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10|回复: 0

AI产品经理,究竟是“产品”重要,还是“AI”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产品经理,别再纠结了!今天我把话说明白:“产品”是1,“AI”是0

大家好,我是阿钱。在腾讯和字节这十几年,我面试过的产品经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做AI方向的。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对那些入行一两年的AI产品经理,我问他们:“你觉得做好一个AI产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十个里面有八个,会下意识地回答:“要懂算法”、“要懂模型”、“要能看懂代码”……

每当听到这种回答,我心里基本就有数了。

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跟所有刚入行或者还在迷茫期的AI产品经理们,掏心窝子聊一次,把这个最底层的问题讲透:AI产品经理,到底“产品”重要,还是“AI”重要?

答案直接给你们,别再内耗了:你的岗位首先是“产品经理”,然后才是“AI”。
一、别神化AI,它只是个“脾气古怪”的新式烤箱


我刚开始带AI团队的时候,也焦虑过。那时候,团队里的算法博士一开会,满嘴都是我听不懂的公式和缩写,什么CNN、RNN、Transformer……我当时的感觉,就跟现在很多新人一样,生怕自己因为“不懂技术”而被团队看轻。

但很快我就想明白了。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五星级大厨,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理解食客的口味、是创造新的菜谱、是设计完整的就餐体验。

有一天,餐厅老板花大价钱引进了一台德国产的、带有AI温控的超级烤箱。这台烤箱很牛,但也很复杂,全英文界面,还有上百个参数可以调。

请问,这个时候,你的首要任务是去学怎么造一台烤箱吗?是去研究它的芯片和电路板吗?

当然不是!

你的任务,是快速搞懂这台烤箱的能力边界和 “脾气” 。
    • 它最擅长烤什么?(AI技术的优势领域)• 它烤东西的火候和传统烤箱有什么不同?(AI模型的核心原理和特点)• 用它需要准备哪些特殊的食材?(AI应用需要的数据)• 它有没有什么绝对不能碰的“雷区”?(AI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

你把这些摸透了,然后用你作为大厨的经验,去设计一道道用这台新烤箱才能做出来的惊艳菜品——这,才是你的价值。

AI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就是这台新式烤箱。你不需要会造它,但你必须成为最会用它、最懂用它创造价值的那个人。把“产品”这个基本功忘了,一头扎进“AI”的源码里,那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场景 > 算法:拿着算法的锤子,满世界找钉子是第一大忌


我见过太多“高开低走”的AI项目。立项的时候,算法团队拿出了一个State-of-the-art(业界顶尖)的模型,准确率号称99.8%,所有人都很兴奋。结果产品上线后,用户不买账,数据一塌糊涂。

为什么?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他们是“拿着锤子找钉子”。

我之前带过一个智能客服的项目。当时有个年轻的产品经理,非常痴迷于最新的意图识别算法,花了整整一个季度,推动算法团队把某个特定场景的识别准确率从95%提升到了97%。

听起来很棒,对吧?

但在上线后的复盘会上,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我们花了这么大精力提升的这2%,到底解决了用户什么核心问题?为业务带来了多大的价值?”

他答不上来。

因为用户投诉最多的,根本不是那5%识别不准的case,而是机器人识别之后,给出的答案永远是车轱辘话,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用户要的不是一个能“听懂”他说废话的机器人,而是能帮他“办事”的机器人。

看明白了吗?一个能解决80分问题的场景,远比一个只能秀肌肉的99分算法有价值。

作为AI产品经理,你的第一个动作,永远是回到用户的真实场景里去,去找到那个“非用AI不可”的、最痛的痒点。而不是听算法工程师说“我这个模型很牛,咱们给它找个地方用用吧”。

记住,是场景定义算法,而不是算法定义场景。

三、数据 > 模型:没有好米,再贵的电饭煲也煮不出香饭


如果说场景是方向,那数据就是AI这辆车的汽油。没有高质量、持续供应的汽油,再牛的发动机也是一堆废铁。

字节的推荐流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真的是因为他们的推荐模型比别家领先几代吗?

核心壁垒之一,是他们拥有海量、高质量、高时效性的用户行为数据。你每一次点赞、评论、停留、划走,都在为这个巨大的“数据熔炉”添柴加火。

我以前参与过一个内部的AI创新项目,想做一个能够识别合同风险的工具。模型是外包给一个顶尖AI团队做的,技术非常前沿。但项目推进了半年,效果始终上不来,识别出来的所谓“风险”,要么是废话,要么就错得离谱。

问题出在哪?就出在数据上。

我们用来训练模型的数据,都是些网上找来的公开合同范本,或者是一些陈年旧档。这些数据和真实业务中千奇百怪的合同比起来,简直是“教科书”和“真实战场”的区别。

后来,我们产品经理团队硬着头皮,花了两个月时间,和法务、业务部门一起,一个字段一个字段地清理、标注了几千份真实的、脱敏后的一手合同数据。当这批“精粮”喂给模型后,效果立竿见</strong>见效。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就是:在AI产品的世界里,数据策略就是产品策略的核心。

一个优秀的AI产品经理,他思考的重点,绝不仅仅是模型本身,而更多的是:
    • 我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我去哪里可以低成本、合规地获取这些数据?• 如何设计一套高效的数据标注和清洗流程?• 如何构建一个能让数据持续产生、自我迭代的“飞轮”?

别再只盯着模型的auc、f1-score了,多花点时间去“闻闻”你家数据的味道。

写在最后


聊了这么多,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产品”是那个决定你事业高度的“1”,而“AI”只是跟在后面的那些“0”。没有前面的1,后面有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

你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你作为产品经理的那些基本功:用户洞察、场景定义、逻辑闭环、价值判断、项目推动。AI,只是让你把这些事情做得更深、更高效的武器。

所以,别再为自己看不懂复杂的模型而焦虑了。你应该焦虑的是:
    • 你是否真的理解你的用户?• 你是否找到了一个AI能创造独特价值的场景?• 你是否为你的AI产品规划了清晰的数据战略?

把这些根本问题想清楚,远比去啃一本《深度学习》重要得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3 06:07 , Processed in 0.0868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