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76|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上的益丰力量 | 主流媒体再聚焦!《中国交通报》专题报道益丰船务扎根西非六载奋斗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继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度报道益丰船务在几内亚的奋斗故事后,9月23日,《中国交通报》全媒体平台再次聚焦益丰船务在西非红土地的六载奋斗史,刊发题为《法塔拉河畔的棕榈树抽新芽儿——中远海运益丰团队六载深耕畅通中非矿产运输通道》的专题报道。今天,让我们跟随这篇报道,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西非热土,共同感受法塔拉河畔棕榈树与丝路情谊抽芽生长的动人和弦。

《中国交通报》

全媒体平台报道

w2.jpg

w3.jpg

w4.jpg

中国交通新闻网:

https://www.zgjtb.com/2025-09/24/content_485754.html

“交通强国”App:

https://pub.zgjtb.com/jtqg/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062/485755.html

【报道原文】

法塔拉河畔的棕榈树抽新芽儿

——中远海运益丰团队六载深耕畅通中非矿产运输通道

大西洋的浪涛拍打着西非红土地的海岸线,记录着一段持续六载的奋斗史。

40海里的驳运航线,如一条银色纽带,一头拴着中国工业发展对资源安全的迫切需求,一头牵起几内亚红土地渴望振兴的民生期盼,潮起潮落间,折射出新时代央企“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

益丰团队,便是这条纽带的守护者与锻造者。6年来,他们以船舶为笔,以浪涌为墨,在几内亚炽热的土地上、法塔拉河奔腾的河道里,一笔一画写下“共商共建共享”的生动注脚。

他们以“为国远航”的赤诚坚守诠释爱国奉献,顶烈日、抗暴雨,用累计超1亿吨的驳运量开辟中非资源通道;他们以“把不可能变可能”的实干底色诠释艰苦奋斗,不惧恶劣的环境,在荒芜滩涂之上成功搭建驳运网络;他们以“跳出单一思维”的突破勇气诠释敢为人先,将“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从理念变为惠及3国6项目的协同发展样板;他们以“民心相融”的共情温度诠释丝路同舟,在近600个就业岗位、30余次公益捐赠中织就中非友谊纽带,让法塔拉河畔的棕榈树与中非共成长的故事一同抽芽生长。

01

荆棘之路变身运输通道

“我们来几内亚,是为了开辟中非运输通道,为了保障重要物资的运输安全。”中远海运散运副总经理、益丰船务原总经理李志强边说边拿起手边一张泛黄的地图。这张地图在反复摩挲中早已起了毛边,其中几内亚区域被各种颜色的笔圈画得密密麻麻,这圈画的,是他和团队心里最牵挂的“资源航线”。

w5.jpg

首艘定制船“惠智海”轮满载回国

把矿石从几内亚博法省运到国内是一条荆棘之路。几内亚内河航道通航条件较差,大型货轮无法直达矿区码头,只能靠驳船一趟趟把矿石从矿区转运到外海锚地,再“接力”装上远洋巨轮。

如何建起这条重要的通道?责重山岳,能者当之。在益丰船务的血脉里,流淌着“为国远航”的基因——1951年,爱国华侨程丽川先生在香港创办“三兴船务行”,从那时起,“对党忠诚、为国担当”就成了刻在益丰人骨子里的信条。当被问及“愿不愿去几内亚闯一闯,打开局面?”李志强没有半分犹豫,挺直脊梁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2019年10月,在中远海运散运的部署下,李志强带领一支业务精湛的团队背着行囊,跨越1.2万公里的山海,把家安在了几内亚博法的红土地上——在这片连成熟航运设施都没有的“不毛之地”,在全新的驳运领域里,扎根奋斗。

长达6年的时间里,中远海运益丰团队倾情为国远航,无怨无悔。

2020年,部分工作人员因疫情无法到岗,刚刚运转起来的项目一度面临停摆风险。困境之中,益丰人没有退缩:海务总管挽起袖子开拖轮,机务总管俯下身系缆绳,每个人都主动作为,全力填补人员空缺。整个团队咬牙坚持了两个半月,硬是没让一趟运输延误。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下,很多人都暴瘦了一二十斤。

团队成员小黄的经历让人动容。他曾被误诊为新冠肺炎重型,送进东卡隔离医院,闻着愈发浓烈的消毒水气味,听着抢救仪器的嗡鸣声,看到同一家医院有人去世,他写下了遗书:“若出现意外,请把我葬在法塔拉河旁,我要见证项目的兴起。”字里行间满是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资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中远海运益丰团队深知,每一趟从几内亚出发的航程,都连着国内工业的轰鸣、经济的脉动。这份沉甸甸的使命,让他们把爱国情怀化作日复一日的坚守,在西非海岸筑起一条通往祖国的“资源生命线”。

点评:爱国奉献,是益丰团队刻入基因的使命传承与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他们跨越山海扎根西非,以“为国远航”信念筑牢资源通道,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物资安全紧密相连。从扛下开拓重任到坚守资源航线,他们以赤诚之心扛牢央企担当,为增强中国在重要矿产全球供应链中的稳定性和影响力贡献重要力量。

02

打造西非驳运品牌

“当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棘手挑战。”回望几内亚6年创业路,在李志强感慨的话语里,藏着团队一路“把不可能变可能”的敢闯敢拼与砥砺奋斗。

w6.jpg

“益驳504”轮在码头执行装载作业

为打造中远海运在西非的驳运“金字招牌”,李志强提前一年做足准备,可抵达几内亚才发现,现实比预想的更严峻——15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把矿泉水瓶拼搭起来就是休息床。而更难的,是恶劣的医疗环境、动荡的政局,还有数不清的困难接踵而至。

2019年12月,益丰人遇到了第一道“硬坎”——装载第一批核心驳运设备的半潜船在锚地滞留一周,整个几内亚竟找不到合适的、能协助潜卸的拖轮。李志强当机立断:“去塞拉利昂租!”最终,他们跨国租来两艘船龄超30年的老旧拖轮,顺利完成首次半潜船卸载任务,迈出西非“破冰”的第一步。

当团队将目光投向法塔拉河这条关乎运输的“生命线”时,才发现这条河道本身,还潜藏着复杂的航运难题。

起初,当地人都不看好这支远道而来的中国团队,直言“撑不过两年”,可益丰人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用硬核行动打破质疑。

蚊虫叮咬、硫酸蚁灼伤、感染风寒是“家常便饭”,有人两个月间感染5次疟疾,刚刚康复就立刻回到岗位;面对海盗、罢工、阻路等常态与挑战,他们总能咬牙化解,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021年几内亚政变,他们始终把员工安全放在首位,连夜制定海上应急撤离预案,两天内抢建应急浮码头;为自主解决渔网缠绕螺旋桨的难题,他们从零基础学习潜水,顶着河道暗流潜入水下清理障碍;他们主动钻研设备修理、轴承检修,在2023年春节连续作战攻克坞修短板,成功完成拖轮上排坐墩作业……

一次又一次突破,让中远海运的驳运品牌在“一带一路”上熠熠生辉。如今,站在法塔拉河畔眺望穿梭的驳船,李志强说:“我们和西非人民一样,都对未来满怀信心。”这份信心,正是益丰人攻坚克难的密码。

点评:6年,于悠悠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于几内亚红土地却是改天换地的时光刻度。曾经的法塔拉河,是沉寂在雨林深处的“睡美人”;如今的法塔拉河,渔业生产和矿产运输和谐共存,河水奔涌间满是生机与希望。艰苦奋斗是益丰人的底色,那些曾被质疑“不可能”的孤勇坚守,终究在岁月里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03

“港口+驳运+海运”全链条服务赢得信任

如何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一起出海,系统性解决非洲资源出口的物流瓶颈,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惠及当地经济发展,这是中远海运散运和益丰船务一直在思考的一道命题。

进驻之初,益丰人带着敢为人先的闯劲,主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破题,跳出单一驳运思维,创建以“港口+驳运”为核心的物流模式:从参与内河码头建设开始,开辟出40多海里驳运通道,精准打通全程物流链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关键环节;以“港口+驳运+海运”全链条服务,构建起西非矿区直达国内的矿产运输网络,为当地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加完善、高效的公共服务解决方案。这不仅为中远海运散运在同质化竞争中开辟差异化赛道,更让“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模式在西非扎根。

这份“一体化”实力,体现在每一次精准服务与突破中:客户港口运营经验不足,团队派出资深港口船长提供“保姆式”服务——从优化装卸流程到动态调整调度,手把手帮助用户提高出货效率和出货量;角逐塞拉利昂项目时,又以专业的方案设计、硬核的履约担当赢得信任……每一次突破,都是益丰人敢为人先的生动注脚。

如今,中远海运益丰团队已跻身几内亚驳运市场第一梯队,成为当地唯一的中国央企驳运船公司——几内亚的铝土矿顺着他们搭建的通道顺畅走向世界,“中国制造”的设备也随着航线延伸,成为“一带一路”在西非的硬基建。

点评:益丰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西非航运的空白地带毅然破局。他们跳出单一运营的思维定式,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模式重构为路径,将中远海运“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从理念落地为现实,精准补上区域物流的关键短板,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底气。

04

“我的朋友”越来越多

法塔拉河见证着无数跨越国界的温情时刻。

2022年11月,益丰船务“益拖104”轮在风浪中疾驰——6名当地渔民因渔船发动机故障被困外海6天,断水断粮之际,是益丰船员及时伸出援手。这场紧急救援让博法省海事局局长乔阿希姆·通圭诺由衷称赞:“益丰船务是一家非常被认可的公司,他们愿意为当地作贡献,是一家充满人情味的公司。”

w7.jpg

2022年11月,益丰船务在外海救助遇险渔民

这样的守望相助,在益丰团队扎根几内亚的6年间已是常态。从2019年至今,他们累计开展6次海上救助,从湍急河道与汹涌海浪中救下20余名当地民众,每一次救援都像一束光,照亮中非友谊之路。这些奋不顾身的身影,获得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表彰,深深镌刻在几内亚民众的记忆里。

益丰人的温暖,不止于危急时刻的援手,更融入朝夕相伴。他们主动打破语言隔阂,多数中方员工熟练掌握法语,常以“我的朋友”称呼外籍同事;面对占比达32%的外籍员工,团队量身打造中、英、法三语培训课程,让技能与希望一同生长。

曾是码头司机的巴赫,主动跟着中方同事学英语、练中文,从手机软件到培训书籍,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如今,他已成长为船员主管助理,结婚时还骄傲地向亲友介绍:“这是我的中国老师!”

车队负责人吴起从抱着中文教材啃拼音的青涩司机,蜕变为能做三语报表的管理者,他许下“去中国旅行、看世界”的心愿,正是“丝路同舟”最鲜活的注脚——不仅是“大我”层面的合作共赢,更有“小我”成长路上的彼此成就。

w8.jpg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吴起(右)与中国同事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6年来,益丰船务累计聘用当地员工近600人次,累计培训当地员工1500余人次,让“在中国公司工作能有好发展”的口碑在当地扎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捐赠给周边24个渔村的24艘渔船完成建造交到渔民手中时,丝路精神有了更生动的写照。博法中央渔港港长伊德里萨·邦古拉激动地表示:“作为世代以海为生的渔民,我们深知一艘渔船、一张渔网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对我们生活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更是信任的传递、希望的点燃!”

他们还把关怀延伸到社区角落:捐赠近300万元物资与现金,给当地小学送去学习用品,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美好;疟疾高发季,免费发放药品与驱蚊液……如今走在几内亚的村落与码头,总能看到人们真诚的笑容,眼中充满希望的光。

w9.jpg

益丰船务在当地社区举行捐赠活动

从法塔拉河畔的吊机轰鸣到西非港口的货轮穿梭,益丰人用每一次精准装卸、每一次跨境协作证明,丝路的发展是让每个参与方都成为受益者,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在这一次次货物往来、人心相通中慢慢照进现实。

如今,法塔拉河畔的棕榈树又抽出了新芽儿。这些挺拔的植株,年复一年地在红土地扎根,在风里生长,经历暴雨的冲刷,到了时节便结出饱满的果实。当果实被压榨成醇厚的油脂,又会分予人们食用——恰如益丰人扎根几内亚的这6年,始终怀着互尊互爱的热忱与当地民众并肩向前,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悄然写进了法塔拉河的朝夕。

看,棕榈树的新芽儿多美啊!

点评:曾经的异乡人,带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在陌生的土地上小心翼翼试探;如今的同路人,在甲板上并肩检修设备,在工棚里分享家乡美食,三种语言交织的“我的朋友”,成了最动听的协作乐章。“丝路同舟”,益丰人以生命守望筑信任、技能帮扶注活力、公益善举连民心,用共商共建共享让“一带一路”落地生根。

w10.jpg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5 22:04 , Processed in 0.16432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