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46|回复: 0

红杉 AI 峰会闭门 6 小时,150 位AI大佬的新共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旧金山发生了一件AI圈的大事。但你可能在任何公开新闻上都看不到它的细节。全球AI领域最顶尖的150个大脑——包括OpenAI的Sam Altman,谷歌的Jeff Dean,英伟达负责具身智能的主管——被红杉资本请进了一个房间。

这不是什么行业大会,这是一场真正的闭门峰会。窗帘拉上,物理隔绝,关起门来整整6个小时。你得明白,当这群人需要关门讨论时,他们谈论的绝不是什么新模型、新功能。他们是在统一思想,对齐颗粒度,是在为未来3到5年的全球AI权力格局,画下最底层的游戏规则。

w1.jpg

那么,这6个小时,到底捣鼓出了什么?我直接说结论:AI这趟高速列车,下一站不卖票,直接在目的地设卡收“过路费”。所有还在纠结于卖“工具”的公司,都将被无情碾压。以前的模式,是卖给你一把锄头,你自己去挖金子,这是“工具”;未来的模式,是我派机器人帮你挖,挖出来的金子,咱俩分账,这是“成果”。这个看似微小的转变,背后是整个商业逻辑、权力结构和个人饭碗的彻底洗牌。听不懂没关系,小板凳搬好,我给你一层一层拆开说。

靠谱姐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朋友圈。

第一,游戏规则变了:从“卖铲子”到“分金子”,AI要直接进驻你的利润表你必须先理解一个金融和商业的底层逻辑:钱从哪儿来?过去十年,所有软件公司,无论叫SaaS还是什么新词,干的都是“卖铲子”的生意。他们卖给你一个CRM系统,一个ERP软件,本质上都是工具。企业为此付费,这笔钱,在财务报表上,计入“软件采购”或“IT预算”一栏。

w2.jpg

这套玩法的核心是:风险由买家承担。 工具好不好用,能不能帮你多赚钱,软件公司不打包票。你买的是一个“可能性”。现在,这套玩法被AI彻底掀了桌子。红杉这次闭门会达成的最大共识就是:AI不再卖“可能性”,而是直接出售“确定性结果”。

客户不再为“能用的工具”买单,只为能写进利润表的“真金白银”掏钱。这个转变为什么现在才发生?因为过去的软件是死的,它无法独立完成一个闭环任务。而今天的AI,特别是AI智能体(Agent),已经可以做到。

w3.jpg

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传统CRM软件:卖给你一个管理客户信息的“电话本”,销售得自己一个一个去打。软件费,一个月500。AI驱动的销售智能体:直接对老板说,你不用招销售了。把客户名单给我,我自动去联系、筛选、跟进,最后帮你完成100万的合同。你只需要分给我5%的佣金。看明白了吗?AI公司不再跟你谈软件授权费,它直接要的是你新增利润的分成。 它不再是躺在你公司“成本项”里的一个开支,而是直接站到了你“收入项”旁边,要求分钱。所以,你以为AI抢的是IT部门那点可怜的预算?格局小了。它正在用组合拳,直接抢占“人力成本”和“销售成本”这两块最大的蛋糕。 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第二,就是权力中心变了:从“操作系统”到“AI总管家”,谁掌握入口谁掌握一切以前我们怎么用电脑?打开Windows,点开一个个软件图标。我们是发号司令的人,软件是被动的执行者。微软和苹果通过操作系统,掌握了软件分发的入口。现在,这个“入口”的定义正在被彻底改写。

w4.jpg

Sam Altman在会上说得很明白,ChatGPT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AI时代的“操作系统”。但此操作系统非彼操作系统。它不是一个需要你点击的界面,而是一个能替你“主动办事”的超级总管家。这个逻辑极其硬核,你必须理解其中的权力转移。这个“总管家”的核心能力有两个:记忆和行动力。它能记住你所有的偏好、工作习惯、人际关系。它还能被授权,去主动调用你手机里所有的APP。

所以,未来不再是你自己去协调订票软件、会议软件、打车软件。你只需要对你的AI总管家说一句话:“安排下周去东京出差的所有事宜。”它自己就会去订最符合你习惯的航班和酒店,自动协调所有参会者的时间,提前预约好接送的车辆,甚至在你回来后,根据消费记录自动生成报销单。谁能成为你意图的第一个接收者,谁就掌握了所有资源的调配权和后续所有商业行为的抽成权。这才是“桌子底下的东西”。未来AI世界的终极战争,不是APP商店的下载量之"战争",而是谁能成为你生活中那个唯一的、最值得信赖的“AI总管家”。一旦你习惯了它,所有的消费、决策和信息流都将通过它,转换成本高到你无法离开。这就是最坚固的“护城河”。

w5.jpg

第三,对普通人的终极拷问:你是“被优化”的执行者,还是“会用人”的包工头?说了这么多宏观的,跟我们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直接决定了你未来是“坐火箭”还是“被优化”。红杉在会上抛出了一个极其扎心的概念:“一人独角兽公司”(One-person Unicorn)。这不是科幻片。

当一个人能通过他的AI总管家,去调度成百上千个专业的AI数字员工(一个负责写代码,一个负责做营销,一个负责谈合同),完成过去需要一个几百人公司才能完成的所有工作时,他一个人,就是一个估值十亿美金的公司。这背后引出一个极其残酷的现实:如果一个“包工头”带着一群任劳任怨、7x24小时不休息的AI就能干完所有活,那原来流水线上的那些人类“工人”呢?

w6.jpg

所以,别再问“我应该学哪个AI工具”这种傻问题了。这就像在问“我应该学用哪一把型号的锤子”。当整个工地都换成机器人时,你锤子使得再好又有什么用?真正的核心变化是:管理的逻辑被重写了。过去的管理学,追求的是确定性、流程化、SOP,是把人当成机器一样精准控制。

但AI的运作方式是“概率性”的,它会自己试错、迭代,甚至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惊吓”。这就要求未来的管理者,必须从一个控制狂,转变为一个**“目标设定者”和“系统设计者”**。你的核心工作不再是监督过程,而是:定义清楚问题和目标。设计一套“人+AI”协同工作的流程和规则。在AI跑偏时进行校准,并对最终结果负责。你的杠杆能力(Leverage)在飞速上升,但你对具体过程的掌控力(Control)却在急速下降。这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心智、认知和放弃控制欲的勇气。

w7.jpg

最后,靠谱姐给两条实在的、能救命的建议:立刻从“工具思维”切换到“成果思维”。

别再把简历写成“我会用PS、会用Excel、会用XXX”。从今天起,倒推一下:你所在的岗位,最核心的、能被量化的“成果”是什么?是新增客户数?是降低的成本率?还是提升的用户满意度?然后,像一个CEO一样去思考,要达成这个成果,整个工作流中,哪些环节可以被AI智能体彻底接管?你能否成为那个给AI下达最终指令、并拿走成果的人?

另外从“一线执行者”转向“项目设计师”和“流程编排者”。

如果你今天的工作,80%的时间都花在重复性的执行上,那你已经非常危险了。你必须强迫自己,把至少30%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设计。思考如何将你的工作“产品化”、“流程化”,设计出一套哪怕没有你,也能通过AI和少量人工协作,就能自动运转的系统。

w8.jpg

你不再是那个亲自搬砖的人,而是那个设计砖厂自动化流水线的人。红杉这帮全世界最顶级的资本玩家,关起门来统一思想,其实就是把未来3-5年最确定的趋势和最赚钱的逻辑,提前写好了剧本。

资本已经把棋盘和规则都换了,而大多数人,还在盯着原来的棋子看。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好戏,是当这些“AI总管家”开始互相交易,形成一个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庞大的机器经济体时,那个时候好玩的东西才更多。

更多关于AI的展望,欢迎加小助理微信,预约直播间,我们继续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0 19:40 , Processed in 0.12322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