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84|回复: 0

重磅解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AI+”行动的意见》对基础教育阶段开展AI课程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8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 概述

8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这是一份在国务院层面系统部署AI发展的重要文件。政策明确提出六大重点行动,落实这些行动的关键之一,就是“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教育。 针对教育层面,《意见》明确提出"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要求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提升转变。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超常规构建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和国际合作。 新学年在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政策要求,抓住历史机遇?本文结合政策要点和实践经验,提供1-9年级AI教育的完整实施路径。

w1.jpg

🎯 政策核心框架解读

国家战略的系统布局

国务院这次发布的《意见》,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六大重点行动领域,教育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关注。

w2.jpg

六大重点行动: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加速科学发现,驱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培育新业态,推进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 拓展新场景,培育新业态"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 创新工作方式,推行学习方式变革"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 开创治理新图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 推动普惠共享,共建治理体系
明确的发展时间表

政策设定了清晰的三个阶段目标:
    2027年:AI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2030年:AI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 教育领域政策要求准确解读

核心条款: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政策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部分,专门用一个条款阐述教育变革要求:

政策原文: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加快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
教育变革的三大核心转变

w3.jpg

1. 融合深度:从"工具应用"到"全要素融合"

政策要求:"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

深度解读:
    全要素:涉及教师、学生、课程、环境、资源、管理等所有教育要素全过程:覆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辅导、学习评价等完整流程实施要点: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
2. 模式创新:从"传统教学"到"人机协同"

政策要求:"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深度解读:
    智能学伴:AI作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伙伴智能教师:AI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人机协同:强调人与AI的协作,而非替代关系实施要点: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和教学互动模式
3. 目标转向:从"知识传授"到"能力提升"

政策要求:"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

深度解读:
    理念转变:教育目标从知识掌握转向能力培养方法调整:教学方法从讲授式转向探究式、体验式评价改革:评价标准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表现实施要点:重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要求

政策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部分,专门阐述人才队伍建设要求:

政策原文: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超常规构建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和国际合作。

关键要求解读:
    全学段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AI教育体系全社会通识教育:面向全民的AI知识普及师资力量建设:AI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升跨学科培养: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

🛠️ 基础教育实施的具体建议


w4.jpg

立即行动(2025-2026年):夯实基础

1. 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依据: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具体行动:
    硬件配置:配备基本的AI教学设备(平板、智能屏等)网络环境:确保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AI应用平台建设:选择适合的AI教育平台和工具
2. 师资队伍培养

政策依据: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具体行动:
    全员培训:开展AI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骨干培养:重点培养AI教育骨干教师持续学习:建立教师AI素养提升长效机制
3. 课程体系构建

政策依据: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具体行动:
    课程规划:制定符合各年级特点的AI教育课程内容开发:开发适合的AI教育教学内容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外优质AI教育资源
深化发展(2027-2029年):模式创新

1. 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建立

政策依据: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具体实施:
    智能学伴应用:为学生配备AI学习助手智能教师系统:AI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协同机制建立:建立人与AI协作的教学流程
2. 大规模因材施教实现

政策依据:加快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

具体实施:
    学习分析系统:建立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系统个性化推荐:基于AI的个性化学习内容推荐自适应学习:根据学习效果动态调整学习路径
3. 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

政策依据: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具体实施:
    虚拟学习环境:创建沉浸式的AI学习环境情景化教学:设计基于真实情景的AI学习活动交互式体验:提供丰富的人机交互学习体验
全面提升(2030年以后):深度融合

1. 教育生态重构

政策依据:AI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展方向:
    生态化发展:构建完整的AI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引领:成为AI教育创新的引领者国际合作:参与国际AI教育合作与交流
2. 教育公平促进

政策依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实现路径:
    资源均衡:通过AI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质量提升:利用AI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机会平等: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优质教育机会

💡 结合AI教育系列大纲的实施路径

与1-9年级AI教育系列的对接

基于政策要求和我们前期设计的AI教育系列大纲,形成了完整的实施路径:
低年级阶段(1-2年级):AI认知启蒙

政策对接:全学段教育的起始阶段实施重点:
    通过游戏化方式介绍AI概念培养对AI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建立人机协作的初步意识
中年级阶段(3-4年级):跨学科融合体验

政策对接:跨学科培养的具体实践实施重点:
    在各学科中融入AI元素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AI理解培养跨学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年级阶段(5-6年级):AI应用实践

政策对接:能力提升为本的具体体现实施重点:
    学会使用多种AI工具开展基于AI的创新实践项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7-9年级):AI创新探索

政策对接: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实施重点:
    深入理解AI技术原理开展AI创新项目设计培养AI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师资培养的系统安排

分阶段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AI基础素养普及(全员参与)第二阶段:AI教学应用技能(骨干教师)第三阶段:AI教育创新能力(领军教师)
分学科培训内容

    语文教师:AI写作辅助、智能批改等数学教师:AI数据分析、智能计算等科学教师:AI科学探究、模拟实验等艺术教师:AI创作工具、智能设计等

🚀 新学年实施的行动指南

校长层面:战略规划与统筹推进

1. 制定学校AI教育发展规划

政策依据: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行动要点:
    深入学习政策文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3-5年AI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政策依据: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行动要点:
    评估现有信息化基础,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建设适合AI教育的网络和硬件环境选择安全可靠的AI教育平台和工具
3.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政策依据: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行动要点:
    制定教师AI素养提升计划组织开展AI教育专题培训建立AI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层面:素养提升与实践创新

1. 主动学习AI知识技能

政策依据: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

行动要点:
    系统学习AI基础知识和教育应用掌握常用AI教育工具的使用方法关注AI教育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
2. 探索人机协同教学

政策依据: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行动要点:
    尝试在教学中引入AI工具探索AI辅助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建立学生与AI协作学习的模式
3. 推动跨学科融合

政策依据:推进跨学科培养

行动要点: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AI元素设计跨学科的AI主题项目与其他学科教师协作开展AI教育
学生层面:能力培养与创新实践

1. 建立AI基础认知

政策依据: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培养要点:
    了解AI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体验AI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建立对AI技术的正确认知和态度
2. 发展AI应用能力

政策依据: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

培养要点:
    学会使用AI工具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与AI协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基于AI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培养AI伦理意识

政策依据: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培养要点:
    了解AI使用的安全规范和伦理要求培养负责任地使用AI技术的意识建立正确的AI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 具体实施的操作建议

课程设置建议

1. AI通识课程(必修)

    1-2年级:AI认知启蒙(每周1课时)3-4年级:AI基础体验(每周1课时)5-6年级:AI应用实践(每周2课时)7-9年级:AI创新探索(每周2课时)
2. AI+学科融合课程(选修)

    每学期至少开展2-3个跨学科AI主题项目鼓励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AI元素建立AI+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库
3. AI创新实践课程(拓展)

    组建AI兴趣小组和社团开展AI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建立校内AI创新实践基地
师资培训方案

1. 分层培训体系

    基础层:全体教师AI素养培训(40学时)提高层:骨干教师AI教学技能培训(80学时)创新层:领军教师AI教育创新培训(120学时)
2. 分类培训内容

    管理人员:AI教育政策解读、规划制定、管理创新学科教师:AI+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工具应用技术人员:AI教育平台、设备维护、技术支持
3. 培训方式创新

    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校本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针对性培训协作学习:建立教师AI教育学习共同体
安全保障措施

1. 技术安全保障

政策依据: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具体措施:
    选择经过安全认证的AI教育工具建立AI应用的安全使用规范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防护
2. 数据安全保护

政策依据:加强数据供给创新,确保安全可控

具体措施:
    建立学生数据保护制度规范AI教育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3. 伦理安全教育

政策依据: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准则

具体措施:
    开展AI伦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AI价值观建立AI使用的行为规范

🌟 抓住机遇,迎接AI教育新时代

历史性机遇

国务院这次发布的政策,为AI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资源投入:明确的资源配置和投入支持社会共识:全社会对AI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提升技术成熟:A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条件具备
实施路径

短期目标(新学年开始)

    深入学习政策文件,准确把握要求制定学校AI教育实施方案启动教师AI素养培训开展AI教育试点实践
中期目标(2027年前)

    建立完整的AI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实现AI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AI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长期目标(2030年前)

    全面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水平培养具备AI素养的新一代人才成为AI教育的创新引领者
成功关键

    准确理解政策:深入学习政策文件,准确把握要求系统规划实施: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多方协作的推进机制注重安全可控:确保AI教育的安全健康发展

📝 结语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AI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准确理解政策要求,抓住历史机遇,在新学年开启AI教育的新实践。

让我们以政策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共同推动AI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文基于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原文编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准确的政策解读和实施建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7 10:51 , Processed in 0.11783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