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15|回复: 0

AI智药时代来临,看张江如何建强“硬核产业”上的“硬堡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前  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以及疫情对新药物研发迫切需求的助推,人工智能在提高药物研发效率、缩短研发时间方面的潜力迅速展现。近年来,制药巨头们纷纷开始加码内部研究或寻求外部技术合作,一批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的头部初创企业脱颖而出。拥有药物研发创新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积累的张江,也在加速促进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的融合,抓住AI辅助药物研发的发展机遇,建强“硬核产业”上的“硬堡垒”。

1月19日,为推进张江AI智药生态建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党支部与张江集团第四党支部联合举办了“党建引领业务 共建服务生态——张江AI智药生态(联盟)建设专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聚焦“党建链”服务“产业链”,瞄准AI智药生态共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w2.jpg

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叶阳,上海药物所纪委书记黄智静,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朱维良,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党支部书记许叶春,上海药物所党政办副主任方婷,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凯荣,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杜少雄,张江集团第四党支部书记、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赵栋等共建双方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此外,研讨会还邀请了来自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张江科建办等政府对口部门以及美迪西生物、复旦大学AI3研究院、兴业证券、英矽智能、晶泰科技等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成员及意向单位共同探讨AI智药生态(联盟)建设。

加速“IT+BT”融合发展

营造区域产业生态

w3.jpg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

研讨会上,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AI智药已经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主流趋势。”张江兼具生物医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双重优势,可以为AI智药企业提供充足的发展养分,张江集团在空间载体、风险投资、基础服务“老三样”之外,也将通过技术赋能、商业赋能、大数据赋能的“新三样”,打通AI智药产学研用相关产业链,加速IT(信息技术)与BT(生物技术)深度融合,营造区域产业生态,促进AI智造产业快速发展。

在去年10月举行的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张江发布了AI智药生态计划并成立AI新药研发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w4.jpg

上海药物所纪委书记黄智静

作为联盟的组织发起方之一,上海药物所也已在AI智药领域深入布局。上海药物所纪委书记黄智静表示:“自从2003年药物所东迁到张江,就得到了张江有关部门的支持。希望此次研探会能够促进各方交流和协同,最终促进AI智药行业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跨越。”

w5.jpg

为了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多向推动张江AI智药生态的创新发展,张江集团第四党支部书记、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赵栋,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党支部书记许叶春共同签署了“党建引领业务 共建服务生态”党建共建协议。

w6.jpg

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杜少雄

巢已筑,凤也来。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杜少雄介绍,张江新引入AI智药企业3家,正在推进企业4家,为了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张江可供给生物医药产业物理空间也将超过100万㎡;此外,在生态端,药明康德、星药科技、齐鲁锐格等第二批14家联盟成员增补正在进行中。

“希望到2025年,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生态内集聚活跃机构300家,创新联合体30个,赋能平台30个,AI助力每年新增一类新药管线30个。”杜少雄说。



多方向合作

打造张江创新模式

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作为张江的主导产业,AI智药企业或相关研发机构在这里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发展模式相对多元化:或自主研发,或推进创新联合体的联合创新,推进重大专项协同攻关。

w8.jpg

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课题组长郑明月

据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课题组长郑明月介绍,上海药物所已联合华为云重磅发布了专门面向药物研发领域的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赋能全流程的AI药物设计,旨在帮助医药公司开启AI辅助药物研发的新模式。

w9.jpg

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课题组长朱维良

“在AI预测靶标方面,药物所也研发了多模态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TI)预测模型——MultiDTI。该模型将药物、靶标、副作用、疾病4个模态映射到公共空间里,具有强大的预测新DTI的能力。”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课题组长朱维良表示。

w10.jpg

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课题组长罗成

在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课题组长罗成看来,所有发生在宏观世界的疾病,最终都来自微观上的简单的过程的改变,计算化学生物学可以实现宏观微观演绎,加速药物研发。上海药物所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计算化学生物学平台,并借助药物设计学、计算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等学科的技术,探索难靶蛋白化学探针的发现以及重要功能分子靶标的发现。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合作模式?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药企客户、CRO与AI公司提出需求、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研发资金,或AI公司与CRO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w12.jpg

美迪西国际研发服务部执行副总裁戴学东博士

据美迪西国际研发服务部执行副总裁戴学东博士介绍,上述合作方式让CRO可以提供化合物合成、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平台(专业式、一站式), 获得数据为AI公司验证、训练、优化模型,AI公司也可以控制对CRO的信息披露,选择与其合作的CRO。

去年10月21日,美迪西宣布与德睿智药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利用德睿智药特有的Molecule Dance™️与Molecule Pro™️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结合美迪西先进的PROTAC药物发现及临床前研究平台技术和全球化运营经验,共同研发肿瘤领域的first-in-class创新型药物,目前已有6条管线研发合作,合作总额超过6亿美元。



AI智药的另一面:

困难和挑战

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AI药物研发已展露出其可喜的一面,但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那样:AI参与到药物研发的这一融合,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

第一:

关于多元化人才

w14.jpg

晶泰科技技术总监张臣

w15.jpg

星药科技高级副总裁芮雪峰

晶泰科技技术总监张臣、星药科技高级副总裁芮雪峰纷纷表示,创新药的开发链条长、环节多,优质人才需要熟悉整个过程,某个环节的人才缺失可能会延缓整个过程。此外,AI智药是一个信息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交叉领域,要想让两个看起来关系不大的领域擦出火花,从业人员需要对AI和生物技术的跨界融合有充分的理解和实践。

w16.jpg

复旦大学AI3研究院院长、浩清教授漆远

高校无疑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天然土壤,复旦大学AI3研究院院长、浩清教授漆远以及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业务拓展部主管孙戈认为,可以在高校内就推动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领域的交叉融合同时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数据中心,联合培养交叉型人才。

第二:

关于优质数据与算力

制药企业往往会利用已经成功上市的药物数据回溯验证模型,但这部分数据通常不会公开,如何获取优质的数据是AI智药初创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算法层,哪一种算法真正有效?这也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

w17.jpg

药明生物数字化信息技术副总裁卢勇

针对数据问题,药明生物数字化信息技术副总裁卢勇表示,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商业化因素,通过行业整合的方式,联合多方数据源头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同时利用AI技术在保证数据隐私和所有权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共享。

在算力方面,GPU云计算资源等为AI智药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计算支撑,基于此,AI智药公司可以搭建出自己的底层知识图谱,并形成壁垒之一。去年8月,德睿智药获邀加入由英伟达发起的“英伟达初创加速计划NVIDIA Inception”,借助NVIDIA GPU的加速,其在AI分子设计/生成、虚拟筛选、分子动力学模拟等任务上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

关于标准建设

w18.jpg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

在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看来,生物制药具有高严谨性、高确定性等要求,如何理解、判断AI药物结果的确定性?此外,AI药物还涉及专利问题、数据所属问题等等。国内AI智药领域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离产业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w19.jpg

美迪西生物创始人、CEO陈春麟博士

针对以上问题,美迪西生物创始人、CEO陈春麟博士总结道,联盟此时就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打通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共同推进创新联合体的联合创新、重大专项协同攻关、模型共享平台建设、行业标准建设和关键人才培养,才能建立AI智药长远、健康的发展体系。



链接各类创新要素

助推张江AI智药加速“快跑”

w21.jpg

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叶阳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从以仿制药研发为主大步迈向原创药研发的新阶段。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叶阳在讨论总结中表示:“AI智药时代的到来,将极大地加快这一速度。”要解决产业链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并不是一家企业或者是数家企业就能解决——


    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长期的连贯的政策支持和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


    另一方面,也需要研究相应的方案来促进整个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相互促进。


对此,杜少雄介绍,张江科学城AI智药相关企业可享受的相关政策超过12项,包括财税扶持3项、研发支持4项、人才保障5项,这些都将为AI智药企业的发展注入活水。

w22.jpg

上海市生物医药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

上海市生物医药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也表示:“如今AI已在各个细分领域落地开花,在生命健康领域,AI也对医疗器械产业进行赋能,相信AI技术能够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也会在各个层面鼎力支持。”

w23.jpg

浦东新区科经委人工智能处副处长沈燕华

在浦东新区科经委人工智能处副处长沈燕华看来,在相关政策助力之外,相关部门也需解决企业难题,在数据层面,上海数交所的建立将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赋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w24.jpg

张江科建办经济发展处副处长周恺

“未来,我们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企业之间的交流,以更好的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助力AI智药公司持续为中国创新药企业赋能,加快新药上市,使两个产业产生1+1>2、3甚至10的效果。”张江科建办经济发展处副处长周恺说。

w25.jpg

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凯荣

最后,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凯荣表示,此次研讨会只是契机之一,希望未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把AI制药的各种创新要素连接起来,共同推动生物药产业的繁荣发展。





w28.jpg

w29.jpg

用科技造福人类,张江一直相信并践行这一点。未来,张江将通过AI智药生态计划以及AI新药研发联盟等平台持续推进AI智药生态建设,为创新药企赋能,助力其研发出有价值的药物,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带来更大的福祉。



w31.jpg
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

w32.jpg

去年10月,张江发布AI智药生态计划并揭牌AI新药研发联盟。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跨界而生,是推进AI与医药跨界交叉融合、数据资源共享、技术迭代升级的重要纽带。

w33.jpg

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由陈凯先院士、蒋华良院士、饶子和院士创始倡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江集团、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美迪西、英矽智能、上海翰森等组织成立,旨在以关键项目为牵引、联合开展协同攻关,以本地生态为基底、共同提升本地生态密度。
以基地为依托,张江药谷、张江在线两翼齐发,共同打造AI智药“1+3”产业版图,争取到2025年,集聚300家活跃机构、30个创新联合体、30个赋能平台,AI助力每年新增30个一类新药管线。

w3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19 20:40 , Processed in 0.92221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