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04|回复: 0

AI Code 提效的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 Code 提效的陷阱

身处大厂,时常会有一种割裂感。一方面可以依赖大厂的平台资源——充足的 LLM Token、成熟的 Agent 工具——可以快速体验和落地 AI 产品;但另一方面,大厂对 AI 的“执念”就像一场表演:汇报、KPI、所谓的鼓励创新,唯独真正的 AI 实践不被看见。

“降本增效”是如今最常听到的四个字。在 AI 出现之前,只有“降本”;而 AI 的到来,似乎终于补全了“增效”这两个字。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增效?

AI 天然提效:从一个简单的输入框开始,我们就能让 AI 翻译文章、优化文案、Review 代码、生成算法逻辑。进入 Agent 时代后,配合内置工具与 MCP,它甚至能完成更复杂的任务闭环。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这些真正提效的场景,往往不被“看见”。因为它们不符合“宏大叙事”的标准——没有平台、没有整合、没有汇报 PPT 上闪亮的架构图。

于是,我们在追求“AI 提效”的路上,不知不觉陷入了多个陷阱。
“平台化”陷阱


进入 AI 时代,很多人做事的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依旧妄图搭建一个统一的“AI 基座平台”来统一所有的人的 AI 实践,然后进行所谓对齐与共建……

但 AI 的本质是个性化助理,它的强大在于能根据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工作流和上下文进行定制。个人的经验永远都优于平台上那些所谓的独特功能(本质上就是一段“保密”的 Prompt)。

个人看来,只需要选择一个你用起来顺手的工具(Cursor、Cline 或者 Claude Code),沉淀适合自己的知识库、模板、工作流,在合适的时机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才是真正提高效率的方式。
用 AI 解决本该由人解决的问题


AI 提效的最大陷阱,是人们寄希望于 AI 去弥补本该由人类完成的基础建设。

如果人类都不清楚该怎么做,凭什么指望 AI 自动推导出最优路径?

开发过程中,需求文档模糊不清、职责边界不清晰、设计稿件频繁改动,带来大量的讨论和时间浪费,没人关系其中的核心问题,反而在纠结:“AI 怎么理解不清楚需求?”。

于是,我们看到一堆人在研究“如何让 AI 更好地理解模糊需求”,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清晰的需求?”

这就像厨房漏水,不去修水管,反而训练一只狗去拖地。

真正需要结构化、可解析、可追溯的需求文档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 AI。AI 只是放大了原有系统的缺陷,而不是制造了新问题。同理,职责边界、团队合作、产品合理性等问题一样都被忽视了。
“开发速度不是瓶颈”


说到提效,人们总把焦点放在“开发提效”上——更快地写代码、更敏捷地迭代、用 AI 自动生成更多功能。仿佛只要开发够快,产品就能飞速前进。

但事实上,开发速度不是瓶颈。

Pawel Brodzinski 在其文章 https://pawelbrodzinski.substack.com/p/development-speed-is-not-a-bottleneck 中提到:

很多人认为,交付功能(或笼统地说,“开发”)的速度是产品发展的瓶颈。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真正的瓶颈是“验证”
另一个瓶颈是“沟通”

更现实的情况是:验证和沟通的问题,最终都以“开发任务”的形式压到了我们开发身上。

就算没有 AI,以现在框架和工具的成熟度,开发早就已经不是产品的瓶颈了。而像上一段中提到的,真正该由人去解决的瓶颈不去解决,即使引入了 AI 辅助编码、持续增加人力投入、不断优化开发流程,项目依然不见起色。

总结:回归本质


AI 是工具,是杠杆,但肯定不是捷径。

我认为 AI 最革命性的意义,是极大的放大了个体的力量,过去需要依赖团队、平台或复杂流程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只需一个清晰的 Prompt,个体就能独立完成内容生成、代码编写、数据分析等操作。

但同时,AI 或者 Agent 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人”:它无法超越人类在协作与认知上的局限。那些我们在现实中频繁遭遇的问题——模糊的需求、混乱的沟通、目标的不一致——在与 AI 协作时同样存在,甚至被放大。

所以不要掉进 AI 提效的陷阱,回归本质,我们到底需要 AI 解决什么问题?

否则,所谓的“AI 提效”,不过是消耗着昂贵的 Token,产出着廉价的 PPT,掩盖着陈旧的问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0 20:18 , Processed in 0.0788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