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98|回复: 0

AI幻觉认识与大模型可信度提升策略(附15页PP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7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为搭建深度高效的智库思想交流平台,锤炼全员产业研究能力,雨前顾问日前举办了“雨前论坛暨产业研究专业能力竞赛”。聚焦数字经济、电子信息、医药能源、装备制造四大领域,13位产业分析师深度剖析行业变革核心议题:从光刻机光学系统国产化破局、到工程塑料“以塑代钢”技术跃迁、产业“内卷”治理路径,直击区域发展痛点与创新前沿。现将竞赛PPT开放共享,为产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作者:雨前顾问数字经济研究部产业分析师 易树立

当AI流畅生成文本、解答疑问时,你是否想过它可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AI幻觉并非“撒谎”,而是模型基于统计概率的“合理猜测”,会生成与事实不符、逻辑断裂的内容。其根源在于训练数据局限、模型以“预测下一词”为目标、缺乏事实核查机制等。这种“缺陷”危害不小:小则造成信息污染,大则误导医疗、金融等严肃领域决策,还会损害用户对AI的信任。在开放域生成、未来预测、医疗诊断等场景中,幻觉风险尤其高。

不过,幻觉并非无法应对。我们可通过四大策略降低风险:知识增强让模型“查阅”可靠来源,双AI验证/人工审核进行二次把关,提示词工程精准约束模型输出,模型侧优化从训练与架构层面提升准确性。不同场景也需差异化防范,比如专业咨询必须强化人工审核,信息查询则侧重交叉验证。

更具启发性的是,AI幻觉并非只有负面影响。调高“幻觉值”,它能为产业研究提供新思路;在科学领域,大卫·贝克团队借AI“错误折叠”启发发现新型蛋白质;在娱乐与游戏中,它还能创造独特的虚拟体验与创作灵感。

面对AI幻觉,关键是“信任但验证”——既用科学方法降低风险,也善用其特性挖掘创新价值,这正是大模型走向更实用、更强大的必经之路。

w2.jpg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w10.jpg

w11.jpg

w12.jpg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END——相关阅读:拨开产业“内卷”迷雾(附16页PPT)从笔杆到飞机,工程塑料的“逆袭”传奇(附12页PPT)医保支付改革,一场关乎“钱袋子”与“药匣子”的政策调整(附15页PPT) © Copyright 雨前顾问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w17.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19 22:32 , Processed in 0.1646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