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5|回复: 0

[一带一路] 新地缘边界下的全球城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5年度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年9月27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5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以“新地缘边界下的全球城市”为主题,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5)》。中规院粤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方煜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概括为20个观点。

01

新地缘边界不断显现

过去开放、平坦的全球化场域,正加速演变为一个“沟壑纵横”的新地缘格局。研究首次提出“新地缘边界”概念,新地缘边界有别于传统的国家大洲和制度边界,而是基于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人为切割引发的贸易战、科技战以及关税战等带来的边界分割效应,形成的新型地缘边界。在这场变局中,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共同的时代之问:如何在动荡中保持发展韧性、成为新格局下的能动者?

02

中介城市与双循环枢纽城市正在兴起

在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们观察到两类关键角色正在兴起,一类是具有独特中立性与开放性的“中介城市”,另一类是既能协同国内网络又能链接全球网络的“枢纽城市”。

本年度研究方法的核心突破在于,在全球城市出现社群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了网络算法对这两类城市进行精准刻画:以介数中心性算法识别在不同社群间扮演桥梁角色的“中介城市”,以度中心性算法研判在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高度连接能力的“枢纽城市”,为全球城市在新变局中如何实施新型国际化战略提供新的视角。

w2.jpg

介数中心性与度中心性算法识别“中介城市”与“枢纽城市”

全球城市指数

03

全球城市总体格局呈“三极主导、区域分化”




北美、东亚、欧洲三大区域持续引领全球城市发展,纽约、东京、上海、北京、伦敦稳居全球城市指数前五位,前二十强东亚城市占比达40%,北美占35%,欧洲15%。与此同时,板块分化日益显著:北美城市整体保持高水平竞争力;亚洲城市特别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加速跃迁;而欧洲城市受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城市排名有所下降。

w3.jpg

全球城市格局图

全球创新网络

04

全球创新网络“欧美领先、东亚增长显著”

全球创新高地保持相对稳定,如旧金山、伦敦、北京、东京、纽约等仍为创新“塔尖”。从创新的三大前沿来看,全球创新格局呈现差异化分布:伦敦、香港、巴黎引领科学创新,东京、深圳、北京位列技术创新前三,旧金山、纽约、伦敦产业创新名列前茅。在中介城市的分析当中,发现巴黎、东京、香港、上海等城市具备较强的边界穿透能力,以及跨群体的知识流动与技术协作能力,是维系全球创新协同的重要力量。

05

全球围绕AI制高点展开角逐,形成“中美引领”创新格局

2025年是开源AI模型爆发的年,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创造最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科技发展新动能。借助人工智能方向引用率前1%的SCI论文引用量PCT专利引用量、标志性AI模型发布数量等关键性指标,发现全球城市围绕AI技术制高点展开激烈角逐,形成“中美引领”创新格局旧金山湾区城市在顶级人工智能模型开发上占据优势国内北京、杭州、深圳等在人工智能的论文、PCT引用和AI模型开发上同样表现亮眼。

w4.jpg

说明:科学创新:选取人工智能方向,引用率前1%的SCI论文引用量(来源:WOS); 技术创新:选取人工智能方向,PCT专利引用量(来源:智慧芽);产业创新:2015-2025.7城市发布标志性AI模型数量(来源: epoch ai )

06

香港:内外链接的创新合作关键中介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正凭借其独特的网络位置成为关键的创新中介。今年香港在全球创新网络排名跃迁至第10位,数据显示在其全球高质量论文合作网络中,国内紧密合作城市共37个、国外则高达250个,其中不乏伦敦、波士顿等全球顶尖城市,以及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创新型城市。这种“内外联动”的创新联系网络,使香港成为中外创新资源深度对接的关键“连接器”。

w5.jpg

全球创新网络分析显示,香港是我国链接内外的重要创新中介城市

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07

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中美城市引领、新兴节点崛起”

东亚、北美、欧洲保持核心地位,中美在该维度前100强城市中分别占16 席、12席;北京、纽约、东京、上海、伦敦头部城市凭跨国企业总部、生产性服务业生态等发挥组织协调功能、稳居榜单前五,杭州、奥斯汀、孟买、圣保罗等新兴节点城市加速崛起,排名提升明显。在产业链重塑背景下,奥斯汀、东京、慕尼黑、上海等“中介城市”,是跨越地缘边界组织全球生产制造网络的关键节点。

w6.jpg

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格局

08

全球汽车发展路线分化,汽车新势力重塑汽车制造竞争格局

在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与重塑。汽车制造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正处于这场变革的风暴中心。汽车新势力正在重塑汽车制造竞争格局,全球汽车企业市值排TOP10中新能源车企占据3席。奥斯汀、深圳、重庆等城市借助汽车产业,在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加速跃迁,以华为“五界”为代表的新型生产组织关系正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物种”。

w7.jpg

全球市值前20的汽车企业总部分支联系图

09

奥斯汀:穿透地缘边界的全球制造业网络组织者

跨界科技大厂正成为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的组织中枢,从奥斯汀代表性企业特斯拉的全球超级工厂网络、全球销售网络以及全球服务网络来看,体现了其跨越美国、欧洲和中国三大板块的紧密联系。奥斯汀并非简单地穿透边界,而是通过自身强大的网络协调能力,为全球制造业的跨洲际协作搭建平台,扮演着维系全球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协调者”角色。

w8.jpg

通过生产与服务中介城市分析,特斯拉大本营的所在地美国奥斯汀,在地缘割裂背景下展现出了卓越的跨阵营网络组织能力。

全球设施联通网络

10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区域分化加剧、中转枢纽价值凸显”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格局呈现门户枢纽城市的区域辐射力与全球影响力显著增强,亚太、北美、欧洲核心枢纽主导全球连接,新加坡、上海、纽约、香港和东京位列全球前五。在航空方面,东亚、东南亚以及北美等地区的航空门户城市表现突出,受俄乌冲突影响,亚欧跨洲航线经伊斯坦布尔、迪拜、新加坡等中转客运量快速增长。在海运方面,亚欧航线活跃度提升,尤其是东亚、东南亚与西欧联系紧密,上海、深圳、宁波等亚洲港口稳居前列,东亚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组织中心。

w9.jpg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格局

11

“中介城市” 依托区位与设施发挥作用

在人员与货物的全球流动网络中,地缘政治的影响尤为直接。例如俄乌冲突引发的空域关闭,波兰口岸的临时关闭都对全球设施联通网络造成影响,这也更加凸显了中转枢纽的价值。首尔、曼谷、墨尔本、新加坡、香港等亚太城市,以及中东的迪拜与地处欧亚交界的伊斯坦布尔等,凭借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中转服务,成为了维系全球人员与货物顺畅流动的关键节点。

w10.jpg

全球航空海运联系网络中介节点识别

12

新加坡:依托港口培育全球贸易枢纽中介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新加坡依托其卓越的联通网络,加快迈向为“全球贸易枢纽型城市”。新加坡在今年的全球设施联通网络中表现突出,跃升至第1位。其海运网络呈现鲜明特征,与欧美联系频次高、与亚洲联系运量大。2025年再出口贸易数据显示新加坡对中国、美国、东盟的出口额均创新高,这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连接不同市场、缓解贸易壁垒冲击的关键中介价值。

w11.jpg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新加坡依托其卓越的联通网络,转型为“全球贸易枢纽型城市”。

“一带一路”共建指数

13

“一带一路”城市共建格局“近密远拓”

在全球城市应对地缘“沟壑”挑战的同时,一个超越地缘竞争、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网络也在同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分化的世界格局中持续构建开放合作网络。自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持续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城市共建格局呈现“近密远拓”的特征,数据显示与东南亚、东欧、东亚城市持续紧密联系,首尔、莫斯科、香港、新加坡、圣彼得堡在“五通”领域展现出领先的合作联系水平,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城市合作网络也在进一步向非洲、南美洲拓展。

w12.jpg

“一带一路”城市共建指数评估结果

14

  区域合作机制升级

近一年来,中国与东盟、中亚国家的政策沟通持续深化,对话层级不断提升,先后与推动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出台“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规划,为深化合作筑牢政策保障。吉隆坡、金边、雅加达等东盟城市,以及阿斯塔纳、塔什干、阿拉木图等中亚城市在政策沟通维度排名显著上升。

15

港口和铁路强化亚欧供应链联结

“一带一路”设施联通持续深化,以中老铁路提质增效、中吉乌铁路加快建设、海外港口网络拓展和境内外枢纽城市服务能力提升为亮点,全面强化了亚欧非跨区域物流通道的韧性与效率,香港、釜山、新加坡等城市在港口服务水平排名位居前列,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等城市在铁路服务水平名列前茅。

w13.jpg

“一带一路”港口潜力水平格局

16

伙伴多元化与门户节点兴起

境外贸易伙伴持续多元化,首尔、河内、莫斯科等城市成为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的密切伙伴。近一年来我国与塞尔维亚、阿联酋、肯尼亚等国家的海外工程项目合作大幅增长,贝尔格莱德、迪拜、内罗毕等城市表现突出。境内崇左、牡丹江等多个沿边城市在贸易畅通领域表现亮眼、排名快速提升。




特别观察

中国内外双循环下的枢纽城市

17

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是中国内外双循环的领航者

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综合创新网络、生产与服务网络以及设施联通网络三大维度下,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等全国性中心城市为中国内外双循环枢纽城市的第一梯队;成都、南京、武汉、杭州、天津为第二梯队,这些城市立足于自主可控的区域网络,强化自身在地缘板块中的核心地位,充当起在对内和对外两个联系网络中的“领航者”角色。

w14.jpg

中国内外双循环枢纽城市TOP10

18

上海:生产与服务的开放枢纽城市

在全球贸易格局持续动荡、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在生产与服务维度表现突出的上海,凭借其高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外贸易保持强劲韧性,外贸进出口实现连续9年正增长,外资在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的投入逆势上升,企业总部分支网络既遍布全球又充分辐射国内各主要城市,其持续发挥连接全球企业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枢纽作用。

w15.jpg

上海企业总部分支联系网络图

19

深圳:构建全球硬科技的“护城河”

在创新枢纽城市中,深圳在技术创新维度表现尤为突出。面对外部技术制裁压力,深圳的核心战略是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内外协同创新网络。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的申请量约占其中的85%;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显示,深圳在持续拓展北美、欧洲等国际链接的同时,正加速强化与国内沿海创新城市的协同,以此构建兼具开放性与安全性的“创新护城河”。

w16.jpg

来自深圳的申请者专利合作网络  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

广州:海陆空内外联通枢纽

在联通设施枢纽中,门户城市广州正加速打造服务亚洲、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航运枢纽。广州白云机场跻身国际机场协会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航空联通网络整体呈现近域联系能级高、全球覆盖面广的特点;广州港同样与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等国际枢纽保持着密切的货运联系。一个“内联外通、双向开放”的复合型物流网络正在成型。

w17.jpg

广州航空网络联系图

面对新变局,城市“驾驭”地缘格局的智慧,正成为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全球城市都将需要积极探索在变局中定位自身,找到新的生态位与发展路径。未来,我们将以与时俱进的视角,进一步跟踪全球发展趋势,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指数和参考。




备注:本文中所有图纸,基于审图号为GS(2024)1158号、GS(2021)6375号的地理地图制作,底图要素无修改

统筹策划:王凯

领衔研究:方煜

课题组长:何斌、刘菁

主要参与人:

规划研究中心:陈少杰、徐雨璇、史凯旋

粤港澳数字湾区中心:蔡澍瑶、孙文勇、王泽帆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谢博宇、李鑫、林莹、张文娜

规划拓展中心:张馨月、王婳

粤港澳研究中心:樊明捷

设计中心:谢华华

来源:城PLUS.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4)》

w18.jpg

<img   />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3)》

w20.jpg

<img   />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2)》

w22.jpg

<img   />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1)》

w24.jpg

<img   />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0)》

w26.jpg

<img   />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

w28.jpg

<img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8 17:11 , Processed in 0.2632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