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0|回复: 0

AI不会取代编程,而是让更多人成为创造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关于“AI是否会取代程序员”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人担心,随着AI写代码越来越熟练,自动生成应用、一键开发程序成为现实,编程将不再是一项稀缺技能,甚至整个程序员群体都可能被边缘化。

但我想说:AI不会取代编程,反而会让编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一、AI的真正使命:让编程走向大众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激动人心的转变——AI正在把编程从“少数人的专业技能”变成“多数人的表达工具”。

过去,写代码是工程师的专属语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但今天,借助AI编程助手,一个完全没有编程背景的产品经理、设计师、教师甚至学生,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生成可用的代码原型。

这并不是在“取代”程序员,而是在扩大创造者的边界。就像文字处理软件没有取代作家,反而让更多人可以写作;AI也不会取代程序员,而是让更多人可以“编程”。

当一个初中生能用AI+简单代码为自己喜欢的社团做一个报名系统,当一位退休教师能为社区老人开发一个健康提醒小程序——这才是技术进步最美好的模样。

AI不是来抢饭碗的,它是来发“创作许可证”的。

二、小场景、个性化需求,才是未来的主战场

很多人想象中的软件世界,是那种“亿级用户、通吃市场”的超级App。但现实是,绝大多数有价值的需求,都藏在微小、具体、个性化的场景里。

比如:
一个宠物店老板想要一个自动记录每只猫咪情绪变化的小程序;
一所乡村小学需要一个适配本地课程表和天气预警的提醒系统;
一位独立音乐人希望有个能根据听众情绪推荐曲风的播放器。

这些需求不会被大厂关注,也无法通过通用AI模板完全满足。它们需要的是:理解具体场景的人,用代码去实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而这样的场景,几乎是无限多的。每个个体、每个组织、每个社群,都有独特的工作流和情感诉求。AI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写出代码,但谁来定义问题?谁来设计体验?谁来理解人心?

答案是:需要更多懂编程、有创意、有同理心的人。

三、不是所有软件,都需要“可复用”  

工业时代的思维是“标准化”和“规模化”——一个产品要能被千万人使用才算成功。但数字时代正在打破这种逻辑。

我们越来越接受“一次性”、“小众化”、“自我表达型”的软件存在。就像手写信不会被电子邮件淘汰,因为它的价值不在于效率,而在于情感。

同样,一个只为自己写的日记App,一个只为朋友之间玩的互动游戏,一个只为某个兴趣小组定制的任务管理工具……它们不需要“可复用”,也不追求“通用性”,但它们真实、有温度、有意义。

这类软件的价值,不在于用户量,而在于它是否解决了某个具体人的痛点,是否带来了快乐或效率。

而这类创造,恰恰最需要人的参与。AI可以辅助生成代码,但无法替代人的生活经验、情感洞察和创造力。

---

未来不是“AI+代码”,而是“人+AI+意义”

我们不该恐惧AI写代码,而该担心的是:如果只有AI在写代码,那世界会变得多无聊?

编程从来不只是“写代码”,而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AI正在降低这个能力的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创造。

未来的软件世界,不会是少数大厂垄断的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百花齐放、千人千面的数字生态。在这个生态里,程序员不会消失,反而会以更多元的身份存在——他们是创作者、是问题解决者、是连接技术与人性的桥梁。

所以,别再说“AI要取代程序员”了。  
真正的未来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程序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5 09:59 , Processed in 0.0863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