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Lorenzen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剖析了非洲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及制约因素。埃塞俄比亚电力体系高度依赖水电,城乡差距显著,其发展模式为国家主导型,在金砖合作与IMF、世界银行等体系间受双重力量牵引。总体而言,能源发展虽有进展,却受结构性问题制约:依赖大型水电项目、综合规划存在不足、受政治因素影响及区域电力不均衡。她呼吁埃塞俄比亚应从“装机容量导向”转向以公平、效率与地方参与为核心的综合能源规划,加强私营部门与国际多边合作,推动真正可持续的能源转型。
Raymond Yamamoto与Ruddy Gobel介绍了日本在印尼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与启示。印尼作为世界第四大人口国,能源需求激增却严重依赖化石燃料,亟需外部支持。日本长期是印尼重要伙伴,其援助模式在多方面与中国相似:偏好贷款与项目型合作、条件限制少、与私营部门联系紧密。他们指出,日本在印尼能源合作中兼具高效与务实的优势,但社会层面的影响被忽视。Ruddy强调,能源转型不仅是技术与资金问题,更是社会与行为的转变过程。目前印尼在社会维度整合、公正转型和跨部门协调上存在不足,呼吁以多元路径实现包容、公平且可持续的能源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