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8|回复: 0

AI赋能教学新生态:我院成功举办 AI 融合教学专题培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运用智能平台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2025年9月10日下午14:00,我院在S206教室成功举办AI融合教学专题培训。本次培训聚焦实用操作与场景应用,吸引了专业课教研室和语言课教研室的教师们积极参与,为新学期教学创新注入了科技动能。

w1.jpg

推动 AI 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智慧化水平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系统掌握主流教学平台的 AI 功能,明确“AI 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针对性讲解与实操演练,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 AI 工具优化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等全流程,最终实现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改善,推动学院教学模式向 “人 - 知识 - AI” 协同育人的新路径迈进。

聚焦平台实操,解锁 AI 教学多场景应用

本次培训分为两大模块,分别由超星与 ClassIn 平台的专业讲师主讲,深入解析AI在教学中的落地场景,现场教师们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氛围浓厚。

在“网络教学平台 AI 应用与智慧教学培训”模块中,超星泛雅集团的胡老师围绕 “AI 工作台赋能教学” 展开,详细演示了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核心功能。教师端重点呈现 “零基础建课”“AI 备课”“智能组卷” 等实用工具:通过 AI 工作台,教师可一键生成教案、课件,利用 “AI 出题” 功能快速创建含公式、图表的习题,还能借助 “AI 批阅” 自动完成客观题批改,大幅减少机械性工作;学生端则突出 “AI 助教” 的陪伴式学习,例如视频资源会自动生成知识点摘要与思维导图,学生可通过 “不懂就问” 功能唤起 AI 答疑,实时获取解题步骤与相关知识推荐。演示过程中,讲师同步引导教师实操,从登录平台、创建课程到生成 AI 试卷,一步一指导,让在场教师在操作中深化对工具实用性的理解。

w2.jpg

培训中,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需求踊跃提问。专业课教研室的黄老师特别关注 AI 在理科教学中的适配性,提出 “能否通过 AI 实现数学公式自动阅卷、复杂题型智能出题” 等问题,其他教师也围绕课程思政案例生成、跨学科资源整合等问题与讲师交流,在互动中进一步理解 AI 教学工具的实用价值。

w3.jpg

随后的“构建‘人 - 知识 - AI’共生长未来学习空间”模块中,翼鸥教育的范老师聚焦线下教学场景,介绍了学习通平台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教师们通过学习通 APP 与电脑端联动,体验了 “双屏互动”“AI 板书”“智能分组讨论” 等功能。针对线下教学痛点,范老师重点演示 “课堂活动库” 的应用 —— 教师可一键发起签到、随机选人、抢答等互动,配合 “AI 助教” 实时统计参与数据,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对于财经类需要案例推演的课程,“分组协作黑板” 功能支持多组同时展示解题思路,教师可实时点评,提升集体探究效率。实操环节中,老师们纷纷打开学习通 APP,跟随步骤创建虚拟课堂、上传教学资料,现场模拟 “AI 学情分析” 功能,直观查看学生任务点完成情况与知识薄弱区,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数据支撑。

w4.jpg

技术赋能未来,重塑教学新可能

通过本次培训,教师系统掌握了超星与 ClassIn 平台的 AI 功能,未来在教学中有望实现多方面突破:在教学效率上,AI 备课、智能出题、自动批阅等功能将大幅减少事务性工作,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与学情分析;在课堂互动上,多样化的 AI 工具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讲授模式;在个性化教学上,通过 AI 学情分析,教师可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点,实现 “因材施教”;在资源建设上,教学云盘与录播功能将助力课程资源沉淀与复用,形成可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

此外,“人 - 知识 - AI” 共生长的理念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 未来课堂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通过智能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的全流程贯通,让 AI 真正成为教学的 “辅助者” 与 “协同者”。

本次培训的圆满结束,标志着我院在推动 AI 与教学融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未来,学院将持续关注教育技术发展动态,为教师提供更多实用培训,助力智慧教学模式创新,最终惠及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w5.jpg

可扫码关注以下平台获得更多学院资讯

w6.jpg

官方视频号

w7.jpg

官方bilibili

w8.jpg

校友会公众号

供稿|专业课教研室

撰稿|章烜菲

图片|章烜菲 Amine

编辑|刘澍航

w9.jpg

联系电话

4000-369-051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1 02:50 , Processed in 0.14099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