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81|回复: 0

当AI遇见营销:从战略拐点到生产力革命 ​| 第十四期AI极客夜话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蓝字”关注▲金融茶社SH▲,一起观察商业、投资未来

hi,伙伴们!晚上好!

昨晚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四期模速极客夜话,这场由模速空间与ThinkInAI社区联合打造的AI主题交流活动,邀请了两位深耕AI营销一线的专家:

星图比特营销产品负责人和王官中 AI营销规模化落地专家Greg

他们分别从战略范式与工程落地两个维度,拆解了一个核心命题:

当AI成为营销的基础设施,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不可逆变革?

w1.jpg
🔍 AI驱动的营销新范式:战略拐点与落地路径

王官中老师先带大家回顾了营销的进化史。1950年代,德鲁克奠定营销的底层逻辑——创造顾客;1960年代,科特勒提出4P模型(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让营销从生产导向转向需求导向;2000年后,关系营销、精准营销相继崛起,谷歌、Facebook用数据让营销从人力驱动变成数据驱动。

w2.jpg

但这些变革,本质都是工具迭代,直到AI出现——它带来的是范式转移。王老师强调,传统营销的核心是流量:企业买流量、筛用户、促转化,像漏斗一样层层过滤,但成本越来越高,用户注意力却越来越分散(视频完播率从几秒降到不到1秒)。

而AI营销的核心是智能逻辑:用大数据和算法构建超级用户画像,不仅包含静态标签(年龄、地域),更融入动态信息(实时行为、社交关系、对话情感)。

如果说传统营销是捕鱼——撒网捞鱼,运气好能捞到大的;AI营销就是养鱼——知道鱼爱吃什么、什么时候浮出水面,精准投喂。

三个不可逆趋势:AI如何重塑营销全链路?

王老师用三个案例,拆解了AI在营销中的落地路径:

w3.jpg

趋势一: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预测

星图比特服务的一家服装企业,曾靠设计师拍脑袋决定新款是否量产——直到CEO(技术背景)拍了桌子:凭什么你的经验比数据更准?

现在,他们把新品图片挂到官网预售,通过点击率(CPI)和转化率判断是否生产。

数据不会说谎,王老师补充,预测性问题(比如哪款衣服会火),AI比人更擅长——因为它能处理10万+用户行为数据,而设计师的经验最多覆盖几百个案例。

趋势二:从单点创意到规模化个性化

w4.jpg

YouTube Music用模型做音乐推荐,不仅看用户跳过/收藏,还结合环境上下文——在图书馆听劲爆音乐的权重会降低。

这就是AI的魔力:既能批量生成内容(每分钟2.7万条素材),又能给每个人定制封面。

王老师举例,海外某视频平台通过AI生成个性化封面,点击率提升80%,未来没有一条广告打天下,只有一人一策的精准触达。

趋势三:从资源密集到效率革命

w5.jpg

传统营销是资源游戏:拍一条视频投流占成本60%。AI让创意生产成本骤降——星图比特的精简营销方案,能让中小商家用1/10的成本生成图文、视频素材,过去请外包拍30秒视频要3000元,现在AI生成+人工微调,500元就能搞定,还能适配抖音、小红书等10个平台。

别做AI工具的堆砌者

很多企业说我们在用AI,其实只是买了几个生成式工具——这不是AI营销,是工具堆砌。

王老师直言,真正的AI营销需要系统化思维:从需求洞察(NLP提取用户需求)、内容生成(AIGC批量生产)、智能投放(实时优化渠道)到数据回流(闭环迭代策略),形成「飞轮效应」。

w6.jpg

他特别提到星图比特产品的奇点魔方:我们给游乐场做营销,不仅生成文案视频,还会调取天气数据——雨天推室内项目套餐,晴天推漂流项目,这才是AI的智能逻辑。

w7.jpg

💡 当营销遇见内容工程:AI如何让创意变成规模化生产力?

w8.jpg

Greg曾在字节跳动搭建广告素材平台、现跨境电商AI营销负责人,Greg先晒出一组数据:2024年美区应用商店新上架APP数量达3.7万(ChatGPT发布前稳定在2.3万),AI生成素材每分钟2.7万条,但用户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增加20%,视频完播率却从黄金3秒跌到不足1秒。

w9.jpg

这就是内容通胀——供给无限,注意力有限。Greg解释,传统营销靠单点爆款(比如一条视频投3个月),现在一条AI生成视频可能3天就失效,用户阈值被不断拉高:19年卡点视频能火,21年要单人口播,23年要多人情景剧,甚至直升机道具都用上了。

怎么办?Greg的答案是内容工程:用工程化思维让创意可拆解、可复制、可优化。

三个落地案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案例1:服装图片换色——从30分钟/张到「秒级处理」

w10.jpg

Greg所服务过的公司,每款衣服有20+颜色,设计师用PS换色需30分钟/张,且容易出错(比如只换正面、漏换袖口)。

他们先用AI换色,成功率不到50%,后来重构拍照任务管理系统——拍摄时标注衣领/袖口等关键区域,AI换色准确率提升到85%,现在设计师每天处理100张图,以前只能处理10张,剩下的时间做创意设计。

案例2:多语言视频翻译——从机翻垃圾到85%准确率

w11.jpg

面对西班牙语、德语等小语种翻译需求,外部工具要么「翻译错误」(把「性价比高」翻成「价格低」),要么「时长不匹配」(英语30秒的文案,德语要35秒)。

Greg团队的解法是:自建「行业术语对照表」(比如「爆款」对应西班牙语「Éxito viral」),用AI调整音视频速度(±10%不违和),插入「视频块」(比如产品特写镜头)填补时长差。「现在100条视频,85条能直接用,剩下15条人工微调——成本降了60%,效率提升3倍。」

案例3:从「评论里挖需求」到「设计反推」

w12.jpg

他们用NLP从商品评论和竞品详情页提取设计元素:比如用户说喜欢碎花但嫌领口太高,就把碎花+低领作为新元素输入设计系统。

以前设计师凭感觉,现在数据告诉他『用户要什么』——这就是内容工程的本质:让创意有『数据锚点』。

给甲方的执行手册:工具要嵌入流程,别做炫技玩具

w13.jpg

别做单点工具:早期他们做了个AI图片生成工具,设计师不用——因为要从PS切出去用。

后来嵌入新品测试流程:预售数据达标后,自动触发套图生成,工具要无感融入流程,而不是增加步骤。

w14.jpg

先做80分再上线:C端产品可以70分迭代,但内部工具不行,第一次上线如果难用,用户再也不会碰。

视频翻译工具打磨了3个月,宁愿慢一点,也要让用户说『哇,比人工好用』。

w15.jpg

数据闭环是生命线:生成的素材投出去后,要追踪点击率、转化率,反推「哪种模板更有效」。

比如发现『红色背景+产品特写』的模板转化率高,就把这个规律喂给AI,让它优先用这个模板——数据越用越聪明,形成『自优化闭环』。

现场干货很多,文字无法详细描述,推荐大家关注后续活动。

刘润老师常说:趋势就像台风,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先要知道风往哪吹。

这场极客夜话,让我看到AI营销的风:它不是工具升级,而是生产力革命。

用数据预测替代经验决策,用规模化个性化打破流量依赖,用内容工程让创意可复制。

未来的营销等式,或许是:AI(效率)× 人性(情感连接)= 增长。

毕竟,AI能生成1000条文案,但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懂你的那一句。

而对于创业者和从业者,最好的战略,就是现在就跳进这场变革——因为当风停了,站在原地的人,会摔得最痛。

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感谢ThinkInAI社区组织,行胜于言,期待第十五期。

感谢ThinkInAI社区共创者的付出,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利他的精神。

相信在这份坚持与利他的指引下,ThinkInAI 社区会持续迸发创造力,走得更远、更稳。向每一位共创者致敬!

此外,我用了Fellou AI浏览器制作了本期歌曲,请大家欣赏。
歌词完整版:在这个数字时代拍脑袋,ThinkInAI引领着变革。数据说话不再是梦,AI营销一人一策更精准。ThinkInAI让效率飙升,成本降低不再遥不可及。AI做效率,人做温度,在ThinkInAI社区飞。我们一起探索新天地,科技创新与社区精神。梦想在这里起飞,未来由我们来定义。从零开始不畏惧,ThinkInAI为我们铺路。拍脑袋不再盲目,数据说话让决策更清晰。在ThinkInAI社区里,我们共同成长进步。科技创新带来希望,梦想在这里起飞。ThinkInAI让效率飙升,成本降低不再遥不可及。AI做效率,人做温度,在ThinkInAI社区飞。ThinkInAI让效率飙升,成本降低不再遥不可及。AI做效率,人做温度,在ThinkInAI社区飞。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一些启示!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点赞👍 转发、关注我,获取更多商业观察,一起探索AI时代的无限可能!

以上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想获取更多信息,可联系作者⽴善:DavidFranklin25。

w1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5 01:04 , Processed in 0.16964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