殖实践与探索

17、“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8 | 贺俊畅:通过精准清除控制蓝耳阴性场感染

18、“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9 | 魏战勇:做猪场需要的科研-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及传播规律研究

产品推荐

w33.jpg

w3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30 15:53 , Processed in 0.27670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