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6|回复: 0

AI续命,美国躺平:92%的经济增长背后,是人均衰退的残酷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年上半年,AI以4%的体量撑起了美国92%的GDP增长,但它掩盖了其他所有领域的集体熄火。剔除AI后,经济增速仅0.1%,低于0.5%的人口增长,意味着一场“人均GDP”的真实衰退已经降临。这是一场由OpenAI、NVIDIA、AMD、Oracle等科技巨头豪掷超500亿美元构建超16吉瓦算力帝国的终极豪赌——赢则开启新时代,输则引爆史诗级泡沫。

一个国家,两种经济

2025年的美国,正上演着一出魔幻现实主义戏剧:一个国家,并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

一种经济,活在新闻头条和科技巨头的财报里,那里AI的引擎轰鸣作响,以区区4%的GDP占比,贡献了高达 92% 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由代码、芯片和无限资本构筑的黄金时代。

而另一种经济,则活在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里。在这里,如果你将AI的喧嚣从账本上抹去,会发现一个令人窒息的数字:经济增速仅为0.1%。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美国的人口年增长率约为0.5%。这意味着,对于千千万万与AI浪潮无关的民众而言,人均GDP实际上正在萎缩。

这不是学术探讨中的“衰退”,因为它被AI的光环完美地掩盖了。但这是一种更危险的信号:美国经济正从一个多元繁荣的生态,退化为一个依赖单一引擎续命的脆弱巨人。

w2.jpg
算力黑洞——一场16吉瓦的万亿豪赌**

要理解这唯一的引擎如何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必须直视其核心——一场以“吉瓦”(Gigawatt)为单位,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狂潮。

“吉瓦”是衡量大型发电厂的功率单位,1吉瓦足以驱动一座中型城市。当科技公司开始用这个词来规划数据中心时,意味着它们正在建造的,是能够吞噬城市级能源的“算力黑洞”。

仅在2025年秋季的短短几周内,牌桌上的赌注就已惊心动魄:
    • OpenAI & NVIDIA的“百亿联盟”:9月22日,双方宣布战略合作,部署至少10吉瓦的NVIDIA AI系统。为支持这一计划,NVIDIA意向性投资最高可达100亿美元,首批基于下一代Vera Rubin平台的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这宣告了一个由芯片设计方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时代的到来。

w3.jpg

    • OpenAI & AMD的“股权绑定”:仅仅两周后,10月6日,OpenAI宣布与AMD达成协议,部署6吉瓦的AMD Instinct GPU。更关键的是,AMD向OpenAI发行了高达1.6亿股的认股权证。这不仅是一笔采购,而是将双方的利益深度捆绑,AMD用未来的股权换取了在这场AI军备竞赛中的关键席位。

仅仅这两项合作,就为OpenAI锁定了16吉瓦的算力蓝图。这些抽象的数字,正在通过一个名为 “Stargate”(星际之门) 的庞大计划,转化为钢铁和水泥。

Stargate项目由OpenAI、Oracle和SoftBank联手,原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10吉瓦的数据中心。而最新的公告显示,该项目已在美国德州的阿比林(Abilene)、沙克尔福德县(Shackelford County),新墨西哥州的多尼亚安娜县(Doña Ana County),以及俄亥俄州的洛德斯敦(Lordstown)等地新增了五个站点,总规划容量已近7吉瓦,总投资承诺已超过4000亿美元,进度远超预期。

w4.jpg

资本永动机?三大巨头的“闭环”游戏与收入悖论

这场豪赌的背后,是一个精巧的、由三类玩家组成的“三角形权力结构”。

顶点一:芯片制造商(NVIDIA和AMD)
    • NVIDIA向OpenAI承诺投资最高100亿美元• 但这100亿美元本质上是"投资承诺",实际流向是:NVIDIA帮助OpenAI融资建设数据中心,但OpenAI必须采购NVIDIA芯片• AMD则通过发行1.6亿股期权权证的方式,获得长期订单保证• 两家芯片商的商业逻辑很清晰:只要OpenAI持续运营,它们就有稳定订单

顶点二:AI公司(OpenAI、Google、Meta)
    • 采购芯片制造商的GPU(每块高端GPU成本数万美元)• 承租或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 开发AI模型和应用• 但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用AI应用的收入来覆盖这些成本

顶点三:基础设施提供商(Oracle、SoftBank、地方政府)
    • Oracle提供云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预计获得数百亿美元收入• SoftBank投入资金建设数据中心,获得20-30年的长期收入流• 地方政府减税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换取就业和经济发展

表面看,这是一个完美的"三赢"生态。但深入分析,它也形成了一个危险的"死锁结构":

每一方都被其他方绑定,利益高度相互依存。

芯片商的收入完全依赖OpenAI的持续采购;OpenAI的运营成本完全被数据中心费用主导;基础设施方的收入完全取决于OpenAI的长期运营承诺。

这是一个看似完美的资本闭环,每一方都深度绑定,互为存亡。但这也像一个“死锁”:任何一方的链条断裂,都会引发整个系统的连锁崩溃。

这引出了最核心的悖论:收入与投资的巨大鸿沟。

据报道,OpenAI在2024年的年化收入预计将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这无疑是商业史上的奇迹。但它规划的基础设施投资,仅Stargate一项就已承诺超过4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它正在规划一项数倍于其年收入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任何传统商业逻辑里,这都是不可想象的。它唯一的合理解释是:所有人都坚信,AI未来的市场规模,将是今天的50倍甚至100倍。
历史的回响——互联网泡沫会重演吗?

这种场景,让人们不禁回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彼时,同样是由硬件商(思科)、网络公司(雅虎)和电信运营商组成了一个相似的闭环,共同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当人们最终发现大多数网站根本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时,泡沫应声破裂。Pets.com、Webvan等明星公司灰飞烟灭。

然而,历史的关键教训是: 泡沫破裂了,但互联网的革命成功了。 活下来的亚马逊和谷歌,最终改变了世界。

今天的AI浪潮,与当年何其相似。泡沫的三个典型特征均已显现:
    1. 价格与基本面脱离:AI公司的估值与其真实收入严重不成比例。2. 投资者的非理性繁荣:资本追逐的唯一标准是“是否与AI相关”。3. 风险的隐性积累:巨头间的循环交易,可能在内部放大估值,掩盖真实的市场需求。

AI会重蹈覆辙吗?答案尚不可知,但风险确实存在。
冰冷的现实——生产力悖论与“铁锈地带”的新故事**

尽管AI应用看似无处不在,但经济学中著名的“生产力悖论”再次上演:为什么我们看到了无处不在的AI,却在宏观的生产率数据上看不到它的巨大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AI的真实经济价值释放需要5-10年的漫长时间,包括员工培训、流程再造等。但资本的狂热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数十年的预期。这种投入与产出之间巨大的“时间差”,正是泡沫形成的温床。

与此同时,Stargate项目承诺的25,000个现场工作岗位,为俄亥俄州Lordstown这样的“铁锈地带”带来了复兴的曙光。这里曾是通用汽车的生产基地,汽车工业的衰落让它饱经沧桑。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新工作的“含金量”已大不如前。一个1950年代的底特律汽车工人,其经通胀调整后的年薪,远高于今天数据中心一个普通运营工人的收入。更何况,这些数据中心本身,也终将被AI和机器人技术进一步自动化。这更像是一场短期的经济刺激,而非能够支撑一个地区长期繁荣的解决方案。

结语:临界点已至,国运已下注

美国经济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因为,这或许是它唯一的选择。

在传统制造业优势不再,金融创新伤痕未愈的背景下,唯一能讲述宏大增长故事的,只剩下AI。于是,美国别无选择地将未来十年的国运,全部押在了这张牌桌上。这不仅是商业决策,更是在中美科技“算力军备竞赛”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必然。

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岔路口,两条泾渭分明的未来在我们面前展开:
    • 未来一:AI革命成功。 生产力迎来爆炸式增长,今天的疯狂投资被证明是“远见卓识”。美国凭借AI的绝对优势,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未来二:AI泡沫破裂。 AI的商业化进程远不及预期,融资链断裂,资本市场雪崩,经济陷入衰退。一地鸡毛之后,幸存者收拾残局,等待下一个黎明。

最可能发生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现实:一场剧烈的市场调整,淘汰掉90%的投机者,但AI技术本身将存活下来,并以更健康的方式重塑世界。

历史的牌局已经开始,赌注已经下定。我们所有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是这场豪赌的见证者。这张决定未来十年的牌,正在缓缓揭晓。

推荐阅读

    • [OpenAI与NVIDIA战略合作官方公告]:https://nvidianews.nvidia.com/news/openai-and-nvidia-announce-strategic-partnership-to-deploy-10gw-of-nvidia-systems• [AMD与OpenAI战略合作官方公告]:https://ir.amd.com/news-events/press-releases/detail/1260/amd-and-openai-announce-strategic-partnership-to-deploy-6-gigawatts-of-amd-gpus• [Stargate项目五大新站点公告] - OpenAI、Oracle、SoftBank的500亿美元投资项目进展:https://openai.com/index/five-new-stargate-sites/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1 15:16 , Processed in 0.10994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