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33|回复: 0

AI技术在汽车服务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用AI重塑或者改造一个大型传统服务业,其实还是挺难的,有些东西甚至是要多次推倒重建。中国汽车有1.4万亿产值、3.4亿台车,算是大型服务业,AI在这个领域的垂直应用,值得分析,另外我在这上面也交了足够多的学费。

首先讲一下4S站的来由,讲一下为什么汽车产业能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发展到如此规模,走过了别的国家上百年的历程的原因,……

我原来是搞润滑油、燃油清净剂研究的。8、90年代我们引进国外的技术,但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如何与之匹配?谁也不知道。

掌握原理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什么叫实际情况?那就是车型、道路交通、燃油现状、排放要求等等,当年是一团乱麻。只能是观察现象,建立模型,穿越混沌。

2003年做油品研发的时候碰到一个大困难,就是我看不到发动机内部,确定不了最后的配方,于是就想到用内窥镜去拍摄发动机内部。十几年下来积累了几十万份发动机内部的影像数据。这一点很重要,叫基础数据的采集,说白了就是从大规模的统计数据中找规律,无非是统计学原理的应用。只不过那时候我所采集和保存的基础数据就是照片,也就是图像。

虽然人们说2025年是AI元年,但事实上它的大规模应用是在2016年,那时叫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从那时开始我们开始利用自己从2003年就开始采集的图像数据库,去开发自己的AI智能影像检测系统了。早期的图像识别技术是AI最基本的应用。

正式走向市场是2019年。那时候叫“发动机智能影像检测”,我们凭此成为专精特新的AI企业。同时我们也开始进一步采集更多的基础数据,而不仅仅是燃油发动机了,逐步发展到包括电动车在内的130多个部位的采集,然后继续归纳和整理、提炼。

这种工作当然要从B端做起,你得去主机厂、4S站,然后一路往下,而且还要到全国各地去调研测试,因为他们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采集了千万组汽车零部件数据,建立数十个车检知识库,整理覆盖3300种车型的维修案例库,建立知识图谱。然后AI化,再和他们讨论这些数据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应用和帮助。

当然要顺便变现,这也算我们在做商业模式的测试吧。不然我还真就成了一个只是做科研的机构了。毕竟所有的资金都是我们自己筹集。

那时候我们叫“检诊疗”,也就是检查、诊断、治疗。通过检测发动机内部情况,然后与大数据库进行比对的方式去协助维修站更好地服务车主。

维修企业中有人觉得这个项目很有价值,有人觉得是脱了裤子放屁。因为老中医都习惯了望闻问切,不愿意去读片子。

不愿意改变,是推动一个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必然碰到的现象,我们只能努力从让1%的人接纳,到2%的人接纳…直到更多的企业开始接纳。只不过这个过程实在是太难了,又碰到大萧条,就更困难。

我们现在已经服务了600多家4S店,愿意改变的汽车服务企业也越来越多了。大萧条以来他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接受改变的意愿在逐渐增强。

同时,3.4亿的车主虽然同样也是面临消费降级,但他们的汽车仍然需要被维修保养,直到二手车交易,不然贬值更快。我们做到了从主机厂、4S集团、社会连锁维修,一直到保险公司和二手车交易的全产业链系统开发和测试。

将来人工智慧怎么实现?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把高度非线性化的经验,是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机器去实现。所以人们才说AI的下一个风口是服务业,因为服务业的变化量太大了。但前提是你需要大规模地采集基础数据,不然AI就只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谓的“幻觉”,我想大家在用豆包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算法和算力不是我们普通企业能搞定的事。但当它们搞定了我们接着怎么做?那才是我要考虑到事。算法和算力确定之后,AI怎么落地?

前面说了,首先,基础数据的广泛采集,是最初始的数据资产原料,否则一切研发都是无本之源。我们一边采集基础数据,一边在艰难地等待新的AI技术诞生,就像电脑软件从DOS系统到Windows系统诞生一样,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让我们跟着辛苦一阵,然后,被放弃,因为又有新的算法诞生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损耗,因为我们不能等,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等到AI中的Windows,例如从ChatGPT,到DeePSeek…

其次是怎么把顾客的需求,车辆的故障,以及维修工的经验,用AI技术揉在一起?也就是智能化、智慧化。这同样也是变量极大的事情,我们也已经做完了。里面当然有一定的技术机密和技术壁垒,就不多说了。

其实不是我卖关子,是因为技术上的事讨论起来太专业,三言两语讲不清楚,我们交了不少学费,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最后第三步,就是怎么大规模的推向市场,那就是我们现在在干的事。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大规模采集基础数据对重塑某一个行业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太难了,同时AI底层技术又还不够成熟,小行业的AI化其实意义不大,得不偿失而且风险巨大。

AI对服务行业的重塑和改造听起来激动人心,做起来其实是很难,尤其是开始阶段,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我个人为它准备了22年。既需要厚积薄发又要随机应变,还需要坚忍不拔。

其实这个过程和我早年做燃油清净剂的研发过程差不多,都是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推广应用的过程,只不过这个大多了,它是一场颠覆式的革命。

未来的确很美好,但前面的基础工作太重要。对行业的深入研究,大规模基础数据的采集,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研判,然后据此分析提炼数据,建立系统,不断调试。最后还要交回到市场即B端、C端供他们使用。而且这个应用过程,也是需要反复调试的。

在应用推广时,你只能先去辅导B端,把B端的事情搞好了才能去针对C端展开教育,告诉他们:喂,你们现在可以享受什么样的福利了。所谓的汽车服务业,最终肯定是要服务车主的嘛,车主又不能自己修车。

把这一切做完,你的商业模型才算完毕。

这其实是一个生态链的重建。汽车是衣食住行这四种基本需求中的一个,所以根本就不仅仅局限于汽车,也不局限于燃油车电动车,或者自动驾驶会不会到来,而是拥有3.4亿台车的人,怎么去服务好他们。你甚至可以去服务海外的汽车服务市场。所以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至于汽车会不会消失?人类会不会不再开车?还是不是需要修?那其实是不用去过度担心的事。

附:这些年,总碰到有人要求我“一句话把自己做什么讲清楚”,但我总是讲不清楚。现在我知道原因是什么了,因为那时候AI的垂直应用根本还没到来,这件事情还不存在,人们也不知道AI是个啥,甚至在采集基础数据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将来能用什么样的技术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更谈不上怎么去具体商业应用了。我只知道它应该有用。即使我讲清楚了自己的想法,别人也听不懂。谁能听懂一个还不存在的事物呢?就像当年的马云。

终于熬到了用一句话能把自己几十年来做的事讲清楚的那一天。我们就是在做“AI技术在汽车服务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

太难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6 09:45 , Processed in 0.10297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