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5|回复: 0

AI重构内容时代:我们为何更需要“不完美”的真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凌晨一点,我盯着电脑里AI生成的文案发呆...逻辑通顺,文采斐然,连标点符号都挑不出错。可指尖划过屏幕时,心里空落落的,像捧着一碗温吞的白开水,没一点滋味。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受?打开手机,满屏的“干货”“秘籍”,标题一个比一个吸引眼球,可点开看三行就想划走。那些精准的观点、工整的段落,一眼就能认出是“机器语言”,没温度,没情绪,更没一点能扎进心里的东西。作家汪曾祺曾说:“文字是要沾着人气的,寡淡无味的文字,再工整也没魂。”

这一个月,我试着用AI写公众号。它帮我梳理框架,补充案例,甚至把我颠三倒四的草稿改得条理清晰。有好几次,我看着屏幕里的文字,忍不住惊叹:“这居然是我‘写’出来的?”效率确实高,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昨天和朋友周周聊天,他说:“我最羡慕你们会写的人。我们能聊能说,可一到写东西就卡壳,那些心里的想法,就是变不成书面的话。”

w2.jpg

我笑着告诉他,我根本不是科班出身,不过是喜欢读书、爱记笔记罢了。这几年,工作里的感悟、生活中的小事,我攒了快800篇记录,每一篇都写得长长短短,有的甚至满是涂改的痕迹。据2024年AIGC内容行业报告显示:78%的读者更愿意为“包含个人真实体验”的内容停留,仅12%会完整阅读纯AI生成的“标准化干货”

周周听完愣了愣:“原来不是要多专业,是要真的‘有东西’啊。”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宁愿看一篇“粗糙”的手写文,也不愿读AI生成的“完美”干货。AI能调取全世界的知识,能模仿千万种文风,却永远拿不走你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你凌晨加班后,在地铁里看到的那盏暖黄色路灯;是你陪家人吃饭时,妈妈说的那句“多吃点”;是你和客户聊天时,他眼里闪过的那份对“表达”的渴望。

这些不是“知识”,是“体验”;不是“道理”,是“情感”。

就像那个开理发店的抖音网红,没有AI帮忙写脚本,没有团队包装人设,可他剪头发时的认真,和顾客聊天时的幽默,全是真实的样子。如果没有抖音,他或许还是街角那个普通的理发师;但正因为他把“真实的自己”放进镜头里,才成了千万人喜欢的大V。

w3.jpg

AI时代,人人都能指挥机器生成内容,可“为什么要读你写的”?答案从来不是“你写得有多好”,而是“你写的有多真”。

不用怕自己“不会写”,真正让你犹豫的,从来不是文笔,是怕“不完美”被看见。但职场里的博弈、内容世界的法则,从来都不是“完美者赢”——完成比完美重要100倍,粗糙的真诚,远胜精致的空洞。正如作家路遥所说:“真实的人生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不需要刻意雕琢,只需要如实记录。”

你不必成为专业作家,也不用和AI比效率。试着从今天开始,写一件小事:早上买早餐时遇到的热心老板,上班路上听到的一首老歌,晚上和朋友聊天时的一句感悟。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轻轻落在文字里。

那些带着你温度的文字,终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光”——毕竟,谁会拒绝一份有心跳的真诚呢?

最后想问问你:你最近有没有一件想记录下来的小事?评论区聊聊吧,或许你的故事,就是别人明天想读的那篇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 06:41 , Processed in 0.1106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