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21|回复: 0

与其抱怨AI工具还有诸多缺点,尚不能满足,不如主动拥抱AI,和它一起优化、完善和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第47篇文章,🔺🔻关注🔻🔺,一起穿越成长迷雾!

别让AI成为你的对手,聪明人早已把它变成创业路上的“神队友”!

最近和几位做企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听到不少对AI的抱怨:

“写出来的内容太模板化了,根本不能用”

“让它做个图,风格完全不是我想要的”

“回答总是隔靴搔痒,缺乏真知灼见”

听着他们的吐槽,我想起几年前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也有一批人固执地守着PC端,抱怨手机屏幕太小、操作不便,结果错过了多少机会。

时代变了,当你在抱怨AI还不够完美时,那些聪明的同行已经在做一件事——主动调整自己的赛道,与AI一同进化。

w1.jpg

🛸 抱怨AI的背后,藏着以下几个我们不愿承认的真相:

(1)舒适区被打破的不适感

说实话,抱怨AI太容易了。它生成的文案可能需要调整,它做的设计可能不够精致,它给的建议可能不够深入。

我们好不容易掌握了写作、设计、运营的一套方法,突然来了个新工具说要改变一切,本能反应就是抗拒。

(2)对“被替代”的深层恐惧  “如果AI这么厉害,那我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夜不能寐。

(3)用完美主义当借口

“既然AI还不够完美,那我就再等等”——这是最常见的拖延策略。对一位知识付费博主来说,不是AI写不出你的风格,而是你根本就没花时间去训练它。

🛸 调整定位,做AI的教练,而不是监工

转变心态,与其继续把自己当成AI的“监工”,盯着它哪里做得不好,越来越失望,不如成为AI的“教练”。

想想看,一个优秀的篮球教练会抱怨球员投篮不准吗?不会。他会分析动作、调整姿势、反复训练。

对待AI,同样如此。

我自己的实践心得是:把AI当成一个天赋极高但缺乏经验的实习生。它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但需要你明确指引:

- 你要给它清晰的指令(不只是“写篇好文章”,而是“写给25岁女性创业者、解决时间管理问题、风格轻松有故事性”)

- 你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提供足够的参考资料(你的过往文章、你喜欢的作品范例)

- 你要愿意花时间迭代优化(第一版不满意?指出具体问题,让它重写)

现在很多团队招人,有一个新的考核项:“你如何与AI协作完成这个任务?” 是的,单打独斗的能力依然重要,但懂得与AI协作的能力正在变得更重要。

w2.jpg

🛸 三个实用策略,让你和AI一起升级赛道**

光有心态不够,还得有方法。这三个策略,是我和几位使用AI创业者经过大半年摸索验证有效的:

策略一:重新分工,让AI做“初级助理”,你做“创意总监”

不要把整件事丢给AI,而是拆解工作流程,让AI负责基础性、重复性的部分:

- 资料搜集与整理(让它3分钟读完10篇文献并提炼核心观点)

- 初稿撰写(给它框架和要点,生成初稿)

- 基础设计(用AI绘图生成创意草图,设计师再精细化)

这样分工后,你发现自己终于可以从繁琐工作中抽身,专注于真正的核心创意和价值判断。

策略二:打造你的“AI副脑”,让它真正懂你

AI最怕的就是“通用指令”,最爱的就是“个性化训练”。我花了两个月,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写作AI副脑:

1.  我把自己过去3年的文章和整理的自己喜欢的内容文库都喂给了它

2.  我创建了一个“风格指南”,详细说明我的语言习惯、常用句式、避开的雷区

3.  我记录了每次修改AI内容时的思考过程,让它学习我的评判标准

现在,这个“专属助手”生成的内容,已经越来越有“我”的味道了。

策略三:用AI开启你之前不敢尝试的新业务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AI不仅优化现有工作,还能帮你开辟新赛道。

我的一位设计师朋友,之前一直想做了个性化文创,但担心产能跟不上。现在她用AI生成设计雏形,自己把控方向和精细化,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小众品牌。

另一位做职场培训的朋友,用AI开发了之前因人力不足而一直搁置的“一对一写作辅导”产品线。

试想一下,你的那个“一直想做但没条件”的项目,是不是也可以借助AI重新启动?

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关心:与AI共舞的时代,什么样的人最吃香?

1. 做优秀的“提问者”,问出好问题

同样一个AI,在普通人手里只能生成平庸内容,在他们手里却能产出惊喜。差别就在于提问的质量——精准、具体、有层次。

2. 传递给AI清晰的“价值判断”

AI能生成海量内容,但什么是好的、什么符合调性、什么能打动人心——这仍然需要你的判断。

3. 做终身学习者

不固守已有技能,保持好奇,愿意尝试新工具、新方法。不要把AI当作威胁,而是看作能力放大器。

w3.jpg

---

你不需要完美,AI也不需要。

正如你我在创业路上不断试错、调整、成长,AI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与我们一同进化。那些早早开始与AI磨合的人,已经积累了宝贵的“协同经验”,这本身就是一道护城河。

所以,别再抱怨AI还不够好。就像你不会因为孩子学走路时跌跌撞撞就放弃教他,对待AI,也需要这样的耐心和智慧。

这个世界正在奖励那些主动调整赛道、与工具共进的人。 而你,准备好成为其中一员了吗?

如果你已经开始使用AI,不妨今天试着做一件事:选一个你重复性最高的工作,设计一个与AI协作的新流程。然后,耐心实践一周。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不妨从最小的一步做起:用AI帮你完成明天的一条朋友圈文案。



💓 阿姣Joy简介:

阿姣,「阿姣心灵书旅」主理人,陪伴个人IP、一人企业创业者穿越成长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节奏与商业路径。

(声明:配图由AI生成,请注意甄别)

喜欢就点赞👍、分享和推荐❤️哦⬇️

  👑  往期推荐 :

找到了天赋又如何?缺乏《刻意练习》最终泯然众人!在关键节点上的重复,远比在全局上的重复蜕变更快

知识付费,别把“拜师”搞成“个人崇拜”!拜的是知识,交的是朋友

《让天赋自由》:不靠“坚持”也能成功,带你五步活出天命!

心流状态工作1小时=分心工作8小时?3个步骤切换效能模式

《最小阻力之路》:你越解决问题,问题就越多。4步切换底层结构,从“救火员”变“创造者”

《当下的力量》:3个“定心术”,专治创业者内耗

臣服实验一年,终于知道臣服的是什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4 10:27 , Processed in 0.11209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