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2|回复: 0

AI Infra:加速智能体落地的基础架构发展趋势与产业实践内容总结与解读(可下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知名咨询机构IDC与腾讯前不久联合发布了一份技术报告《AI Infra:加速智能体落地的基础架构发展趋势与产业实践》,如下:

w1.jpg

这份报告系统性地阐述了AI基础设施(AI Infra)如何从传统的云基础架构演进为支撑企业智能化转型和AI智能体(Agent)大规模落地的“智算基础设施”,并深入探讨了其在不同行业的具体实践。
一、 核心观点与趋势洞察

1.1 AI Infra的范式转变:从“资源供给”到“业务赋能”


  • 驱动因素:AI智能体(Agent)和生成式AI(GenAI)的快速发展,正推动企业从单点应用走向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催生了对AI Infra的新需求。
  • 核心转变:企业对AI Infra的关注点已从单纯追求“算力可用性”和“资源堆砌”,转向关注其能否“创造业务价值”。这体现在:

    • 技术架构耦合业务:将业务目标(如提升转化率、降低成本)转化为具体的技术需求(如模型类型、实时性要求)。
    • 资源配置动态匹配:根据业务峰值和场景复杂度,动态调整算力、存储和网络资源。
    • 建立价值反馈闭环:基于用户行为和成本等业务数据,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形成“AI能力-业务指标-系统反馈”的闭环。

1.2 AI Infra的六大演进趋势

    趋势一:架构重构

    • 核心:从“云+AI”向“云原生+Agent协同”架构转型。
    • 特征:云原生(容器/Serverless)、多Agent协同、内存优化、分布式训推一体化、异构算力池化、实时推理网络。
    趋势二:行业垂直化

    • 核心:从通用能力向行业解决方案演进,Agent成为落地载体。
    • 特征:行业Know-how与云原生技术深度融合、提供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集成领域知识库、支持多模态交互。
    趋势三:算力智能化

    • 核心:算力管理进入智能化阶段。
    • 特征:统一纳管异构算力、智能化调度、动态扩缩容、细粒度算力运营(算力标签、性能预测、智能调度)、专属优化(动态资源分配、边缘Agent轻量化)。
    趋势四:安全能力提升

    • 核心:安全合规从“基础云安全”升级为“可信立体的安全体系”。
    • 特征:隐私计算(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行为审计(区块链存证)、数据安全(字段级加密、动态脱敏)、联邦学习(数据隔离环境下的协同进化)、对抗防御、模型安全(对抗训练、水印溯源)、合规认证(等保2.0、GDPR)、高可用性、伦理约束。
    趋势五:研发范式革新

    • 核心:AI研发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 特征:AgentOps(Agent行为审计、效能评估)、MLOps(机器学习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训推一体化、AIOps(智能运维)、模型管理(版本控制与监控)。
    趋势六:服务化转型

    • 核心:AI能力交付模式向服务化演进。
    • 特征:Agent服务化(API市场调用、订阅制)、标准化AI能力、Serverless化AI服务、API经济、低代码/无代码AI开发平台。

1.3 AI Infra的六大核心能力


  • 异构算力调度能力:统一纳管和调度CPU、GPU、TPU等异构算力,实现业务场景的高效选型与分发。
  • 智能应用支撑能力:基于云原生技术,提供AI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部署、运维)。
  • 全链路数据管理能力:支持湖仓一体的数据管理、向量数据库的高效检索,打通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的全链路。
  • 训推一体化和加速能力:提供支持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的框架及加速技术,是AI Infra的核心技术平台。
  • 安全体系构建能力:构建覆盖数据、模型、应用的全链路安全体系,保障AI模型和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
  • 全流程场景化服务能力:为智能体(Agent)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全流程的场景化支撑,包括运行时、沙箱、上下文、可观测等。
二、 行业实践与落地场景

报告通过多个行业案例,展示了AI Infra如何赋能不同领域的智能化转型:

  • 交通出行:构建“中心云+边缘云+端侧”的分布式架构,支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慧物流等场景。关键需求是平衡高效与安全,驱动“模型+数据”双轮进化。
  • 工业制造:强调私有化部署和高性能计算,打造企业级的“智能中枢”。关键需求是支持实时推理、数据高效处理和模型灵活应用。
  • 教育行业:聚焦分布式训练加速、推理加速和数据治理。关键需求是支撑海量教学数据处理、满足多样化模型开发需求,并保障教育数据安全。
  • 泛互联网与IT服务:面向高并发、严苛的智能化需求,提供全维度高性能支撑。关键需求是大规模弹性算力、高效数据传输网络和强大的数据闭环能力。
  • 具身智能:赋能机器人实现“脑-身”协同,构建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范式。关键需求是支持海量多模态数据存储、实时推理和云边端协同。
  • 医疗行业:构建高性能分布式算力底座和多模态数据治理引擎。关键需求是支持海量医疗数据的存储与安全处理,以及高性能的模型训练与推理。
三、 腾讯云智算的实践与解决方案

报告以腾讯云智算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算存网数一体”的高性能智算底座,为千行百业提供AI Infra解决方案:

  • 核心产品:高性能计算集群(HCC)、高性能推理实例、智能高性能网络(IHN)、高性能存储(TurboFS/GooseFS)、训推加速套件(TACO)、私有化智算套件、向量数据库、AI容器等。
  • 关键能力:

    • 算力:提供强大的异构算力,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和推理。
    • 存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存储方案,支持海量数据的高效读写。
    • 网络:通过自研的RDMA/vRDMA网络技术,实现超低延迟的集群通信。
    • 软件与平台:提供AI训推平台、AI数据管理平台、AI Agent服务平台等,支持从数据到应用的全流程。
    • 安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

  • 典型实践:

    • 地平线:利用腾讯云的vRDMA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训练集群的规模化落地,训练性能显著提升。
    • 货拉拉:基于腾讯云Data Platform,解决了超大规模数据存储的稳定性、性能和成本问题。
    • 一汽丰田:构建了数智化安全平台,并利用大模型知识引擎提供AI智能客服服务。
    • 作业帮:利用腾讯云的GPU共享技术和向量数据库,实现了业务提效和成本优化。
    • 智诊科技:依托腾讯云的高性能算力,成功训练并部署了千亿参数的医疗大模型“WiseDiag”,构建了普惠的AI健康管理服务。

四、个人见解

看完报告,我认为:


  • 从“算力”到“智能”的范式转移:报告最核心的洞察在于,AI Infra的未来不再是单纯提供算力,而是提供“智能”。这意味着AI Infra厂商需要从“卖硬件/资源”的模式,转向“卖解决方案/服务”的模式。未来的竞争将围绕谁能更好地整合算力、数据、算法、安全和行业知识,为特定业务场景提供端到端的智能解决方案。腾讯云智算提出的“算存网数一体”和“AI Infra Matrix工程套件”正是这种范式的体现。

  • Agent是AI Infra的“催化剂”:智能体(Agent)的兴起是推动AI Infra变革的最强动力。Agent的出现,使得AI应用从静态的“模型”转变为动态的“系统”,对AI Infra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需要支持多Agent协同、长上下文记忆、实时推理、工具调用和安全隔离。这直接催生了报告中提到的Agent运行时、沙箱、上下文、网关和安全可观测等新能力。可以预见,未来所有AI Infra的演进都将围绕如何更好地支持Agent而展开。

  • “数据”与“安全”是AI Infra的“双引擎”:报告反复强调数据和安全的重要性。在AI时代,数据是核心资产,而安全是信任的基石。未来的AI Infra必须能够高效地处理和利用数据,同时构建强大的安全体系来保护数据和模型。向量数据库作为“数据枢纽”的角色凸显,而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则成为解决数据安全与利用矛盾的关键。没有强大的数据和安全能力,再好的算力也无法释放AI的全部潜力。

  • “云原生”是AI Infra的“骨架”:报告指出,AI Infra的架构必须是云原生的。这意味着AI Infra需要具备弹性伸缩、高可用、微服务化、DevOps等特性,才能适应AI应用快速迭代和高并发的挑战。云原生技术为AI Infra提供了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其能够像应用一样被快速开发、部署和运维。

  • “行业Know-how”是AI Infra的“灵魂”:最后,报告强调了行业知识的重要性。通用的AI Infra很难满足所有行业的需求。未来的AI Infra必须能够与特定行业的业务知识深度融合,提供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这要求AI Infra厂商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行业,能够将技术能力转化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实际价值。
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提醒一句:以上资料请仅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之用,勿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切记!!!要下载上面的技术报告,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后台发消息回复“AI基础设施”即可获得下载链接。操作说明:关注本公众号后,在这里回复:

且回复引号内的文字(不带引号),这是微信公众号的“自动回复”功能的要求。当你回复了正确的文字,公众号就会给你发送正确的分享链接(网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0 07:52 , Processed in 0.10298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