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87|回复: 0

四川日报报道:大山里的“AI 革命”:盐边掀起学习热 探索AI赋能共富新路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color=\"#231f1f\"]盐边县掀起一场人工智能学习热潮。

[color=\"#231f1f\"]


[color=\"#231f1f\"]
w1.jpg


[color=\"#231f1f\"]四川日报对盐边县“AI赋能共同富裕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的报道。

w2.jpg

  AI培训师王明珍通过直播带货,将火龙果卖到全国各地。

w3.jpg

  用AI生成的渔门镇犀牛村百香果“共富试验田”简介。

[color=\"#231f1f\"]□木兰 长弓 (图片由盐边县委组织部提供)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并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当AI浪潮席卷全球时,在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雅砻江畔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也在发生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近段时间以来,当地掀起一场人工智能学习热潮,从机关干部到出租车司机,从社区居民到山区果农……都在谈论、学习和应用AI。


[color=\"#231f1f\"]盐边大力实施“AI赋能共同富裕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以下简称AI工程),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一户一 AI明白人”。这听起来规模宏大的工程,背后反映的是一个生动的现实:人工智能这项高深的技术,正在像开车、用电脑一样,快速融入并改变盐边群众的日常生活。

[color=\"#231f1f\"]为什么盐边要开启这样一场“AI革命”
[color=\"#231f1f\"]  从技术诞生到普遍应用,蒸汽机花了约84年、电动机花了约65年……研究发现,技术扩散是一个缓慢渗透的过程。盐边主动打破“时间不等式”,加速AI技术在山区普及,背后藏着这个山区县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
  从历史任务看,盐边在前几轮区域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些“欠账”要补,比如经济总量小、南北差距大等现实问题。当人工智能作为重要驱动力量,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盐边不在新赛道产生新差距”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
  从时代要求看,盐边作为攀枝花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的重要使命。事实上,在显性差距背后,还隐藏着数字鸿沟带来的“数字贫困”差距。推进AI普及,可打破城乡间的数字能力壁垒,促进农村居民等群体平等获取数字技术应用机会。
  用好人工智能,是破解地方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当地以大力实施AI工程为抓手,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积极探索适合山区县域的数字赋能共富新路径。
  为什么要重点聚焦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盐边县共同富裕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席顾问邓玲表示:“在农村,手机不仅成了‘新农具’,还是农民重要的‘数字资产’,AI的出现将更好地配置它们,把个体数字能力转化为家庭致富能力。”在盐边,通过“学习力—创新力—生产力—竞争力”的传导链条,推动数字能力从个体向集体延伸,进而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和县域治理能力,最终实现数字赋能下的共同富裕。

[color=\"#231f1f\"]如何迅速实现全民AI能力提升
[color=\"#231f1f\"]  发展“人工智能+”,盐边“野心”十足。架顶层设计、借“最强大脑”、做深入调研,是盐边AI工程的“三板斧”。盐边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作专班,组建人工智能赋能共同富裕研究院,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同时,积极与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完成了全县12个乡镇的需求调研。
  盐边勾勒出一条山区县域数字赋能的清晰路径,并将其分为三步走战略:能力普惠、价值转换、共富推进。
  “能力普惠”是“学认字”的阶段,即全民AI学习和普及。对此,盐边并非无差别教学,而是从干部群众中挑出一批能学、想学、会学的,率先吃上AI“螃蟹”,成为榜样,作出示范。
  针对山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特点,盐边创新“裂变式培训”模式,实施“培训培训师”计划,在公务人员、基层干部、大学生、企业人员、教师医生、工人农民等群体中首批培育了1166名培训师。依托培训师队伍,组建235支培训小分队,形成了一支广泛覆盖的本土化AI培训队伍。小分队深入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学校、医院等,培训干部群众1.4万余人。
  渔门镇狮子堡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明珍是1166名培训师中的一员。上半年,她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系统学习了AI技术相关课程。“以前直播靠扯着嗓子瞎喊,现在AI变成我的得力助手,帮助分析观众的年龄、地域和购买力,连广告词都能自动生成。”王明珍说。
  如今,通过AI辅助,打通从田间到市场的通道,王明珍卖完自家200亩地里的西瓜仅用了10多天。尝到甜头的王明珍积极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开展AI培训,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用AI制作视频、辅助直播,把狮子堡村的很多农产品搬到了线上,让更多村民学会了“用AI赚钱”。

[color=\"#231f1f\"]从“场景打造”到“盐边样本” 探索AI赋能共富新路径
[color=\"#231f1f\"]  AI在盐边群众中广受欢迎,不仅在于盐边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还在于AI解决了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在产业、民生与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
  进入“价值转化”阶段,盐边通过设计编写指导手册,构建AI赋能案例库、提示词库、智能体库,让群众从“学认字”到“会造句”,用AI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目前已汇聚10大场景类型、414条提示词,形成40余个贴近盐边生产实际的智能体、30余个可复制的应用案例,建成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
  在盐边,随着AI工程持续推进,一幅人工智能惠及美好生活、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在盐边,AI成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在桐子林镇金河村,AI智慧农业云控平台连接着田间的灌溉设备,农民只需通过手机远程操作,便能精准调控温湿度、水肥。在渔门镇犀牛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AI模型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动态调整灌溉方案,既提高产量,又降低资源消耗。
  在盐边,AI助力文旅融合“破圈出彩”。盐边县文旅推荐官鲁柏兰感慨,AI已成其得力助手。“内容创作中,我们借助AI快速生成短视频脚本、宣传文案和海报,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如今,盐边县文旅推荐官们的短视频账号可实现每日更新2—3条原创内容,粉丝数量增长200%,吸引大批游客前来盐边打卡旅游。
  在盐边,AI构建起基层治理的“神经中枢”。通过“多多码·笮即办”数智共富服务平台,游客扫码就能快速找到美食、民宿和旅游攻略;居民随手一拍,就能上报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问题。而通过盐边县中医院分诊智能体,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分诊引导,分析患者输入的病情症状后,系统可快速匹配科室、优化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数字阳光”照进笮山大地,站在2025年的秋日里回望,对于人工智能,盐边人已经从“学认字”“会造句”迈向“写文章”的全新境界。对标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目标,盐边提出,力争2027年实现全域赋能,构建“千名讲师+万人应用+N个场景”体系,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特色产业、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基本达成“一户一 AI明白人”,努力为山区县域数字赋能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内容来源:四川日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0 18:07 , Processed in 0.1119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