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0|回复: 0

“AI与教育的未来对话”:共探教学创新,赋能智慧教育新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9月25日,为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的路径,推动课程重构与竞赛指导的智慧化升级,合川校区远景学院教师陈思含、钟婷婷赴大连参加了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创新者说X大连”团队承办的“AI与教育的未来对话”专题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教师、教务管理者及教育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课程重构及竞赛指导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绘智慧教育新图景。

w1.jpg

w2.jpg

理念重塑:

01

从知识传递到全人培养

活动开场,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以“理念重塑:从知识灌输到有意义的成长”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高等教育需突破“以知识点为核心”的传统框架,转向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跨文化协作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创新的本质是回归教育本真——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张晓军强调,西浦大赛通过鼓励教师呈现真实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从“知识容器”转变为“能力孵化器”。

w3.jpg



技术赋能:

02

AI重构作业与学习闭环

大连海事大学姚征老师以“从课程构建到能力跃迁:AI赋能的实战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其在作业设计中的创新实践。通过引入视频作业形式,结合知识图谱技术分析学生提交内容,教师可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同时,学生互评与AI辅助评分系统实现了“上传即反馈”的个性化学习路径。“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姚征的实践案例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w5.jpg



无限制课堂:

03

小组协作激发专业热情

大连交通大学许宗桢老师以“用AI改变教学,还是先改变自己——一门课程的实践”为题,展示了其“无限制课堂”的构建经验。他打破传统小组人数限制,允许1-6人自由组队,并通过项目制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当学生为解决真实问题而学习时,AI会成为他们的协作伙伴,而非冰冷工具。”许宗桢指出,动态调整任务难度与角色分工是关键,AI可通过数据实时推荐适配资源,支撑差异化教学。

w7.jpg



共识与行动:

04

以交流推动创新落地

在互动研讨环节,围绕“AI时代教学创新的痛点与突破路径”“教学竞赛中的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AI应用中的技术适配难题,部分教师提出“AI工具与学科特性结合不足”“算法偏见影响教学评价公平性”等痛点;而在教学竞赛领域,跨学科团队磨合、资源统筹效率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西交利物浦大学张晓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AI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技术杠杆,但教育的温度始终来自教师的用心设计。”他强调,技术可辅助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学情数据动态分析等创新,但课堂中的情感共鸣、批判性思维激发仍需教师深度参与。

w9.jpg

通过本次交流,我院教师认识到教学创新需突破知识灌输需要转向全人培养,AI可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支撑差异化教学,是重构作业与学习闭环的有力工具。希望在未来进一步探索AI与学科深度融合,解决技术适配难题,让AI更好辅助教学,同时坚守教育温度,激发学生潜能。

w10.jpg

w11.jpg

  远   景   学   院

PROSPECT
&
COLLEGE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图文 | 陈思含 钟婷婷编辑 | 黄家洪责任编辑 | 杨中原终审 | 李梦瑶
远景学院新闻媒体中心出品

w1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9 19:54 , Processed in 0.1345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