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73|回复: 0

AI算力产业链的投资机会(系列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研究自娱自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再好的故事,也需要有自己的选股体系和择时体系,追高有风险,小心高位站岗。

科技主线二:AI 算力产业链 ——GPU 升级驱动全链路受益,国产替代与海外制裁的博弈

AI算力产业链核心驱动来自 “英伟达 GB300/G200 需求超预期(单机 GPU 用量 72 个)+ 国产芯片突破(华为昇腾 950PR、海光 DCU)+ 液冷技术升级(微通道水冷板单价 3-5 倍于传统方案)”。

主线内部分为 “AI 芯片(国产替代、英伟达链)”“AI PCB(中背板、CPX 板)”“液冷散热(冷板、CDU、微通道)”“光模块(1.6T、硅光)” 四大支线,细分环节的逻辑围绕 “技术升级带来的价值量提升” 与 “海外制裁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展开。

支线 1AI 芯片 —— 国产替代加速,推理需求率先放量

细分环节 1:国产 AI 芯片(训练 + 推理)—— 政策支持 + 需求切换,突破海外垄断

利好逻辑

    政策驱动:券商段子提及 “国内严禁用国有资金采购英伟达 AI 芯片,腾讯、阿里全面适配国产芯片”,国产 AI 芯片获得政策背书,2025 年推理场景国产替代率从 10% 提升至 30%。

    技术突破:华为昇腾 950PR(2026Q1 推出)采用自研 HBM,算力达 200P Flops(接近英伟达 H20 的 220P);海光 DCU 适配国内主流 AI 框架(TensorFlow、PyTorch),开发者迁移成本低。

    需求超预期:国内 CSP 厂商(阿里、字节)2025 年资本开支同比 + 80%,AI 服务器需求同比 + 60%,国产 AI 芯片需求缺口达 200 万张。

利空逻辑

    技术差距:国产 AI 芯片在算力密度(海光 DCU 2P/W vs 英伟达 H20 4P/W)、软件生态(国产框架适配率 80% vs 英伟达 CUDA 100%)方面仍有差距,训练场景仍依赖英伟达。

    海外制裁:美国《AI 行动计划》可能进一步限制对华 AI 芯片出口(当前限制 5nm 以下制程),若扩展至 14nm,将影响中芯国际为国产 AI 芯片代工。

受益个股

    寒武纪(688256.SH:国产 AI 芯片龙头,定增募资 35 亿元投向训练 / 推理 / 多模态芯片,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 2.5 亿元(亏损收窄 50%);已适配腾讯、阿里推理需求,券商测算 “2026 年推理芯片收入 20 亿元(占比 80%)”,但需注意 “训练芯片尚未突破,难以进入数据中心核心场景”。

    海光信息(688041.SH:x86+GPU 稀缺标的,开放 HSL 总线协议整合 GPU/DPU 生态,曙光 96 卡 AI 超集群方案落地,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18 亿元(同比 + 60%);券商测算 “5000 亿元国产 AI 芯片市场对应 800 亿元 CPU 增量,公司份额超 50%”,但需注意 “x86 架构授权存在到期风险(2027 年)”。

    兆易创新(603986.SH:存储 + AI 芯片双轮驱动,NOR Flash 市占率全球前三(20%),AI 芯片适配国内头部 CSP 厂商,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15 亿元(同比 + 30%);但 AI 芯片收入占比不足 10%,短期贡献有限。

细分环节 2:英伟达产业链 ——GPU 升级驱动配套需求,供应链份额稳定

利好逻辑

    GPU 需求超预期:券商段子提及 “英伟达 GB300 单机 GPU 用量 72 个(GB200 为 48 个),2025 年出货量预计 10 万台(同比 + 150%)”,配套的 AI 服务器、光模块、PCB 需求同步爆发。

    供应链壁垒高:英伟达对供应商的技术要求(如 AI PCB 良率 95% 以上)、产能保障(如液冷 CDU 产能 10 万台 / 年)门槛高,头部供应商(中科曙光、中际旭创)份额稳定。

利空逻辑

    制裁风险:若美国进一步限制英伟达对华出口(如禁止 GB300 出口),将导致国内供应链订单减少。

    替代技术冲击: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可能替代可插拔光模块,英伟达计划 2027 年推出 CPO 架构,中际旭创等光模块厂商面临技术路线风险。

受益个股

    中科曙光(603019.SH:英伟达 AI 服务器核心供应商,2025 年上半年 AI 服务器收入 80 亿元(同比 + 80%);与海光信息换股比例 1:0.55,当前估值较海光信息折价 22%,具备估值修复空间,但需注意 “若英伟达断供,AI 服务器业务将下滑 50%”。

    鸿博股份(002229.SZ:英伟达算力租赁合作方,北京 AI 创新中心(1 万台 GB200 服务器)满负荷运行,2025 年上半年算力租赁收入 15 亿元(同比 + 300%);但算力租赁业务毛利率仅 30%(低于行业平均 40%),且依赖英伟达芯片供应。

支线 2AI PCB——GPU 功耗提升推动价值量翻倍,国产厂商突破台企份额

细分环节 1AI PCB 核心标的(中背板、CPX 板)—— 技术升级 + 产能释放,收入弹性大

利好逻辑

    价值量提升:券商段子提及 “英伟达 VR200 中背板为 44 层板,单价超 1 万元(传统服务器 PCB 单价 1000 元),CPX 板随 GB300 放量,单机价值量 2 万元”,AI PCB 价值量较传统 PCB 提升 10-20 倍。

    国产突破:胜宏科技、东山精密在 HDI、高阶背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良率 95% 以上),抢占台企(欣兴电子、健鼎)份额,2025 年国产 AI PCB 市占率从 30% 提升至 50%。

    产能释放:胜宏科技 9 月新增 AI PCB 产能 50 万平方米 / 年(总产能 150 万平方米 / 年),东山精密收购索尔思后光模块 + PCB 协同,2026 年 AI PCB 收入预计分别达 120 亿元、80 亿元。

利空逻辑

    竞争加剧:东山精密在调研中提及 “AI PCB 技术沉淀不输胜宏,产能释放后份额有望提升”,胜宏科技面临价格竞争压力。

    需求波动:若英伟达 GB300 出货量低于预期(如从 10 万台降至 8 万台),将导致 AI PCB 需求减少 20%。

受益个股

    胜宏科技(300476.SZ:AI PCB 龙头,正交背板 + CoWoP 技术 2026 年确定,2025 年上半年 AI PCB 收入 60 亿元(同比 + 80%);券商上调目标价至 447 元(当前股价 380 元),测算 “2026 年 AI PCB 净利润 36 亿元(占比 70%)”,但需注意 “东山精密的竞争可能导致毛利率从 35% 降至 30%”。

    东山精密(002384.SZ:收购索尔思切入光芯片,AI PCB 中背板送样英伟达,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 + 30%);券商测算 “2026 年光模块收入 150 亿元(净利率 30%)、AI PCB 收入 80 亿元(净利率 25%)”,但需注意 “索尔思整合不及预期(文化差异、技术协同风险)”。

    沪电股份(002463.SZ:AI PCB 中背板进度领先,2025 年上半年 AI PCB 收入 40 亿元(同比 + 60%);但 AI PCB 收入占比仅 30%(低于胜宏的 60%),弹性较小。

支线 3:液冷散热 ——GPU 功耗破 2000W,技术升级推动价值量提升

细分环节 1:液冷核心标的(冷板、CDU、微通道)—— 从可选到必选,国产厂商突破

利好逻辑

    技术驱动:券商段子提及 “英伟达 Rubin/Feynman 平台功耗超 2000W(传统 GPU 500W),风冷失效,液冷成为必选;微通道水冷板(MLCP)单价是传统方案的 3-5 倍(从 2000 元升至 6000-10000 元)”,液冷价值量大幅提升。

    国产突破:英维克、申菱环境在冷板、CDU 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海外份额从 10% 提升至 30%。

    需求超预期:2025 年全球 AI 服务器液冷渗透率从 20% 提升至 50%,液冷市场规模从 50 亿元增至 150 亿元。

利空逻辑

    技术路线风险:微通道水冷板需解决漏液问题(良率仅 80%),若英伟达转向双相冷板技术,将导致现有供应商(南风股份)订单减少。

    价格战风险:国内液冷厂商(高澜股份、科华数据)产能扩张,2025 年冷板价格同比下跌 15%,毛利率从 35% 降至 30%。

受益个股

    英维克(002837.SZ:液冷龙头,海外突破英伟达、亚马逊,CDU 单机价值量 10 万美元,2025 年上半年液冷收入 30 亿元(同比 + 100%);券商测算 “2026 年液冷净利润 12 亿元(占比 60%)”,但需注意 “微通道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导致份额被南风股份抢占”。

    南风股份(300004.SZ:微通道水冷板核心标的,3D 打印技术实现 50 微米流道加工,已送样台湾头部客户,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 + 50%);券商测算 “微通道市场 150 亿元,公司若占 10% 份额,可贡献净利润 4.5 亿元”,但需注意 “3D 打印良率仅 80%,量产成本高(比传统 CNC 高 10%)”。

    申菱环境(301018.SZ:字节、华为液冷核心伙伴,CDU 订单落地,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3.5 亿元(同比 + 40%);但液冷收入占比仅 40%(低于英维克的 60%),弹性较小。

支线 4:光模块 ——1.6T 升级在即,硅光技术降本

细分环节 11.6T 光模块与硅光 —— 速率升级 + 技术降本,国产厂商领先

利好逻辑

    速率升级:券商段子提及 “英伟达 GB300 需 1.6T 光模块(GB200 为 800G),2025 年 1.6T 光模块出货量预计 50 万只(同比 + 500%),单价 8000 美元(800G 为 4000 美元)”,光模块价值量翻倍。

    硅光技术: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在硅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硅光模块成本较传统方案低 30%(从 4000 美元降至 2800 美元),2025 年硅光渗透率从 17% 提升至 30%。

    海外份额:国产光模块厂商在 800G/1.6T 领域市占率超 70%(中际旭创 30%、新易盛 20%),份额稳定。

利空逻辑

    CPO 替代风险:英伟达计划 2027 年推出 CPO 架构,CPO 光模块可减少功耗 30%,若 CPO 加速落地,可插拔光模块厂商(中际旭创)面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

    价格下跌:2025 年 800G 光模块价格同比下跌 20%(从 4000 美元降至 3200 美元),拖累光模块厂商整体毛利率。

受益个股

    中际旭创(300308.SZ:光模块龙头,800G 出货量全球第一(30% 份额),1.6T 光模块送样英伟达,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 + 40%);券商上调目标价至 430 元(当前股价 390 元),测算 “2026 年 1.6T 光模块收入 120 亿元(占比 60%)”,但需注意 “CPO 技术替代导致 2027 年收入下滑 10%”。

    天孚通信(300394.SZ:光器件龙头,硅光器件适配 1.6T 光模块,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 + 35%);券商测算 “2026 年硅光器件收入 20 亿元(占比 50%)”,但需注意 “硅光器件毛利率仅 35%(低于传统器件的 45%)”。

    新易盛(300502.SZ:1.6T 光模块送样英伟达,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 + 30%);但 1.6T 份额仅 15%(低于中际旭创的 30%),弹性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2 08:19 , Processed in 0.0900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