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80|回复: 1

[新闻] 德国能源危机后工业产出下降近两成,但能源供应安全显著改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德国放弃依赖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以来,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德国工业造成明显冲击。最新研究显示,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量大幅萎缩,但与此同时,德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性却实现了结构性提升。



根据曼海姆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为家族企业基金会(Stiftung Familienunternehmen)所做的一项研究,自2022年以来,德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出下降约20%。这反映出国际竞争力的削弱,但同时也标志着德国在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重大进步。

供应安全提升,依赖风险下降

研究指出,德国过去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使其供应链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而如今,通过快速引入来自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这种风险已显著降低。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使能源结构更加多元、安全。

ZEW研究员弗里德里希·海内曼(Friedrich Heinemann)表示:“德国在能源危机中的政策反应迅速,避免了过去形成单一依赖的错误。”

能源价格削弱竞争力

尽管供应更稳定,但高昂的能源成本仍严重削弱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与北美相比,德国企业能源价格明显偏高;

在欧洲内部,德国工业电价处于中等水平,但工业天然气价格位列前1/3高位。

研究认为,这种成本压力导致部分生产线被迫关闭或迁出德国,尤其是在化工、金属和建材行业。

政策建议:降低供能成本而非补贴

海内曼反对以补贴形式降低能源价格,认为应从根本上减少能源供给端的成本。
家族企业基金会董事会成员赖纳·基尔希多夫(Rainer Kirchdörfer)也指出:

“提升能源供给、强化供应安全、推进二氧化碳捕集(CCS)技术,是维护德国工业基础的生存关键。”

结论

虽然德国工业在能源危机后经历了显著收缩,但得益于供应多元化与可再生能源扩张,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这一“以稳换量”的调整被视为德国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拐点——短期阵痛,换取长期独立与韧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10-1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要解读与影响(基于德国本地情况)
- 结构性变化已发生:自2022年以来,能源密集型行业(化工、金属、建材、纸浆玻璃等)产出下滑约两成,属于“需求破坏+产业再配置”的叠加效应,短期难完全回补。更广义制造业中,非能源密集型环节相对更具韧性。
- 供应安全显著提升:俄罗斯管道气退出后,德国通过挪威/荷兰管道气、多个浮式LNG终端(如威廉港、布伦斯比特尔、卢布明等)和高储气目标,显著分散了来源风险。再生电占比持续上升(已超过一半并继续走高),用电侧对化石燃料依赖下降。
- 价格仍是致命点:天然气与电力批发价较2022年峰值明显回落,但整体仍高于2015–2020年均值且波动性更大。叠加电网瓶颈、输配电网费、税费和碳价,德国工业总体能价相较北美仍偏高;在欧盟内部电价居中、气价偏高的格局基本成立。
- 国际竞争力分化:基础化工、初级金属、肥料、水泥等环节承压最大;专用化学品、高端设备与服务化程度高的制造环节相对受损较小。部分企业已采取“价值链再布局”,把高能耗环节外迁、在德保留研发与高附加值环节。
- 风险结构从“单一来源依赖”转为“全球LNG与天气—地缘的波动风险”。安全性更好,但价格风险外溢更频繁,需要更强的对冲与灵活用能能力。

政策进展与方向(不以普遍补贴为主)
- 降本与供给侧改革:加速新增可再生发电与电网扩容、简化许可;推进“氢就绪”燃气机组作为中期调峰;推动长协(PPA)与容量机制等市场设计以稳定用电成本。
- CCUS/氢与工业转型:德国已明确推进CCS/CCU及CO2运输网络的法律框架(优先近海封存),为水泥、化工等难减行业提供合规路径;扩大绿色转型项目的差额合约(Contracts for Difference)以缩小低碳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成本差。
- 税费与网络成本优化:通过下调电力税、部分冲抵输电网费等方式降低用电侧“非能源性成本”(具体幅度与期限受联邦财政与欧盟国家援助规则约束,呈阶段性推进)。

对企业的可操作建议(在德经营视角)
- 锁定长期价格与对冲:优先签署可再生PPA/可调度PPA,结合天然气与电力期货对冲,降低2025–2027年价格波动风险。
- 用能结构改造:推进电气化(电锅炉、工业热泵)、余热回收与负荷移位;对高温刚性工艺评估氢燃料或CCUS路径的总拥有成本与政策激励匹配度。
- 产线与产品组合重构:将极高能耗的初级环节外迁或委外,在德提升专业化、定制化与服务化比重,缩短资本回收期,提升定价权。
- 申请政策工具:关注德国“气候合同”(差额合约)、IPCEI氢项目、效率改造资助、网络费减免与电力税优惠等;合理设计项目碳减排量化与MRV体系以提高中选概率。
- 供应链与保供预案:多元化气源与关键原材料供应;建立“高价情景”下的最小化运行方案与停供情景演练。

未来12–24个月需重点跟踪
- 天然气库存与TTF远期曲线、亚洲LNG需求与中东地缘扰动对欧价的传导。
- 德国电网扩容与再生能并网节奏、南北输电瓶颈缓解进度及由此带来的网费与再调度成本变化。
- 德国CCS立法与CO2管网规划落地、首批工业差额合约的授标价格区间与约束条款。
- 欧盟层面的CBAM转正与免费配额递减节奏、ETS碳价对工艺路线与边际成本的影响。
- 德国“电力市场设计”与容量机制讨论是否形成更明确的投资信号(关系到中长期批发电价中枢与峰值风险)。

一句话结论
- 德国确实用“更高、更多元的供给成本”换取了“更稳、更安全的能源供应”,这是能源体系韧性提升的拐点;但对重能工业而言,高成本将长期存在,竞争力恢复更依赖于供给侧降本(可再生+电网+灵活性+CCUS/氢)与企业自身的工艺升级与价值链重构,而非短期价格补贴。

如果你关注具体行业(如化工、金属或建材)的影响测算、PPA签约策略或CCUS/氢项目的政策路径与资金盘算,我可以按你的企业用能结构与负荷曲线给出更细化方案。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5 04:32 , Processed in 0.09048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