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51|回复: 0

【AI战略观察】AI原生思维:谷歌没有更早做出ChatGPT的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引言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正式上线。两个月后,谷歌内部拉响“红色警报”,紧急启动应对——谁也没想到,一个对话模型竟可能颠覆搜索引擎。

但ChatGPT并非一夜建成。为什么坐拥庞大资源与顶尖人才的谷歌,没能率先做出这样的产品?为什么反而是OpenAI能够先声夺人?这场意料之外的“奇袭”,对今天企业制定的AI战略又带来怎样的启发?

我认为思考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AI原生思维”——即,把AI视为一条独立的业务线,而不是优化原有业务线的技术的思维模式。

作者|秦弋
责编|小腰
正文字数|26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一、谷歌的AI战略:

AI First,实质仍是“搜索优先”




2015年的谷歌刚刚收购风头正劲的Deepmind,新上任的CEO Sundar Pichai 在财报会议上提出了“AI first"的战略,他说到“展望未来,最大的变革将是“设备”这一概念本身逐渐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无论其形态如何——都将化身为一位智能助手,全天候陪伴并协助你的每一天。我们将从“移动优先”转向“人工智能优先”的世界。”

2016年,Google assistant正式发布。作为Google 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载体,Google assistant随着安卓系统快速扩散到多个屏幕场景。2018年,在CES展会上,负责Google Assistant 的工程副总裁 Scott Huffman 展望了Google assistant的未来:让你进行视频通话、查找分步食谱,观看 YouTube 视频、朗读短信、调用Spotify的播放列表等功能。

但谷歌对AI的想象,始终围绕这“精准操控、低容错”的语音搜索场景展开。这些调用指令的用户场景要求精准、无误的操作,这使得谷歌不得不一个个的解决操控交互中细微的问题。例如,在使用Google assistant设置一个计时器20分钟的计时器,然后要把这个20分钟的计时器更改为10分钟时,Google assistant无法识别这个意图。要解决这个问题,Google需要以更细致的分辨率实现把短语链接到特定实体的能力,并在类似设置计时器这样的微小功能上做细致的调优。Google assisant首席架构师 Amar Subramanya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谷歌寻求让与语音助手的对话更加自然,这与多年来对谷歌搜索的逐步更新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进入谷歌搜索的早期阶段,你必须准确地考虑你的查询。现在你可以只说'附近的咖啡店'。你不必考虑你使用的一组单词。我们看到数字助理也有类似的进展。”

站在2025年,回看10年前谷歌围绕Google assistant的AI战略,是对搜索的不断优化,把AI视为提升搜索的技术,而不是把AI视为一个可能诞生新物种的赛道。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把AI视为一条独立的业务线,而不是优化原有业务线的技术“称作”AI原生思维“。这中间的微妙差异在于,如果把AI视为优化主营业务的工具,那么可能会失去找到发挥AI最大价值的场景。

二、内部“颠覆性”想法,

却被“合理性“过滤




虽然早在2011年苹果的Siri就已经发布,但直到2025年,AI技术的发展,app之间的壁垒,仍然没有办法充分满足语音交互的搜索场景的需求。而聚焦语音交互为中心的AI场景,使得谷歌错过了从自己内部长起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流失了关键人才。

2017年,Google Brain的八位作者发表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提出Transformer架构,奠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

在论文发表前后,论文作者之一Shazeer 向谷歌高层建议,放弃传统搜索索引,改用Transformer训练一个庞大的网络,彻底改变谷歌组织信息的方式。

这个想法在2017年被认为是荒谬的。

正如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后来在被问到为什么谷歌不是最早推出大语言模型的,回答道,“我并不完全清楚它是否也能成功。事实是,在人们看到它是如何运作的之后,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2022年ChatGPT上线后,Shazeer当初的想法已经成为威胁谷歌生死存亡的问题。2025年中旬,ChatGPT月活已达9亿,领先Google Gemni的一倍多。 当他们真正看到ChatGpt的威力时,一切为时已晚。
更遗憾的是,《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另一位作者Uszkoreit认为,谷歌早在2019年或2020年就可以拥有GPT-3甚至3.5,但问题在于,谷歌视而不见,因战略聚焦在语音助手和搜索优化,而没有对作者们发现的事实做任何事情,最终错失良机。
Google assisant首席架构师 Amar Subramanya在2025年离开了谷歌加入微软,他声称微软的文化“既不自负,又充满雄心壮志”--这也被视为对谷歌文化的批评。

三、Open AI:

没有历史包袱,只有终极使命




同样是看到《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OpenAI的反应敏捷且截然不同。

2017年在对论文快速验证后,他们连续做出了扩大规模、分阶段开源、向微软筹措资金等一系列关键决策,最终于2022年上线ChatGPT。

OpenAI的决心很大程度上源于创立之初的使命。早在2015年OpenAI成立时,就把谷歌视为最重要的假想敌。Sam Altman在给Elon Musk的信里写道:”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可能阻止人类开发 AI。我认为几乎不可能。既然它迟早会发生,最好是让 Google 之外的其他人先做这件事。你觉得 YC 启动一个类似曼哈顿计划的 AI 项目怎么样?“。稍后的邮件里,Sam Altman把OpenAI定位为:一家非营利的 AI 研究公司,目标是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动数字智能的发展,不受追求财务回报的束缚。

相比于谷歌,OpenAI没有“必须要保护”的搜索业务,没有搜索场景的限制,没有高精度指令的操作包袱,这使得他们能够跳出了Google assistant走入的死胡同,转向适配于技术最好的使用场景-容错率更高、更适合生成式AI的内容创意与对话场景,而不是用现有技术做已知用户场景的增量。

四、不只是跳出“窘境”,

更要打破“视框的困境”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克里斯坦森认为,小公司颠覆巨头的关键,往往在于巨头迎合重点客户需求,专注于投资利润最丰厚的环节。而初创企业聚焦非主流用户,这些用户能够接纳较低的价格和质量,然后从低端市场往高端市场进军颠覆巨头。

这个观点在OpenAI和谷歌的竞争中得到部分验证,即OpenAI选择了容错率较高的内容创意用户场景,逐步向上侵蚀谷歌的核心地带。而谷歌选择了高精度的搜索场景。

然而,不同于以往低端颠覆的例子,更关键的是,OpenAI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不让AI技术被谷歌这样的巨头控制,而是要以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动数字智能的发展。因此,虽然涉及搜索场景,但搜索场景并不是ChatGPT唯一要攻克的场景。ChatGPT最终浮现出对话AI-推理AI-代理AI(Agent)-创新AI-组织AI的通用人工智能的演进路线图,开创了人们之前未曾想象的智能体世界。

而谷歌,被自己的搜索场景,以及想要和其它语音助手公司竞争的视框和战术焦虑所限制,没能跳出原有业务看AI,最终错过了提早做出ChatGPT的机会。

结语:这是一个观察起点,也邀请你一起思考

AI是如蒸汽机一样的生产力变革,而这场变革刚刚拉开序幕。

“AI原生思维”意味着

    把AI作为一条独立的业务线思考,而不仅是技术工具支持

    能洞察到由于生产力提升带来的最适配的新场景,而不仅仅用于优化已存在的旧业务线场景

    敢于用小规模实验捕捉非共识机会,而不过度依赖ROI预判


我们正在开启【AI战略观察】系列,本文是第一篇,我们会在这个议题上持续思考和创作。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你所在的企业是否已具备AI原生思维?

    你是否也观察到AI在“优化旧业务”与“长出新业务”之间的张力?

期待与更多同行者一起探索AI时代的战略新叙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4 13:41 , Processed in 0.10062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