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8|回复: 0

OpenAI DevDay炸场!ChatGPT里直接用Canva做海报、Zillow找房,三招搭建AI商业帝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当Sora 2还在为“AI生成视频天花板”刷屏时,OpenAI用一场DevDay发布会,悄悄揭开了更野心勃勃的蓝图:不是做单一爆款工具,而是搭建一个以ChatGPT为核心的“AI软件帝国”。通过Apps SDK、AgentKit、Codex“三连击”,OpenAI要让所有应用都装进对话框,让开发者零代码造智能体,甚至让软件在对话中实时进化——这场变革,可能彻底改写未来十年的软件开发与使用规则。

第一击:Apps SDK——ChatGPT里直接用Canva、Zillow,所有应用都成“对话插件”

过去,用ChatGPT聊完宠物狗业务,得切到Canva做海报,再打开Zillow找门店,切换来切换去像“拆盲盒”;现在,OpenAI的Apps SDK让这一切在ChatGPT里“一站式搞定”,应用不再是孤立的图标,而是能听懂上下文的“对话伙伴”。

它的核心魔力在于**“无缝融合”**:开发者通过这套工具,能让应用在ChatGPT中生成交互式界面,还能调用用户的对话上下文。比如你跟ChatGPT聊“给宠物狗业务做彩色海报”,直接“@”出Canva,它会立刻记住“色彩丰富、异想天开”的要求,生成海报后,你还能接着说“把这个改成商业计划书”,Canva会顺着思路继续创作,全程不用离开对话框。

更惊艳的是跨应用协同。发布会现场演示中,ChatGPT根据宠物业务场景,主动推荐拓展到“匹兹堡”,并一键唤起Zillow的全屏界面——你能在ChatGPT里直接浏览当地房源,甚至追问“这个房子离狗狗公园多远”,Zillow会结合地理位置数据实时回复。这种“对话触发工具、工具理解对话”的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应用的“功能孤岛”。

目前,Booking.com、Coursera、Figma等7家试点伙伴已上线,覆盖旅行、设计、教育等领域,支持除欧盟外的所有ChatGPT用户(免费到Pro版均可用)。未来,开发者还能通过它赚钱,OpenAI计划年内开放应用审核与变现通道,8亿ChatGPT用户将成为开发者的“流量池”。

第二击:AgentKit——零代码8分钟造智能体,人人都能当“AI开发者”

行业喊了大半年“Agent元年”,却鲜少出现能落地的工具——直到OpenAI甩出AgentKit。这套号称“最简便”的开发工具包,用“可视化画布”把复杂的Agent开发变成“搭积木”,哪怕不懂代码,也能快速做出能干活的智能体。

它的关键设计是“极简节点+逻辑拖拽”:画布上只有Agent、End、Note三个核心节点,开发者通过拖拽就能设定流程,比如“用户提问→判断是否关于会议→调用文件搜索→给出答案”。发布会现场,产品经理仅用8分钟,就为DevDay官网搭建了一个智能问答Agent——从设定“识别会议咨询”的规则,到调用官网文件库,全程可视化操作,甚至能实时预览效果。

更重要的是它的“深度定制能力”。跟第三方工具比,AgentKit能深入GPT-5内部做“强化学习微调(RFT)”:你可以训练模型在特定场景调用工具,比如让客服Agent优先用企业知识库回答问题;还能通过“Evals板块”自动评估Agent的表现,比如检测“是否推荐了正确的会议”,精准定位问题并优化。这种“既能搭框架,又能调内核”的能力,让开发者不用再把GPT当“黑箱”,而是能定制出更贴合业务的智能体。

第三击:Codex正式版——Slack里写代码,语音命令改前端,编程进入“对话时代”

如果说Apps SDK和AgentKit是“上层建筑”,那Codex就是支撑这一切的“地基”。作为OpenAI增长最快的产品(自8月上线已处理40T token),此次Codex从预览版转正,直接瞄准企业开发场景,把编程从“敲代码”变成“聊需求”。

它的三大升级直击痛点:Slack集成让团队在聊天时就能调用Codex,比如在群里说“诊断这个测试失败的问题”,它会直接给出修复代码;Codex SDK能让企业把它嵌入内部流程,比如自动化生成测试脚本;后台管理工具则能监控使用情况,方便管理者控制权限、分析效率。

但最震撼的是“语音实时改代码”的演示:现场人员对着语音助手说“做一个滚动的开发者名单,像电影片尾那样”,助手立刻调用Codex SDK,Codex在后台实时修改React代码,屏幕上瞬间开始滚动DevDay参会者的名字——整个过程看不到一行代码,软件像“听懂话的工匠”,在对话中完成自我迭代。这正是OpenAI设想的未来编程:你不用懂语法,只需描述需求,代码会自己“长出来”。

野心暴露:不是做AI工具,而是建“封闭生态帝国”

这场发布会看似是“功能更新”,实则是OpenAI的“生态宣言”:它要让ChatGPT成为“所有软件的唯一入口”,用自家大模型串联起应用、智能体、编程工具,形成一个“以我为核心”的封闭体系。

从细节能看出端倪:Apps SDK基于OpenAI自研的MCP协议,确保应用只能在ChatGPT里实现最佳体验;AgentKit的微调能力仅限GPT模型,第三方工具无法企及;Codex则深度绑定OpenAI的开发生态,甚至能调用GPT-5的推理能力。这种“技术闭环”让开发者很难离开OpenAI的体系——毕竟,用其他工具做的应用,没法像在ChatGPT里这样“懂用户、能协同”。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商业感盖过技术感”。相比GPT-4发布时的“跨时代惊艳”,此次的功能更多是“线性升级”:Apps SDK类似Claude的工具调用,但胜在界面交互;AgentKit比Dify更精简,却未突破核心逻辑;Codex的编程能力虽强,也只是优化了协作场景。OpenAI的重心,正从“探索AGI未知”转向“巩固商业版图”——就像当年苹果用App Store绑定用户,OpenAI要用水滴石穿的生态,让ChatGPT等同于“AI”本身。

未来,当更多应用装进ChatGPT,当人人都能用AgentKit造智能体,我们或许会发现:打开手机的第一屏不再是满屏图标,而是一个能搞定一切的ChatGPT对话框。这场由OpenAI掀起的“软件革命”,才刚刚开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1 15:16 , Processed in 0.2127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