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1|回复: 0

[关税] 加拿大媒体:美关税战推动全球南方拥抱多极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w2.jpg

加拿大地缘政治观察网站9月17日刊登题为《特朗普关税重绘全球权力版图,全球南方国家或从中获益》的文章,作者是布鲁诺·S.塞尔吉与莫纳·珀尔。文章编译如下:全球贸易与权力版图正在重塑。近几个月来,美国对印度和巴西出口商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已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促使两国强化双边关系,减少对美国主导的供应链的依赖。即便是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美国盟友,也未能逃脱特朗普将关税视为交易筹码的策略。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上述关税措施凸显出基于联盟的传统合作模式日益瓦解,贸易关系正转向临时的、交易性质的体系。这与特朗普将贸易视为零和博弈的理念一脉相承。华盛顿将这些关税政策视作保护本土产业的措施,而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胁迫行为,可能动摇既有贸易关系和联盟的根基。这已经在全球南方引发连锁反应:新的联盟应运而生,各国脱离华盛顿轨道的进程也进入快车道。多极化曾是一种慢趋势,但如今已成地缘政治潮流,推动新兴经济体大胆推进战略自主。问题已不再是全球南方会不会抵制多极化,而是这一趋势将多快、多深地重塑全球权力版图。作为回应,金砖国家已团结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全球南方国家正通过南南合作、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平台深化经济联系,东南亚国家也热衷于在东盟框架内扩大区域贸易合作。这可能重绘全球贸易路径与供应链,标志着对西方中心模式的决定性背离。新兴经济体正在探索替代性伙伴关系。这对全球南方造成了深远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弱化,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的崛起,表明新兴经济体不再被动接受西方援助、听从西方指挥。它们正积极利用与多方力量的关系维护自身利益。这种“不结盟2.0版”的主动姿态是一种战略平衡,使各国能周旋于大国之间,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提升国际地位。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南方的影响可能并不符合特朗普的预期。关税政策或许会拖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但新兴市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关税促使贸易活动偏离传统伙伴,反而为全球南方国家开拓出口市场、构建区域供应链、提升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治理平台中的地位创造了新机遇。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了供应链、推升了跨行业通胀压力,从而导致全球贸易流动的重塑。全球南方新兴经济体面临一种喜忧参半的现实:全球需求波动可能对它们造成更大冲击,但它们也迎来增强自身议价能力的机遇。特朗普的交易主义策略可能削弱多边机构,而美国退出多个多边国际机制的举动加速了全球南方转向内部合作的进程。美国对全球南方的外交政策已陷入僵局,因为特朗普的零和思维往往将这些国家推得更远。随着传统支配格局的改变,日益壮大的多极化趋势正在搭建全新的国家交往平台。美国需要认识到并适应这一转变,以互惠互利为基础构建外交关系,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声誉。特朗普的关税外交本意是维持美国霸权,却破坏了战后贸易秩序,为全球南方创造了战略机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策略的出发点是保持美国主导地位,却可能因加速经济权力向新兴经济体的转移,引领多极化世界的到来。(编译/朱丽)来源:参考消息智库
排版:楠木

更多热点:


    为联美超华,韩国政府给特朗普送顶高帽,献媚“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李在明或首次访美国船厂,日本渴望从中获益【造船业观察】

    对进口半导体加税300%,特朗普关税大棒再加码,扩大钢铝加税范围;分级定新关税,美经济学家:美消费者是最大输家|全球政要抓供应链

    以色列人权组织承认种族灭绝,特朗普对以售卖2000磅炸弹,美默许以在加沙种族灭绝行为,欧盟涉企供应链人权追责对美以企业选择性失明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5 08:20 , Processed in 0.11187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