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还能否维持当前规模的社会福利体系?联邦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对此给出明确答案:“不能。”他指出,德国“生活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并宣布将进行痛苦的改革,重点瞄准公民补助(Bürgergeld)。但这一观点遭到联合政府伙伴社民党(SPD)的反驳。劳动部长贝尔贝尔·巴斯更是直言不讳地称这种说法是“胡说”。
事实上,德国的社会体系确实昂贵。2024年社会总支出约为1.345万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BIP)的30%以上。在国际比较中,德国的支出水平高于平均值,但并非最高。根据2023年的欧盟数据,法国和芬兰的社会支出比例超过31%,而爱尔兰仅为12%。
回顾过去几十年,德国的社会支出大幅增长。2004年仅为6640亿欧元,二十年间翻了一倍。然而,关键并非绝对数字,而是其占BIP的比例。该比例从2005年的28,6%升至新冠疫情高峰期2020年的32,5%,随后略有下降。
公民补助只是小部分
当前的政治争论集中在公民补助上,但它在社会预算中占比有限。2024年其份额仅为4,2%。超过一半的支出则流向养老金与医疗保险。联邦预算中,劳动与社会事务部开支最大,其中最大头长期是对养老金体系的补贴,占联邦预算近18,5%。
过去十年,公民补助及相关住房、取暖补贴支出从260亿欧元升至410亿欧元,占联邦预算的比例仅从8,2%升至8,7%。政府预测今年和明年的公民补助支出还将下降。
真正的压力点:养老金与医保
德国社会体系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养老金与医疗保险,这两大块主要依靠参保人缴费。但医疗保险基金已出现数十亿欧元缺口,如不改革,势必带来大幅加保费的压力。养老金体系虽保持稳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大批“婴儿潮”一代即将退休,缴费人与受益人的比例将持续恶化。
经济学家、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成员马丁·韦尔丁指出,未来必须对养老金、医保及护理保险的现收现付制进行根本调整。
他总结道:德国的社会国家并非无法维持,但确实面临巨大压力,而且这一压力将持续上升。“严格来说,总理的说法并不正确,但展开这场讨论是必要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