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08|回复: 0

[一带一路] 广角•行走┃美美与共绘新图——经济学者“一带一路”行思录(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2.jpg

在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寻访,我为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感到欣悦。在挪威的哈当厄尔峡湾,游船穿行在陡峭山谷之间,让人近距离欣赏壮丽的峡湾景色。游船靠近冰川,可以品尝挪威水手专门送来的纯净甘甜的冰川水。我与穿着维京服饰的挪威小伙儿玩了一回“战海盗”攻防,仿佛穿越回中世纪的航海贸易时代。美味的挪威三文鱼,让人于美景中绽放味蕾。我们乘坐的这艘“LINAN”号游船,老板娘来自中国河南。接着我驱车经过峡湾现代化的斜拉桥,桥的设计施工采用了上海同济大学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是中国四川路桥集团中标建造的北极圈内最大的跨径悬索桥。

华人融入当地工作生活,最可感的就是他们活跃在餐饮业、零售业。参观完有着中文指示的芬兰赫尔辛基著名的岩石教堂之后,我到市中心现代办公区自助中餐厅用餐,这家餐厅是浙江“80后”帅哥经营的连锁店,已成为当地办公一族的最爱,生意火爆到餐餐需等翻台。在拉脱维亚里加、爱沙尼亚塔林和立陶宛维尔纽基,我多次到中外联姻夫妻合力经营的中餐馆就餐,和餐馆老板,还有美丽高挑的老板娘聊天,他们都有着感人的奋斗故事。餐厅的座无虚席和洋食客们的满脸喜悦,都在展示着这些生活在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国人勤劳、谦逊的传统美德,以及他们和当地人的友好情谊。

w3.jpg

经贸关系 趋势积极

中国与北欧五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的合作涵盖经贸、科技、能源、文旅等多个领域,注重技术交流与规则对接,总体上积极密切,成果丰硕。

一是北欧对接“一带一路”,拓展冰上丝路织密互通。北欧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挪威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谈判备忘录,通过创新合作和技术交流,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挪威、芬兰和冰岛等国在北极航道、北极资源开发等领域与中国积极合作。2013年12月10日,10家来自中国和北欧五国的北极研究机构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北极航道开发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尤其是横跨欧亚西伯利亚大铁路曾经的欧洲终点站赫尔辛基的芬兰,其铁路、海运、民航等部门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中欧班列(西安—赫尔辛基)成为海运之外重要的铁路通道,2024年货运量增长25%,促进了北欧海产品、木材等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制,自2018年至2024年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深化双方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为双方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持续发展。2024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论坛聚焦绿色航运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接、跨境电商等10多个专题,推动双方在电动汽车、循环经济、新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开辟新的合作增长点。会上有北欧精品馆开馆,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丹麦比隆货运航线开通,109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超1500亿元等成果。

三是贸易往来质量高,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中欧整体水平。计算机、通信设备、医药产品、船舶、汽车及零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木材、纸浆和海产品是双方进出口的主力产品。中国对北欧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包括电动汽车、光伏组件、消费电子等。比亚迪、蔚来等电动汽车品牌在北欧市场份额增至18%。北欧对华出口高端装备,如瑞典的汽车及零部件、芬兰的造纸机械、丹麦的风能设备等,以及海产品和医药产品,挪威三文鱼、丹麦诺和诺德胰岛素等产品在中国市场需求旺盛。

四是双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企业积极布局北欧市场,在保持传统领域合作稳固的同时,双方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的合作逐步展开。2025年前8个月,中国对北欧国家直接投资额达10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欧投资的20%以上,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领域深化”的特点,绿色科技与数字经济成为核心驱动力。

五是绿色能源合作态势良好,中国在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北欧的碳中和政策形成互补,北欧对中国光伏组件依赖程度较高,中国光伏占北欧新增装机量的65%。中国企业以风力辅助推进、碳捕集等创新技术,助力挪威实现2050年航运零排放目标。东方电缆为丹麦沃旭能源提供275千伏高压交流海底光电复合缆,支持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天科技也为丹麦沃旭提供高压直流海缆系统,助力欧洲海上风电并网。南方电网与芬兰3家能源企业合作,建成“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项目,集成风能、太阳能和储能技术,形成可复制的低碳能源解决方案。杉杉、科达利等动力电池企业在瑞典、芬兰等国投资设厂。吉利、华为等在北欧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中国企业与瑞典阿法拉伐合作开发甲醇、氨等新型船舶燃料技术,助力中国船厂建造全球最先进的零碳船舶。中国、丹麦签署《绿色海事合作备忘录》,合作建造甲醇动力集装箱船。

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经贸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7+1”合作)等框架下取得良好起步和发展。双边合作机制议程以农业、经贸、基建、人文为核心,还通过教育合作、智库对话、旅游推广,特别是简化签证流程,联合开发“波罗的海—中国”主题旅游线路等,不断深化民间互信,三国都表示新形势下要在中国—欧盟框架下继续推进对华务实合作。一是推进交通互联。北极航线(中国—挪威—波罗的海)的常态化运营为三国提供新物流选择,爱沙尼亚通过塔林港—芬兰赫尔辛基港连接中欧铁路。2024年中远海运开通“北极快线”,运输时间缩短20%,推动三国海产品对华出口增长15%。二是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三国能源转型需求高度契合。宁德时代计划与爱沙尼亚合作建设电池回收中心,比亚迪在瑞典哥德堡布局研发中心,三国对中国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的进口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对三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18%。三是加强数字技术合作。爱沙尼亚电子信息技术发达,中国顺丰与爱沙尼亚邮政建立合资企业Post11,合作推动跨境物流网络建设。爱沙尼亚在与中国双边贸易中常年以电子通讯产品为大宗,中国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深受该国市场青睐。四是建立更加便利化、市场化的双边经贸关系。拉脱维亚与中国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等,为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双方在交通物流领域合作密切,2016年首列“中国—拉脱维亚”试运行货运班列开通,里加港同连云港、深圳港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有所合作。2019年中国(宁波)—拉脱维亚跨境电子商务港湾在里加启动,华为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企业合作建设5G网络。中国企业在拉脱维亚投资微波天线组装厂,拉脱维亚依托塔林港推动中欧数字清关系统建设,提升通关效率。

w4.jpg

新能源车 挪威率先

在北欧特别是挪威,我看到字母E(Electric,电的)牌的电动车比比皆是,充电桩也是随处可见。我逗留的沃斯小镇、弗洛姆小镇的新能源车停车场规模大、设施全。挪威让我见识到电动车的迅速风行和市场覆盖。令人高兴的是,中国电动车企业通过多品牌布局,大步提升北欧、波罗的海的市场份额,自2020年1月首次向北欧国家交付名爵汽车以来,在价格优势和先进技术推动下,有10多个品牌加速涌入并获认可。蔚来、比亚迪、小鹏等将挪威作为首个海外市场,品牌覆盖从高端的极星、路特斯到大众市场的名爵等无所不包。2023年挪威自中国进口的电动车约占新车销量的13%,2024年上半年占比达22.2%,中国吉利收购生产的瑞典沃尔沃EX30车型2024年上半年在挪威销售3776辆,排车型第二。中国生产的电动车成为挪威电动车市场继特斯拉ModelY、大众ID.4、丰田bZ4X前三之后的第二梯队。至2025年8月,挪威市场上有20款不同的中国电动汽车。挪威公路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比亚迪、小鹏、名爵等中国电动汽车跻身挪威新车市场销量前列。

w5.jpg

挪威不生产电动车,却是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2023年纯电动车占新车销量的82.4%,2024年占88.9%,2025年前6个月电动车渗透率逼近97%(含插混)。这首先取决于北欧及挪威全社会共识的绿色生态文化理念。北欧国家率先推广可再生能源,如瑞典的风电、芬兰的生物能,城市基建嵌入低碳技术。波罗的海国家则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环保产业,如拉脱维亚木材加工、生态旅游等。挪威是以开发北海石油实现国民富裕的,但该国并不过分开发这种能源消费关系,始终存在石化能源的危机意识。我十多年前观看过挪威电影《北海浩劫》和《北海》,被他们敬畏自然、返璞自然的理念所震撼。其次是挪威洁净能源政策的大力驱动。挪威是全球重要的石化能源出口国,但其面向未来谋划能源政策和产业发展,长期聚焦于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三大核心目标,政策制定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气候友好为原则,兼顾传统能源开发与新能源产业培育。挪威政府立法明确,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至少55%,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能源领域是减排重点领域,具体政策中,对电动汽车免征进口关税,而中国电动车成本优势明显。最后是挪威新能源基础设施较健全,充电网络较完善,能够很好地降低中国品牌的进入门槛。据2024年7月的数据,557万人口、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似的挪威拥有3500个充电站和2.5万个充电点。

w6.jpg

绿能为核 全面合作

中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蓬勃发展,引领全球绿色转型潮流。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产业中,中国创新也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44项关键技术中有37项领先全球。中国成为高附加值制造国,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2025年前5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33%。北欧、波罗的海国家和我们的绿色能源目标一致,且合作潜力巨大,要坚定不移地以电动车在北欧、波罗的海市场率先覆盖为突破,以全面深化清洁能源合作为核心,展开更宽领域的合作共赢。

一是绿能为核拓宽合作。丹麦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应用方面,在欧盟处于领先地位,是欧盟唯一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丹麦积极参与中国—北欧绿色合作倡议。挪威在碳捕集与封存、绿色航运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而中国是全球风电设备生产与应用的引领者,清洁能源设备和产品遍布全球,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积极支持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持续赋能全球绿色发展。要加强与北欧波罗的海国家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在绿色海事、氢能等领域深化合作。

中国与北欧产业链合作以技术互补和绿色转型为核心,通过联合研发、跨境投资和标准互认,形成了清洁能源、数字化、高端制造等多领域标杆项目。面向未来,双方在北极航道开发、碳中和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二是坚韧推进海底隧道。北欧、波罗的海国家有大量海底隧道工程待建,尤其是爱沙尼亚塔林与芬兰赫尔辛基隔波罗的海相望靠轮渡往来是交通瓶颈。我这次专门乘坐了这趟耗时2个多小时的轮渡,真是百感交集。中国企业在英法海底隧道等欧洲大项目建设中克服深海压力、复杂地质条件及防水防渗等技术难题赢得口碑,凭借“高质量、周期短、低成本”优势中标赫尔辛基—塔林隧道项目。预计隧道建成将为两国创造2.6万个工作岗位,芬兰、爱沙尼亚两国GDP每年将分别增加26亿欧元和6亿欧元。

三是鼓励加强人才交流。北欧、波罗的海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力和人才短缺,而中国的劳动力和人才具有良好素质,深受欢迎。应与北欧、波罗的海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助力走出去、迎进来,这也更加有利于我国发挥优势,打造成为全球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全球留学生及人才交流高地。

(作者为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5年第9期



投稿邮箱:

jrbl2011@163.com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30 20:00 , Processed in 0.11901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