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44|回复: 0

AI已经从“说的阶段”,进入了“做的阶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这几天,我密集走访了几家工厂,也拜访了不少正在准备AI落地的客户。一路交流下来,有一个强烈的感受——AI已经从“说的阶段”,进入了“做的阶段”。

w1.jpg



过去一年,很多企业主都在观望:
“AI是不是又一阵风口?”
“是不是要先等等看别人做出成果再说?”

w2.jpg

但现在,他们不再只是听,而是开始问:

“能不能帮我把AI真正用起来?”
“我们公司有哪些环节可以立刻提效?”

这说明,中国企业的AI觉醒,正在发生。



w3.jpg
一、企业不缺认知,缺的是结果
w4.jpg

w5.jpg



在这几次走访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我不想用AI,而是没看到具体效果。”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揭示了当前AI落地的核心痛点:
企业不是不愿意掏钱,而是更愿意为“结果”买单。

AI公司讲概念、讲故事的太多,真正能帮企业提效、降本、增收的太少。
而这恰恰是AI从C端热潮走向B端落地的分水岭。

未来AI行业的竞争,不在谁掌握更多工具,而在谁能把AI“用到结果上”。




二、AI人要从空想走向实地






作为AI从业者,我们不能停留在“技术想象”阶段。
真正的价值,不是AI能干什么,而是企业需要AI干什么。

我常说一句话:

“AI的价值,不在算法,而在落地。”

落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得去企业车间看看实际流程,得去了解业务人员的痛点,得去算账:AI能否帮他们节省时间、提升转化率、减少人工成本。

只有当AI从概念走进工厂、走进会议室、走进Excel表格里,才能真正释放价值。
这才是我们这一代AI人的责任与机会。

w9.jpg




三、这个时代,需要“沉下心”的AI人






市面上有太多公司在“炒AI概念”,但真正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沉下心、扎进企业实际问题里的团队。

我们深AI夜校这两年在深圳扎根,就是为了让AI回归应用。
无论是AI写作、AI绘画,还是AI办公提效、AI数字人,我们做的不是“炫技”,而是让普通人、让中小企业看得懂、用得上、见得效。

AI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技,而是一套工具。
工具的意义在于——帮人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w13.jpg




四、巨大的空白,是最大的机会






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用上AI。
他们在观望、在犹豫、在等待一个能懂他们的AI人出现。

这正是我们巨大的机会。

制造业需要AI优化流程,
电商需要AI提升转化,
教育需要AI提升教学效率,
政务服务需要AI优化民生体验。

所有行业,都值得被AI重塑一遍。
而这场重塑的主角,不是硅谷大厂,而是中国的每一个敢于实践的AI创业者、AI学习者。




五、让AI从概念,走向普惠






我们常说“AI赋能社会”,但真正的“赋能”,是让更多普通人能从AI中受益。

这也是深AI夜校坚持的初心——
从公益讲堂到企业培训,从社区课堂到AIP孵化基地,我们希望让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能在AI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AI不是精英的特权,而是时代的工具。
越是沉下心去做“AI普惠”的人,越能在未来获得长期的回报。


w20.jpg


结语:






AI的故事正在进入“下半场”。
前半场讲梦想,后半场拼落地。

未来最有价值的AI人,不是最会写提示词的那一批,而是最懂行业、最能解决问题的那一批。

正如我在AIP群里说的那句话:

“所有行业都值得被AI重塑一遍,大家一定要沉下心来深入。”

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拐点。
AI不再只是未来,而是此刻。
让我们从概念走向行动,从AI梦想到AI生产力。



如果我的文字能够有所帮助和启发

记得点个“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喔~

w25.jpg

w2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31 06:48 , Processed in 0.18041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