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44|回复: 0

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9月1日起这些新规将重塑数字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1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9月1日起这些新规将重塑数字生态

9月1日,中国将正式进入“AI内容可追溯”时代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当AI生成的文字能以假乱真、AI合成的视频足以混淆视听,我们该如何守护信息真实性的底线?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给出了答案——所有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通过显式或隐式标识“自证身份”。这一中国AI治理的里程碑式政策,将彻底改变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规则。

一、新规核心:全链条标识,让AI内容无处遁形

《办法》明确要求,所有AI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内容,必须同时具备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 。

显式标识:以文字、语音、图形等直观形式呈现。例如:

文本需在开头、结尾或段落间添加“AI生成”字样 ;

- 视频需在起始画面显示至少2秒的提示,文字高度不低于画面最短边的5% ;

虚拟场景需在进入时弹出“AI生成”标识,并在服务过程中持续显示 。

隐式标识:通过技术手段嵌入文件元数据或添加数字水印。例如:

视频文件的元数据需包含生成服务提供者名称、内容编号等信息 ;

鼓励使用抗篡改的数字水印技术,确保标识即便被裁剪仍可被平台识别。

二、为何必须标识?从信任危机到技术向善

1. 遏制虚假信息泛滥

AI生成的虚假新闻、伪造名人发言等内容已成为网络公害。2024年某社交平台曾因传播AI合成的“某国政变”视频引发恐慌,最终证实为技术滥用 。标识制度将从源头切断虚假信息的传播链条。

2. 维护公众知情权

当用户看到“AI生成”标识时,能自主判断内容可信度。例如,家长可识别孩子学习资料是否由AI辅助生成,避免误导 。

3. 规范行业发展

标识制度倒逼企业提升技术伦理意识。例如,广告公司若使用AI生成产品图片,必须明确标注,否则将面临最高全球营业额7%的罚款(参考西班牙同类法案) 。

三、谁来执行?全主体责任,违规代价高昂

1. 服务提供者:

生成内容时必须同步添加标识,下载、复制功能需确保标识完整 ;

未合规的企业将面临约谈、下架服务甚至刑事责任。

2. 传播平台:

需核验内容元数据,对无标识或标识被篡改的内容限流并添加风险提示;

例如,某短视频平台已测试“AI内容检测系统”,可自动识别未标识的AI生成视频。

3. 用户:

发布AI内容时需主动声明并使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工具 ;

恶意删除标识或提供规避工具者,最高可被处以3500万欧元罚款(参考欧盟AI法案) 。

四、国际对标:中国引领全球AI治理新范式

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标识制度更强调技术深度与全流程管理:

欧盟:仅要求高风险AI系统标注“AI生成”,且未强制隐式标识 ;

美国加州:仅要求图像和视频嵌入水印,未覆盖文本、音频等类型 ;

中国:首次将显式与隐式标识结合,并配套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 ,确保标识的完整性、鲁棒性和可追溯性。

五、企业与个人:如何应对这场范式革命?

1. 企业合规指南

技术升级:接入国家标准的标识生成接口,确保内容符合格式要求;

流程再造:建立AI内容审核团队,监控标识添加与传播环节 ;

案例参考:某科技公司已推出“AI内容标识插件”,可一键为文档、图片添加合规标识。

2. 个人用户须知

主动标识:使用AI工具生成内容时,务必勾选“添加标识”选项;

识别技巧:

查看图片属性,若元数据包含“AI-Generated”字段,则为AI生成;

播放视频时注意是否有持续2秒以上的提示标识 。

六、未来展望:可信AI时代的到来

标识制度的实施,将推动AI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创新”。例如:

媒体行业:记者使用AI辅助写作时,需明确标注“AI参与创作”;

教育领域:在线课程若使用AI生成案例,需告知学生来源;

艺术创作:AI绘画作品需同时标注创作者与生成工具名称,避免版权纠纷 。

9月1日,中国将正式进入“AI内容可追溯”时代。这不仅是技术监管的胜利,更是人类对信息真实性的坚守。作为用户,我们应主动拥抱变革,学会识别AI标识;作为企业,更需以合规为基石,探索技术向善的边界。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AI内容有迹可循、数字生态真实可信”的未来。

#AI治理 #内容标识 #新规解读转扩!让更多人了解这场AI时代的信任革命!

(本文部分数据引用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政府网等权威来源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9 13:29 , Processed in 0.0816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