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42|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故事】风车下的约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在哈萨克斯坦谢列克草原上,白色风机如同巨人般伫立在天地之间,叶片随风缓缓转动。近日,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的15名学子骑行至中国电建谢列克一期风电项目,当他们在中控室听项目员工介绍时,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哈萨克族汉子格外热情——他便是谢列克项目运维部哈籍员工的夏涛。



“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女儿一样。”夏涛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对亲人无尽思念。他从工装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画面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少女站在北大校门旁,身后“北京大学”四个字格外醒目。“这是我女儿娜迪亚,2023年她去北京大学读书了。”



看着眼前这些与女儿年级相当的校友们,夏涛的思绪飘回了2023年的秋天。驱车送女儿去阿拉木图机场时。他特意开车绕到了工作的谢列克风电项目,父女俩站在风机下,影子被拉得很长。

“爸爸,这些风车真壮观。”娜迪亚仰头望着叶片,眼神里满是好奇,也带着对父亲工作的敬佩。“这些大风车每年能发2亿多度清洁的电力能源,被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清单’……”说起亲身参与的项目,夏涛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项目建设初期,他作为首批本地员工加入团队,跟着中国工程师们学运维技术。疫情期间,物资运输受阻,他主动骑着摩托车跑遍周边村镇,帮中国同事采购生活物资;风机调试阶段,他连续半个月守在现场,记录风速、温度等数据,笔记本上写满了中哈双语的备注。

w3.jpg

“你要珍惜到了北大求学的机会,不光学知识,还要学中国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爸爸在这里把项目运营好,你在那边把本事学好,这是我们的约定。”夏涛突然严肃起来。娜迪亚用力点头,父女俩在风车下击掌,远处的风车就是诺言的见证者。

两人的这个约定,成了夏涛工作的动力。2024年10月26日7时50分,当中控室的屏幕的数字缓缓跳动时,谢列克风电场累计发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中哈员工击掌相庆。夏涛来到当年约定的风车下,默默地掏出手机给女儿发了条信息:“爸爸的风车转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就像你在燕园扎根的脚步。”

远在燕园的娜迪亚,也在践行着约定。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她积极地吸收着知识的营养。加入“可持续校园实践”活动,将草原的生态智慧与燕园的学术精神融合,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未名湖畔茁壮成长。在中文活动中,娜迪亚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文化和父亲工作的谢列克电站,把她在家乡看到的新能源技术讲给社团伙伴听:“谢列克风电项目的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

w4.jpg

在夏涛父女心里,谢列克项目就是一座桥梁,让中国的技术落地哈萨克斯坦,让他的女儿走进中国的校园,更让两个国家的青年有了共同的梦想。

夕阳西下,夏涛望着学子们骑行远去的背影,拿出手机给女儿发了条消息:“今天北大的学生来看风车了,爸爸会守好这里的每一台风机,等你回来一起建设家乡。”

风继续吹,风车不停转。这个在风车下许下的约定,正成为中哈合作的温暖注脚,在“一带一路”的阳光下,生长出更多希望。

责编:王宇菁

审核:李鹏飞

稿源:党群工作部


精彩回顾 ◆甘再水电站2025年发电量超3亿千瓦时◆何彦锋拜会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老挝区域发电公司累计发电量突破250亿千瓦时◆印尼明古鲁电站举办二期运维合同签约仪式◆公司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暨管理创新能力提升专题讲座活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7 05:55 , Processed in 0.10796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