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26|回复: 0

AI时代,“一人公司”批量涌现:普通人的新机会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大家好我是沙磊,最近这两年,最让我兴奋的变化,莫过于AI技术的普及——它正在悄悄改变“开公司”这件事。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那些靠AI撑起的“一人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AI,正在变成“超级工具包”

先说说最近的两个观察。B站的科学晚会上,AI音乐成了大热门,310亿次的观看量里,每月3万首AI音乐作品在平台发布。歌手尚雯婕现场用Suno.AI,输入关键词和小段旋律,几分钟就生成了两首完整的歌。这场景让我想起几年前学做视频,得熬夜剪片子,现在AI分分钟搞定,普通人离“创作”更近了。
再看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提到大模型“基本消除幻觉”。以前文生图常闹笑话,比如天坛祈年殿能给你生成四重屋檐,现在iRAG技术能精准纠正这类错误。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秒哒”——不用写代码,输入自然语言就能开发应用。现场演示做电子邀请函,智能体自动分工写文案、设计版式、分发反馈。这让我想到身边做活动策划的朋友,以前得求着程序员改代码,现在自己就能搞定小工具,效率翻倍。
02 一人公司,真的能“批量复制”?

OPEN AI创始人说“一个人能做10亿美金公司”,以前听着像画饼,现在看是真有苗头。今年字节、腾讯、百度陆续推出“智能体”,说白了就是你的AI分身,24小时帮你干活。
安徽有位情感咨询师妈妈,在百度搜索创建了自己的智能体。以前每天重复回答“男友冷战怎么办”“婆媳矛盾怎么处理”,现在智能体代答基础问题,需要深度咨询的客户自动跳转到她的付费服务。她跟我说,一个月多赚了3000,关键是不用熬夜回消息了。
还有位律师更夸张,用法律智能体处理基础咨询,复杂案件再真人跟进,一个月多赚几万。这模式像极了“知识变现2.0”——AI当助理,过滤掉重复劳动,把时间留给高价值服务。
当然,不想搞智能体的也有别的路。《新周刊》报道过一位从大厂裸辞的朋友,靠AI做自媒体、当讲师、接B端咨询,年入近百万。他的逻辑很清晰:用AI内容引流,积累行业认知后做知识付费,再帮企业优化流程。他说现在工作时间比上班少一半,但收入性价比更高——这大概就是“超级个体”的魅力。
更接地气的是那位初中毕业的男生,开了家AI制作公司,用文生图抢传统画室生意。传统画手20元一幅的油画,他用AI3小时生成千幅,每幅只卖8.8元。这让我想起拼多多的“低价革命”,AI一来,连画画这种手艺活都开始打价格战了。
03 普通人的机会:不是被取代,是变“多面手”

最近总有人焦虑:AI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看字节招算法工程师起薪40K,数据标注员10-15K,甚至宁夏的留守妇女做简单标注都能月入4、5千,确实有冲击。但换个角度想,AI其实在“放大”人的能力。
文科生担心没优势?我倒觉得是机会。比如用Midjourney生成图片,好的提示词能让结果天差地别——这时候文科生的文字功底就派上用场了。生成后,审美判断更关键,懂艺术的人一眼就能挑出AI的小瑕疵,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
李彦宏说“现在是应用时代”,大模型基建成熟了,接下来要拼怎么用。B端企业已经尝到甜头:智能客服准确率90%,省50%人力;数字人成本从万元降到几百,还能有情绪互动。对普通人来说,AI不是对手,是“能力扩展器”——会写文案的,用AI批量生产内容;懂设计的,用AI做图做视频;有专业知识的,用智能体24小时接单。

最后想说,IT时代成就了一批程序员,AI时代可能成就更多“超级个体”。关键不是你会不会用AI,而是能不能把AI变成你的“电子分身”,把时间花在机器做不了的事上。毕竟,未来的“一人公司”,拼的是“人+AI”的组合拳。


w1.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2 02:39 , Processed in 0.10102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