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89|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南亚合作发展论坛”在甘肃敦煌成功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3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甘肃敦煌举行,大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了2025敦煌论坛5个分论坛活动。其中,兰州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合作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克罗地亚等20余国近200位专家学者参会。该论坛由“2025‘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周年大会暨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南亚合作发展论坛”等共同组成。

9月22日,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中亚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南亚合作发展论坛”成功召开。论坛以“加强沟通 深化互信 推进机制建设 促进合作发展”为主题,50多位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国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会议。其中,20位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智库媒体对话与民心相通”等议题发表主旨演讲,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实践方案。论坛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副主编、副编审毛悦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许涛主持。

w2.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边疆研究所原所长、一级研究员邢广程,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叶海林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编谭秀英,西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田澍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许涛研究员,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孙炳辉研究员,尼泊尔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特聘专家扎西多吉,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黄日涵教授,缅甸环境修复与保护网络(MERN)副研究员昂伦,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何明副研究员,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龙瑞军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邹肖力分别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国家应加强文明对话》《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南方的借鉴与启示》《梅兰芳与敦煌:跨界活化国粹》《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的现状与路径》《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合作的关键路径》《发挥好智库助力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与区域国别合作思考》《迈向绿色丝绸之路:缅甸与中国的合作路径》《构建人工智能中国—中亚共同体:可能性、必要性与前景》《丝绸之路探索》等的主题报告。

w3.jp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邓浩研究员,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库巴内奇别克·朱萨耶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编辑部副主编邢嫣,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管理与科技大学陈惠茵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副研究员,阿富汗喀布尔大学环境学院穆吉布·拉赫曼·艾哈迈德扎伊讲师,以及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景小平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合作》《推动中国—海湾—中亚三边合作,加快中国—中亚—中东经济走廊建设》《全球南方国家的福祉与智库的责任》《健康与绿色发展的可持续路径》《中国与中亚在上合区域的供应链合作:挑战与前景》《保护阿富汗的生态多样性并释放旅游潜力》《中国—中亚农业发展合作潜力分析》的主题报告。

w4.jpg

与会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南亚国家合作”等议题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在全球治理方面,叶海林剖析了“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背景及其重要意义,同时探究了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开拓了和平发展的全新路径,四大全球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凸显了现代化发展的多元潜在可能性。邓浩认为,面对新的安全与发展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应在目标定位上更加清晰,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以提升整体合作效能。许涛指出,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合作的关键,应推动合作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沿线国家的自主发展动力。黄日涵强调,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区域与国别合作,因地制宜推动项目落地,提升合作深度。唐志超建议,应加快推进中国—海湾—中亚三边合作,打造中国—中亚—中东经济走廊,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朱萨耶夫表示,中吉两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合作前景广阔,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等领域潜力巨大。这些观点为推动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实践方向。王海燕剖析了当前全球供应链格局的现实状况,对中国与中亚在上合组织区域内的供应链合作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指出中企供应链拓展至海外市场进程中存在硬联通、软联通以及生态联通等领域的发展机遇。

在人文交流方面,邢广程强调新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多种文明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包容和对话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邹肖力介绍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主要职责及近年来与相关国家的交往情况,表示愿与甘肃省及国内外机构携手合作,用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田澍聚焦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指出应在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与科技合作等方面深化互动,夯实社会根基。谭秀英将梅兰芳艺术与敦煌艺术相结合,强调国粹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播路径。孙炳辉强调智库在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中的独特作用,提出提升咨政能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回应国际舆论。邢嫣则从国际格局变动出发,强调智库在南南合作与全球治理中的使命,呼吁以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促进民心相通,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

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扎西多吉呼吁通过跨境合作与技术交流,应对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与生态挑战,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昂伦强调缅甸在“一带一路”中的绿色发展机遇,建议通过中缅合作强化生态保护与社区韧性。龙瑞军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绿色、包容、共赢合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陈慧茵倡导“同一健康”(One Health)理念,推动益生菌与发酵技术应用,以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景小平指出中亚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主张通过统一标准与科研合作应对地缘政治与技术壁垒。艾哈迈德扎伊认为农林业是阿富汗应对气候与土地退化的关键,并呼吁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及区域合作。

兰州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的人文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内涵质量,深化中国与中亚南亚国家的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南亚更广泛的区域合作、助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3 22:46 , Processed in 0.11090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