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23|回复: 0

AI的未来不是工具,而是“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今天,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的演讲,堪称一场关于未来的“预言”。PPT很简单,没有客套话,他用一连串掷地有声的判断,撕开了AI时代的下一幕:我们正站在一个巨变的临界点,而AI的终极形态,或许将颠覆你对“智能”二字的所有想象。

w1.jpg

亮点一:AGI已成定局,但只是起点
过去,我们还在争论“通用人工智能(AGI)会不会来”。今天,吴泳铭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AGI的实现,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他提出,AI的进化将分为三个清晰的阶段:
1. 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和推理能力。这是过去几年我们见证的“AI爆发”。
2. 自主行动:AI开始掌握使用工具、编写代码的能力,能主动“辅助”人类完成复杂任务。吴泳铭指出,我们正处在这个阶段。
3. 自我迭代:AI连接物理世界的全量数据,实现自主学习和持续进化,最终“超越”人类。这才是终极目标——超级人工智能(ASI)。

       “AGI只是起点,”他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ASI,去解决气候变化、星际旅行这些人类束手无策的难题。”

w2.jpg

亮点二: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如果说“三阶段论”是未来蓝图,那么“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就是通往未来的“技术宣言”。吴泳铭强调,大模型不会取代Windows或Linux,但它将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互中,占据核心地位。这意味着什么?
1、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编程语言”:未来,你不再需要学习Python或Java,只需用日常语言表达需求,大模型就能理解并调用各种工具、API,自动完成任务。
2、所有设备都将“跑”大模型:从手机到汽车,从工厂机器人到家庭电器,所有连接真实世界的设备,其“大脑”都将由大模型驱动。
3、AI Cloud成为“新计算机”:算力将高度集中,未来全球可能只剩下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像水电一样为全社会提供智能服务。
这就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但规模和深度是百倍千倍的。

w3.jpg

亮点三:3800亿重注,只为“饱和式”投入未来
愿景宏大,落地靠的是真金白银。吴泳铭宣布:“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这还只是开始。他透露,后续还将追加更大投入。目标是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较2022年增长十倍。“这是一场饱和式的资源投入,”他说,“只为加速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w4.jpg

未来已来:AI不再是工具,而是“生命体”
最震撼的是吴泳铭对AI未来应用模式的描绘。他预测,未来将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智能体(Agent)”和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工作。这些Agent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而是具备目标感、能自主行动的“数字生命”。比如它们可以:
1、7x24小时为你处理邮件、安排日程、分析市场;
2、在工厂里,自主调度机器人完成生产;
3、在科研领域,自主阅读海量论文,提出新假设。
人类的角色将从“执行者”转变为“定义者”——你只需说出“我想解决什么问题”,剩下的交给AI去探索和执行。

w5.jpg

我们正进入“智能纪元”
吴泳铭的演讲,像一束强光,照亮了AI发展的深水区。我们正在经历的,不是又一次“技术升级”,而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智能革命”。它将重构生产关系,重塑产业格局,甚至重新定义“人类”与“智能”的边界。
AI的未来,不再是手机上的一个App,而是渗透进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新生命”。它不替代我们,而是放大我们,解放我们,最终与我们共同进化。这场变革,已经开始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7 18:53 , Processed in 0.14079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