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48|回复: 0

[科技新闻] 双彗星闪耀夜空:1410年后才再现的“莱蒙”与新发现的“天鹅”10月上演浪漫天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下旬,欧洲及北半球的天文爱好者将迎来一次罕见的宇宙盛景——两颗彗星几乎同时接近地球,并在夜空中清晰可见。它们分别是新发现的“天鹅”(Swan,C/2025 R2)与罕见回归的“莱蒙”(Lemmon,C/2025 A6)。其中,“莱蒙”下次再访地球,要等上整整1410年。



“天鹅”彗星:9月才被发现,10月中旬最亮
根据德国天文协会(VdS)消息,“天鹅”彗星因来自太阳方向而直到9月才被观测到。该天体拥有长长的尾巴,将在10月19日至20日达到最大亮度。届时,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它将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见。

欧洲航天局(ESA)专家理查德·莫伊斯尔(Richard Moissl)指出,“天鹅”彗星距离地球最近时约为3000万公里,将从10月中旬开始出现在傍晚的西南方天空,随后逐渐升高,但亮度也会快速减弱,预计到11月上旬便不再可见。

“莱蒙”彗星:上次造访在1320年前,下次要等1410年
“莱蒙”彗星则是一次真正的“时空旅客”。天文学家乌韦·皮尔茨(Uwe Pilz)介绍说,这颗彗星上一次靠近地球是在约1320年前,下一次将是公元3435年。
目前,它已在黎明前的天空中出现,观测位置较高,用望远镜便能看见。10月21日是其最接近地球的时刻,距离约为9000万公里;最佳观测期在10月28日至31日,届时亮度最高,可在黑暗地区用肉眼观赏。

科普:彗星与小行星有何不同?
彗星是太阳系早期形成的“冰与尘的化石”,由冰、尘埃和松散岩石构成。当它靠近太阳时,表面冰层升华形成明亮的气体与尘埃尾巴,长度可达数百万公里。
与之相比,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轨道稳定;流星体(Meteoroid)是较小的碎片,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形成流星;若未完全烧尽坠落地面,则称为陨石(Meteorite)。

天文机构提醒:注意观测时间与方向
“天鹅”彗星最佳观测时间为10月中旬傍晚,在西南方天空;“莱蒙”则于10月底前后凌晨时分最亮,可在包括大熊座在内的多个星座间移动。
天文专家建议,选择光污染少、视野开阔的地区观测,使用普通双筒望远镜即可欣赏两颗彗星的美丽尾迹。

宇宙警示:早期发现天体仍具挑战
科学家指出,从太阳方向而来的天体往往难以及时探测。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一颗20米大小的小行星在毫无预警下爆炸,冲击波造成1500人受伤。为此,欧洲与美国正在筹建专门的太空望远镜,用于提前识别潜在危险天体。

结语
从9月“天鹅”的惊艳登场,到10月底“莱蒙”的世纪回归,这场“双彗星之舞”不仅是天文奇观,更让人再次感受到宇宙的宏伟与时间的浩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9 16:40 , Processed in 0.0849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