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最新研究警告称,德国的关键产业如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在国际竞争中正日益落后,而中国则在不断赶超。根据德国研究制药企业协会(VFA)的调查,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在2013年至2024年间从12,6%升至17,2%,而德国同期则从8,9%降至8,2%。平均来看,中国每年在全球市场上增加约0,3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尤其明显:全球市场份额从6%跃升至14%。这得益于一项战略性产业与贸易政策 agenda。而德国在同期则明显失势,尤其是在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
VFA首席经济学家克劳斯·米歇尔森表示:“我们必须更快地变得更好。德国在投资、创新和新商业模式上需要更强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地位。”他强调,工业更新的速度将决定德国能否在全球市场重新夺回份额。为此,德国需要一项以革新和效率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同时应通过提高技能和行业间的流动性来缓解劳动力短缺。
研究同时警告,美欧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使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国对几乎所有欧洲进口商品平均加征15%的新关税,已使德国诸多行业进入美国这一最重要出口市场的难度加大。这可能导致更多投资转向美国市场。米歇尔森批评道:“欧洲没有发挥自身优势。欧洲单一市场的规模远超美国,但过多的国家与地区性规制削弱了整体竞争力。”
德国出口商还面临欧元升值带来的压力,使得德国产品在其他货币区变得更贵。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则指出,中国进口的激增与人民币“严重低估”密切相关。IW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表示:“这使得中国进口商品过于廉价,导致中国企业能以极低价格倾销,迫使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转向中国供应商,而不是选择本土供货商——长期来看,这正在慢慢侵蚀德国的工业基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德国的出口额增长近11%,达到逾810亿欧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