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13|回复: 0

AI不是文书“神助攻”?十年文书老师:90%学生都踩了这几个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Me

留学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Me留学拥有十年从业经验的文书老师,对AI持有既欢迎又审慎的态度。本文旨在分享心得,期待与各位同行及申请者共同探讨。

从事美国申请文书写作的这十年里,我见证过无数学生从懵懂到清晰的文书创作过程,也亲历了技术变革对申请环节的冲击——AI的出现,无疑是近年最显著的一个。说实话,作为从业者,我自己也常借助AI检索资料、开展头脑风暴,有时它抛出的关键词,能够瞬间点亮我卡壳许久的文书思路。

但随着和学生合作的深入,一种强烈的担忧逐渐占据心头:AI正在悄然变成一把“双刃剑”,若不加分辨地依赖,它带来的不是效率提升,而是创造力的枯萎、真实性的消解,以及学习机会的永久流失。归根结底,在文书创作这条路上,AI 能加速,却绝对不能代跑。

w1.jpg

w2.jpg

创造力受损:文字开始失去“体温”

有时候,当我打开一篇学生的文书draft阅读时,常常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句子工整得挑不出语法错误,逻辑链条也清晰完整,可就是少了一种“人味”。

这就是AI写作的典型痕迹:语言流畅,却没有细节,或者是那种很干巴的、放到谁身上都能用的细节;有时候文章的逻辑完整,却缺少那种对个人温度,情感的呈现,看完不知道写它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更有些稿子,字里行间都是“模板化人设”,像极了刻板美剧里的角色,说话带着统一的“腔调”,却没有半点属于学生自己的鲜活个性。

文书本该是一个人用文字和陌生读者握手的过程。那些带着个人印记的细节,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体温”。可当创造力交给AI,文章就成了一段没有温度的背诵,干巴巴、乏善可陈。AI能润色语言、包装句子,却挖不出你藏在心里的 “心里话”;可是写文书,思考才是内核,如果没有了思考的火花,再精美的句子也是空壳。

w3.jpg



真实性打折:One More Move from Reality

Me留学一直有个坚持:用表格收集学生经历后,必须通过多轮线上沟通,一点点挖掘经历背后的想法与感受,这样才能让文书贴合学生本身。但2024年之后,我发现学生在信息收集表里填写的回答变味了--——很多内容不再是学生的“第一手想法”,而是经过AI加工的“整齐版本”。这种“二手表达”就像给真实信息加了一层滤镜。语言变“高级”了,可属于学生的真实情绪和细节也被磨平了。

原本,我们和学生沟通时,即便理解再透彻,捕捉到的“现实”也已经是“离真实一步之遥”;如今用AI加工过的去构筑理解,只会离真实更远。为了摸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拆解那些“精致的表达”,才能触摸到学生的真正想法。

还好,一对一的实时对话没法作假,这仍然是我现在和学生沟通最珍惜的时刻。但不得不说,工作的效率确实因此打了折扣。

w5.jpg



能力发展停滞:主动放弃学习机会

在和更年轻的学生打交道时,我又看到了AI过度依赖的另一种困境——能力发展的停滞。我们开设英文写作和学术写作训练营,本意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掌握技能:写文献综述时学会检索权威资料,整理数据时懂得核对来源,组织语言时锻炼逻辑表达。可AI介入后,任务完成得飞快,内容却空洞得可怕。

印象最深的一次,让学生写某领域的文献综述,有位学生直接用AI生成条目,结果里面的作者名字、发表时间全是错的——明明学术网站上清晰标注着信息,AI检索不到就“凭空编造”。看着那些“格式完美却全是错误”的答案,我哭笑不得,更感到担忧:当学生觉得“用AI就能应付” 时,他们放弃的不是一次任务,而是一次不可逆的学习机会。

这些机会一旦错过,未来可能需要成倍的时间弥补。更遗憾的是,有些成长是“时效性”的——想象一下自己更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更多事情,看待世界的视角会有多不同!所以我常跟学生说:不要把任务轻易外包给AI,必须先亲手学会技能,再考虑用AI“偷懒”——只有这样,你才知道AI是否在以高标准完成工作。

w7.jpg



希望你和AI的关系,是合作,而非代跑

说了这么多,我并非要全盘否定 AI。相反,我很享受和AI的互动:搜索更快,整合更广,语言润色更精准。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优势。关键在于,我们要认清楚AI适合什么任务。

根据我十年的经验,有一条原则必须坚守:在思维养成、技能训练的阶段,必须亲手完成——无论是文书的核心思路梳理,还是学术写作的基础练习,这都是能力生长的唯一途径,没有捷径可走;而到了效率优化、信息整合、语言润色的阶段,可以交给AI,让它帮你省下时间和力气,让你专注在更高阶的创造与思考上。

最后想跟所有申请季的学生说:Don’t outsource your thinking!AI可以是申请路上的“副驾驶”,帮你处理琐碎的事务,但永远不能成为“驾驶员”——毕竟,能带你抵达理想院校的,从来不是AI写的完美文书,而是文书里那个真实、鲜活、有思考的你。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别再死磕SAT和AP了!美国顶尖名校选人的核心,藏在“人设”里!

Me留学

w9.jpg

美本毕业生的致命纠结:选OPT找工怕太亏,申研又怕毕业即失业,5个真实案例戳破答案!

Me留学

w10.jpg

全球混申要注意!有人亏掉10万留位费,有人靠这3招拿遍英美港新offer!

Me留学

w11.jpg

点击查看案例合集

低GPA逆袭

Top10和藤校

大跨录名校

计算机相关

数据统计BA

金融金工金数

传媒&营销

经济与政策

教育心理人文

机械环生化

公卫&健康

商科&管理

电影&艺术

转学美本

英港新录取


w12.jpg

Me留学研究生申请全程无忧学员 招募中

w13.jpg

Me留学转学申请全程无忧学员 招募中

Me留学2014年成立于美国波士顿,立足美国,放眼全球,拥有10年业内经验的资深顾问与海外名校毕业覆盖不同学科领域的中外籍文书老师。我们专注名校申请,专攻美国藤校以及英国G5港三新二,擅长解决低GPA逆袭,跨专业申请。90%学员录取全美TOP30 & QS前50。打造4对1服务模式,坚决杜绝流水化,保持全透明申请流程,保障申请结果的同时兼顾学员综合能力提升,在升学中找到职业定位。

点击视频 了解Me留学

w14.jpg

E/N/D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版权归Me留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来小站坐坐

w1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3 00:48 , Processed in 0.14410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