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4|回复: 0

[一带一路] 交流互鉴,携手共赢--“2025'一带一路'中日肿瘤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肿瘤发病率持续攀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然而,人类对抗肿瘤的征程从未停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中日两国在肿瘤治疗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促进中国与日本在肿瘤防治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北京吾爱基金会发起“2025‘一带一路’中日肿瘤学术研讨会及参访活动”,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日本医疗法人龙志会IGT介入专科医院(以下简称“IGT医院”)、名古屋共立医院联合支持,邀请中日两国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共聚一堂,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应对肿瘤防治面临的挑战。

专家团先后参访IGT医院与名古屋共立医院,进行深入交流。IGT医院为肿瘤介入治疗领域的专科医院,名古屋共立医院是肿瘤筛查方面的特色医院。在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围绕肿瘤筛查、介入治疗的优势以及肿瘤综合治疗创新模式等内容展开探讨。

w2.jpg

w3.jpg

开幕致辞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与IGT医院理事长堀信一先生分别致辞。姚煜教授首先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并向会议组织方的大力支持致以谢意。她指出,精准医疗通过对患者基因、分子水平的深入分析,实现了肿瘤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中日两国在这些前沿领域均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接下来,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堀信一理事长介绍了IGT医院在肿瘤介入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中日医疗合作、共同推动肿瘤诊疗技术发展的深切期望。

w4.jpg

w5.jpg

讲题环节

《揭示肺癌抗血管治疗新范式》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李峻岭教授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安罗替尼在肺癌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TQB2450-III-12研究在局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患者中,探索一线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化疗后采用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进行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在有效控制安全性风险的同时提升了临床获益,有望成为sq-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新选择。CAMPASS研究中,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方案刷新了PD-L1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纪录。R-ALPS研究在同步/序贯放化疗后采用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进行巩固治疗,为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巩固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w6.jpg

《从免疫治疗角度看ES-SCLC一线治疗策略》

讲者:天津市肿瘤医院 韩颖教授

尽管现阶段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患者生存获益仍然有限,临床亟须寻求新的突破。研究者致力于在化免联合基础上探索多方向增效策略。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促进血管正常化,与化免方案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此背景下开展的ETER701研究突破了ES-SCLC一线治疗的新高度,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及EC方案(依托泊苷+卡铂)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19.3个月,中位PFS为6.9个月,且安全性可控可管理,研究成果为ES-SCLC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w7.jpg

《PD-(L)1抑制剂联合时代下的治疗新选择》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张晓飞教授

近年来,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蓬勃发展,临床关注点也从免疫单药治疗转向对“高效低毒”免疫联合新策略的探索。贝莫苏拜单抗为一款新型人源化IgG1亚型PD-L1抑制剂,与安罗替尼联合应用可实现协同增效,且安全性有保障。在SCLC、NSCLC、子宫内膜癌及肾癌等多个瘤种的临床探索中,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均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这一联合策略在食管癌、肝细胞癌(HCC)、胆道癌及乳腺癌等瘤种中均观察到积极疗效。

w8.jpg

讨论环节

进入讨论环节,姚煜教授、堀信一理事长、李峻岭教授、韩颖教授和张晓飞教授围绕ES-SCLC及NSCLC一线治疗模式的探索与方案选择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与探讨。与会专家积极发言,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在观点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对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ES-SCLC的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相较传统单用化疗模式,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所带来的中位OS改善有限,远未满足临床需求。ETER701研究创新性采用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及化疗四药联合模式,在ES-SCLC的一线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方案为NSCLC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多项相关研究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与会专家围绕中日免疫治疗模式展开分享,集思广益,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亚太地区肿瘤诊疗水平的精准化与个体化发展。

w9.jpg

大会进入尾声,由姚煜教授和堀信一理事长作总结发言,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本次会议聚焦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展开交流,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建议。

博采众长,开拓创新——“2025‘一带一路’中日肿瘤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大会围绕影像引导技术、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策略及联合治疗方案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分享,研讨成果对于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期待在未来,中日双方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推动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为全球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Cheng Y, et al.Benmelstobart, anlotinib and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Nat Med. 2024 Oct;30(10):2967-2976.

责任编辑 | 倚栏听风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ONCO@edoctor.work。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8 16:53 , Processed in 0.13343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