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23|回复: 0

AI在浙江——寻找身边的人工智能 | “机械手”伸入支气管,精准拆除肺里的“定时炸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5个月前,65岁的何大伯静静地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手术室里,等待成为一项崭新术式的全球首例受益者。5个月后,这项融合AI导航、形态感知与柔性微创的“黑科技”,已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突破性力量。

w3.jpg

| Ion机器人气管镜术中场景

“自引进浙江省首台Ion形状感知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以来,我们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目前已成功完成130余例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手术。”科室主任陈恩国主任医师介绍。这一数字背后,是肺癌诊疗迈入毫米级精准时代的实证,更意味着像何大伯这样的患者重获治愈可能。

何大伯是一位特殊的患者。多年前,他先后经历过两次肺部恶性结节切除手术及放化疗,当复查再次发现双肺各有一个持续增大的高危磨玻璃结节时,身体状况已很难耐受再次手术。“就像肺里同时埋着两颗定时炸弹,却找不到安全拆除的方法。”家属这样描述当时的困境。

手术过程中,浙大邵逸夫医院团队首先通过患者术前的CT数据,构建出精细的三维肺部“数字地图”,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规划出最优手术路径。随后,在机器人系统的精准控制下,直径仅3.5毫米的柔性导管沿着支气管的自然腔道,穿越8级支气管屏障,同时抵达双肺深处的目标结节,实现了活检与消融的同步完成,全程仅耗时2.5小时。

w4.jpg

| 何大伯的双肺CT影像

术后24小时复查CT显示,双肺病灶消融充分,完全覆盖目标结节,且没有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得益于这项技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何大伯第二天就顺利出院了。更令一家人庆幸的是,随后的病理结果确诊为双原发肺腺癌,而由于发现及时并通过微创手术获得根治,何大伯不仅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痛苦,更无需承受后续放化疗的负担。

Ion形状感知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被誉为“支气管内的GPS”,它能以每秒2000次的频率进行实时定位更新,即便在呼吸起伏的情况下,也能将误差牢牢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项技术让医生如同拥有了“机械手”,可以在动态变化的支气管环境中精准操作。

截至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团队已通过该技术完成疑难肺外周结节诊断病例100余例、治疗病例30余例(包括冷冻消融、射频消融等柔性微创治疗),并创新开展“多原发肺结节机器人支气管镜定位+同步消融联合外科切除”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引领多发肺结节的精准高效治疗,大部分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初步实现“极致微创、早诊早治”的诊疗目标。

往期回顾——
AI在浙江——寻找身边的人工智能 | 两小时内确诊“最凶险胸痛”!10家医院率先部署主动脉AI诊断模型

AI在浙江——寻找身边的人工智能 | 3秒响应、90%准确!“AI调解员”来了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李文芳  乐小舟)

编辑 | 陈路漫              校读 | 赵琦

责编 | 江英华、王姝     监制 | 尤成勇

w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0 09:24 , Processed in 0.11179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